劉 瑤
(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 基礎課教研部,湖北武漢 430081)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傳統(tǒng)體育課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多樣繁雜,但卻常常顯得單調乏味,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席勒曾經說過:“只有當人是完全意義的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時,他才完全是人?!斌w育游戲既是體育的組成部分,又是豐富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
體育游戲是以身體動作為基本內容,以游戲為形式,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規(guī)則意識為目的特殊的體育活動形式。人們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游戲的內容,制定游戲的規(guī)則,傳授游戲的經驗以及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新的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可以體會怎樣能與同學更好的相處,認識到只有遵守規(guī)則才能達到游戲的目的,并能享受游戲過程的樂趣,學會扮演角色。
趣味性是體育游戲的顯著特征。由于體育游戲中不會有外來的壓力,所以參加者能輕松,自由,平等地參加活動,能將活躍起來的心理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獲得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把注意力集中于活動過程的樂趣上,從而使參加者擁有一種輕松愉快的心境。
體育游戲由于其活動方式有較大的變通性,雖然游戲結果一般也是以勝負而告終,但體育游戲獲勝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競爭的內容也可以隨意變通。因此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也是多種多樣的。體育游戲的這種競爭性,即使是弱隊也存在獲勝的可能,所以對于每位參與者都是一種挑戰(zhàn),都可以在游戲中挖掘出自己的潛力。
體育游戲是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的身心鍛煉活動。對提高學生神經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和肌肉骨骼都有明顯的效用,經常參加體育游戲活動能增強學生的體質,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也為提高運動能力打好基礎。
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也是為了在運動前能提高機體對突然變化的內外環(huán)境的適應性,游戲的健身功能可以讓身體機能很好的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游戲運用于準備活動中可以提高準備活動的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體育游戲一般要求參與者在相互配合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學生能在游戲中深刻認識團隊精神及同伴之間協(xié)作的重要性,學會團結、學會寬容、學會鼓勵和幫助,利用學生在游戲中的直接體驗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體育教學是為了能讓同學們更好體會和理解體育的精神,并把體育精神滲入到其他方面。
體育游戲中每個參與者都可能獲勝或失敗,不會由于失敗而不再參與游戲,學生在不斷成功和失敗的鍛煉中逐漸成熟。能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斷磨練意志力,在失敗中看見成功的希望,在成功中接受新的挑戰(zhàn)。
鍛煉性是體育游戲最基本的特征。選擇游戲時應根據(jù)參加體育游戲者的年齡、性別以及實際活動能力等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運動負荷、動作難度和活動方式。根據(jù)參加體育游戲的人數(shù)、時間、場地、器材等條件來確定個人活動占時間和單輪活動的占時總數(shù)及游戲活動的路線等。這樣可以保證參與者能在游戲中得到適當?shù)腻憻?運動量不至于過大或過小,充分發(fā)揮游戲的作用。
體育游戲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或一種輔助手段,不僅應具有鍛煉身體的價值,而且還應具有思想教育的價值,要有意識、有目的的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體育游戲的教育作用必須與游戲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之中。
趣味性是體育游戲的本質特征。如果體育游戲缺乏趣味性,將從根本上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了提高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應根據(jù)參加體育游戲的學生特點和素質、技術及智力水平等因素,在體育游戲選擇時著重考慮體育游戲的競爭性,動作的設計,勝負的判定以及游戲的情節(jié)等方面。
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體育游戲的根本目的,游戲的競爭性讓學生在游戲時難免會有些摩擦,因此在選擇體育游戲時應特別注重貫徹安全性原則。在游戲之前對游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應作進一步的安全檢查,強調參與者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發(fā)現(xiàn)有安全隱患應立即結束游戲,避免任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體育游戲是一種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只有根據(jù)參加者的年齡、性別、生理特點,以及身體素質訓練水平,并緊密結合課程的內容和任務,有的放矢地選擇體育游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組織體育游戲應做到以下幾點:
按游戲名稱、目的意義、活動方法、規(guī)則要求和順序一一講解清楚;必須特別強調方法、要求和規(guī)則的重點。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以游戲規(guī)則為前提,參與者便能更好的享受游戲的過程。
教師對游戲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加以引導,對違反規(guī)則和不遵守紀律的行為要及時制止,予以教育。要關心參加者在游戲活動中的體力變化情況,并及時調整活動量和活動強度、密度,對體弱與病殘者更要特別關心,體現(xiàn)區(qū)別對待原則。
當活動時間已到,活動次數(shù)完成,活動目的已達到,而參加者尚未疲勞,余興未盡時,要適時結束游戲并認真進行總結。要公正地評定體育游戲的結果,對參加者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指出優(yōu)缺點,并講清下次進行活動時應注意的問題。
實踐證明,體育游戲可以把準備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傳統(tǒng)的準備活動機械、乏味,對學生缺乏刺激性,會使他們產生厭倦情緒,這就需要準備活動的內容不斷更新,花樣繁多。我們可以采用專門性游戲代替?zhèn)鹘y(tǒng)的準備活動,讓學生在不斷的快樂的刺激中盡快進入運動狀態(tài)。如“相反口令”等游戲能迅速地把學生組織起來,明確任務要求,集中注意力,進入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tài)。又如熱身活動中的“喊數(shù)報團”、“蛇形跑”(跑進中要求快速從桿的左右側繞過,注意身體重心的及時轉換,用外側蹬地,靈巧通過,不碰到標桿)、“螺旋形跑”(排頭先跑,等全部學生都跑動起來且跑成圓形時,排頭開始往圓形內跑,逐漸縮小圓的直徑,最后返身向外跑)、“大魚網(wǎng)”等,可使學生在變化中體驗快樂。
在專門性準備活動中加入游戲能讓學生很快融入專項訓練。如跆拳道的教學課,可采用訓練反應速度的游戲。如:“相反口令”根據(jù)教練員的哨音做出急停并迅速轉身沖刺,可使學生辨哨音判斷方向提高反應;又如:“蛇形跑”能有效的提高步伐的移動速度和靈敏性,這樣的游戲即使學生熱了身,克服了身體的惰性,又能夠使學生在游戲中提高自身的反應速度和步伐上的變換,為基本部分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體育課的基本部分包括技術技能教學和身體素質訓練。
技術技能教學是學生鍛煉身體、學習知識技能、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體育游戲為基本部分的教學服務,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增強體質,使學生精力充沛,情緒高漲,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達到誘導和輔助練習的作用,加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基本部分教學過程中,穿插和運用一些體育游戲,在許多方面有利于動作技能的形成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如在反復練習一個技術動作時,可將單調、枯燥無味的技術練習,編成體育游戲的形式進行,調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練習的效果,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正確運用體育游戲法,可以促進動力定型的形成。要注意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的任務與要求,一般來說在動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動作階段,不宜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能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熟練地完成動作,提高動作自動化程度和機體工作能力,建立動力定型。我們在步伐和動作的協(xié)調訓練中,可以用“三人腳靶成組轉換練習”,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量多的并高質量的完成動作,用獎罰形式來激勵學生,這樣不僅改變了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增加了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訓練激情,也在變化的情況下強化了動作技能。
身體素質訓練的首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但是身體素質練習艱苦、方式單調,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煩情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游戲法融入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改變這種狀況。長跑是學生比較抵觸的項目之一,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操場跑,選擇越野跑,團體記成績,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可以用“推小車”、“負重接力”等來發(fā)展力量素質,用“雙人蹲跳”、“單腿跳接力”來發(fā)展腿部力量;以“貼膏藥”來發(fā)展靈敏性。通過游戲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可以使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游戲法用于素質練習時,學生比較興奮,積極性較高,教師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防止負荷過大,同時,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現(xiàn)傷害事故。
游戲法用于整理活動,有助于消除疲勞,促進身體機能盡快恢復。一些小負荷的游戲活動,在大腦皮質所引起的興奮可以加深運動中樞的抑制,促進其恢復。整理活動的游戲內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使機體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在整理部分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等特點,選用或創(chuàng)編一些帶有舞蹈動作的游戲和以放松為主的游戲。如“器材快速歸位”、“組字”等游戲,既有利于組織,又進行了整理活動,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具有一定的興趣保留,結束體育課后,以較好的身心狀況投入其他課程的學習。
[1]謝光.中華民族體育[M].大連出版社,2001.
[2]體育游戲教材編寫組.體育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李巖.對體育游戲運用的幾點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5.
[4]劉星遠.論游戲在體育基本部分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7).
[5]顏紹瀘,劉雪松.少數(shù)民族體育三議[J].體育文化導刊,2005,(3):25-27.
[6]劉福林等.體育游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7]王曉.關于體育游戲基本理論問題的初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3).
[8]李明強等.中外體育游戲精粹[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142-232.
[9]張雅云等.體育與健康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1.
[10]樓麗文.體育游戲對發(fā)展非智力因素的作用[J].中國體育科學學報,2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