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力豪
(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0)
語言學家Wilkins,McCarthy等普遍認為,英語詞匯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大部分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處于40-50分上下,據(jù)統(tǒng)計,制約他們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還是詞匯學習。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也常常反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認為英語詞匯的量巨大,十分瑣碎零散,無法系統(tǒng)性地把握其規(guī)律,英語學習困難重重。論文擬以“表音規(guī)則”為理論依據(jù),以“拼讀”為策略方法,設計、發(fā)放兩份調查問卷。從學習者的角度收集數(shù)據(jù),結合基于拼讀策略的反饋分析數(shù)據(jù),探討“學生學習英語詞匯與采用拼讀策略提高詞匯學習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從教學兩方面提出建議。
眾所周知,英語不同于漢語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表音性。英語作為表音文字內在蘊含一系列的表音規(guī)則,可見英語單詞不是幾個字母的隨意組合。在傳統(tǒng)英語詞匯教學上,國際音標是主要的英語單詞注音法,但是國際音標無法揭示英語讀音和拼寫之間的規(guī)律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英語學習者困惑于英語讀音和拼寫的不一致性,從而導致大多數(shù)中國學習者忽略英語的拼讀,死記硬背英語單詞及其對應的中文解釋,詞匯學習效率大打折扣。李如云博士在前人和自己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表音規(guī)則(English Orthographic Cipher)”,正本清源,回歸英語詞匯的拼讀性。其主要觀點有:(1)英語語音基礎音共計44個;(2)音形對應;(3)英語輔音元音不間斷性?;谏鲜隼碚摵陀⒄Z詞匯教學的實踐,進一步發(fā)展出拼讀策略并研究該策略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效率的相關性就順理成章了。
首先通過第一份調查問卷,了解高職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其次針對問題,制定可行的詞匯學習策略;最后通過第二份調查問卷收集反饋信息,結合英語等級考試的結果分析論證拼讀策略和英語詞匯學習的相關性。
該次調查的對象為2011年度入學南通航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同批次一、二年級九個班,總計358名學生,涉及航海駕駛、輪機技術、船舶工程、港務管理、機電一體化、物流、會計等七個專業(yè)。學生組成分別為170名女生和188名男生。
第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幾乎100%的大一學生意識到了詞匯量的決定性作用,但同時也流露出對詞匯學習的諸多無奈和迷茫。其中55%的學生認為,濃重的方言腔極大地阻礙了自己掌握英語單詞;67%的學生承認自己其實在英語詞匯學習方面無方法、技巧可言,就是死記硬背,雖然收獲和付出相差很大,但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89%的學生認為教材就是詞匯積累的主要來源,字典等輔助學習工具的使用很缺乏;同時,正如筆者先前料想的一樣,98%的學生對于英語拼讀法知之甚少,多數(shù)學生問拼讀法和認識音標是否是一回事,對于學習策略的選擇上沒有明確概念??偟膩碇v,高職學生在大一階段已經(jīng)認識到英語詞匯學習面臨的困境,但苦于沒有“醍醐灌頂”的學習方法而只好得過且過,面對英語等級考試的壓力,他們也表現(xiàn)出了渴望改變詞匯學習現(xiàn)狀的強烈愿望。
根據(jù)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了一個假設: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或缺失或低效,應采用拼讀策略提高詞匯學習的有效性。
在研究假設的基礎上,實施基于拼讀策略的英語詞匯學習步驟。具體如下:(1)通過對自然拼讀法和英語拼讀規(guī)則的分析提煉,將英語的發(fā)音總結為44個基本音,含28個輔音(或輔音組)和16個元音(或元音組)。(2)根據(jù)英語拼音性文字的特征,從44個基本音(音組)中找到相對應的字母(字母組合),譬如,c的發(fā)音一般對應的字母組合是k/ck/ch;oo的發(fā)音一般對應的字母組合是ui/ew/ue;air的發(fā)音一般對應的字母組合是ear/are/ere/eir。通過“音形對應”訓練,學生基本建立起拼讀的習慣,將眾多單詞之間建立了語音聯(lián)系,而不是將零散的字母無序組合。(3)改良傳統(tǒng)的“前綴、詞根、后綴”的記憶方法,不以字形相似作為歸類標準,而以發(fā)音相同、輔音變體、元音轉換等語音演變軌跡作為歸類標準。譬如,從see開始,s這個音在英語中強化就變?yōu)閟k或sc,具體的單詞有skim和scan,而這兩個單詞正是對see(看)這個本義的細化;又如,went是go的過去時,所以went中字母“w”的意義就有了“走”的基因,而單詞way、wander、wait、waggon 等哪個不可以和走聯(lián)系起來?分別是走的路、漫游、不走而等待、以車的方式走。(4)以拼讀的新視角整合英語詞組和語法結構,使得單詞組合為“語塊”,構成學生英語輸入輸出能力的橋梁。譬如,a lot of,talk about it,look forward to等可以看做幾個單詞形成的新“長單詞”,其中的“連讀”就順理成章,因為在英語單詞中音節(jié)的不間斷性是其基本要求。又如,英語中的“buy”在表達過去、現(xiàn)在、將來的時候必須變形為“bought,buying,will buy”,其本質是特定的語音提示了特定的時間性,拼寫只是語音的外化形式,是英語書面化的不斷完善。這樣的嘗試就是要讓學生有一個總綱去思考英語,而不是用傳統(tǒng)英語語法的手術刀一味分割分析英語,導致英語內在的聯(lián)系和邏輯被人為割裂。
該次研究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除了第一份摸底調查問卷外,第二份調查問卷側重學生在參加英語等級考試后對于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比較和選擇以及拼讀策略的使用、效果、評價。第二份問卷均用中文,含25個問題,每個問題后都提供選項選擇。任課班級的英語老師利用自習課的時間發(fā)卷調查,根據(jù)具體問題可多項選擇。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積極配合,平均用時18分鐘。有效問卷實際回收351份,結果統(tǒng)一用EXCEL軟件統(tǒng)計分析。
一個學年以后,同批次的大二學生對于問卷的反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85%以上的學生對于英語詞匯學習已經(jīng)建立了明確的策略意識,其中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選擇拼讀策略或以拼讀策略為主;76%的學生認為拼讀策略使他們快速進入了科學記憶單詞的系統(tǒng)訓練,在參加國家英語四級考試中詞匯提升量非常明顯,極大的提高了考試通過率,同時有利于聽力理解和會話交流能力地提高??偟膩碇v,90%以上的學生愿意向大一新生推薦拼讀策略,部分學生雖然沒有一次性通過國家英語等級考試,但是其根本原因,根據(jù)他們的選項反饋,還是因為沒有徹底貫徹拼讀策略,分數(shù)已經(jīng)接近但還不夠,決心再次嘗試,力爭下次通過考試。
同時根據(jù)第二份調查問卷,九個班的大二學生中有超過95%的一次性通過高職英語A級考試。其中一次性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的班級人數(shù)分別是:四個航海輪機系班每班平均通過26人,三個船海管理系班每班平均通過19人,兩個物流會計系班每班平均通過13人。據(jù)接受調查學生的選項反饋,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確實提升了詞匯量,而詞匯量的增加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而且也增加了通過考試的信心。在這次調查過程中,筆者還有意識地選擇了20名沒有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但接受過拼讀策略訓練的學生隨機訪談。調查的結果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坦言還是詞匯量不足導致考試失敗,而詞匯量不夠應該歸于缺乏或忽視有效的學習詞匯的策略。但是對于拼讀策略是否有效,他們還半信半疑。因此,客觀地講,調查問卷的結果也只是較大部分證明了拼讀策略的有效性,而不是絕對性地對所有學員有效。
通過兩份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筆者增強了進一步推廣拼讀策略的信心,同時也更為真切地體會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從高中到高校的過渡銜接階段,在英語詞匯學習方面急需英語教師的引導和指導。盡快地改變舊有的學習策略,建立一套基于英語拼音性文字特征的新策略將使這部分學生受益匪淺,盡早通過國家英語等級考試。
高職院校學生在入學之初,英語分數(shù)就是語數(shù)外三門科目中相對較弱的一門。如果在高職階段,英語老師延續(xù)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單詞以積累詞匯量,對于記憶方法和策略忽略輕視,很可能加重這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參加國家英語等級考試也會成為巨大的壓力而不是動力。同時,就高職學生方面而言,雖然英語學習不理想,但多數(shù)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還是存有希望,只是苦于沒有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途徑。拼讀策略從“音形對應”的角度切入,與英語拼音性文字的本質契合,有利于高職學生把握英語詞匯拼寫和讀音的關系。如果說傳統(tǒng)的“前綴、詞根、后綴”派生法提升了學員縱向記憶詞匯的能力,那么拼讀策略則從橫向記憶上幫助高職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構成規(guī)律。高職學生一旦建立起英語詞匯的系統(tǒng),聽說讀寫技能的提升就變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英語詞匯的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但不是僅指記憶一定數(shù)量的單詞就大功告成,而是通過科學的詞匯學習策略,形成舉一反三的詞匯運用能力。首先,詞匯學習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教練,學生最終將獨立于教師自主積累詞匯。其次,拼讀策略作為詞匯學習策略的一種選擇,其本身應該不斷完善,同時要結合學習者的具體實際加以取舍。在具體教學中,筆者分兩方面提出建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高職層次,高職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往往決定了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加強英語的深入學習,鉆研教學法,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多方面地輔導、訓練英語詞匯學習的技巧?;谄醋x策略的英語詞匯學習正是筆者在這方面的嘗試,推薦對此課題感興趣的教師關注美國自然拼讀法的研究經(jīng)驗,去粗取精;結合拼讀規(guī)則和馬秉義教授對于英語詞匯研究的有關成果,應用研究。同時,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網(wǎng)上相關的教學視頻資源也比比皆是。但正因為網(wǎng)絡的無序性,資源質量良莠不齊,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搜索、比較、分類,建立班級博客、微信等,選擇適合的定期推薦。
通過教師的指導,一方面,學生應逐漸從拼讀策略開始積累“詞匯量”逐漸過渡到積累“閱讀量”。詞匯學習實際貫徹英語學習的始終,但詞匯學習決不是一個孤立的英語學習問題,因此,詞匯學習要善用零散時間,同時利用整塊時間閱讀英語文章,在閱讀中盤活詞匯,鞏固和強化運用詞匯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意識要延展為英語生活、學習、工作意識。詞匯的運用最終離不開活生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場景,拼讀策略強調流動的語音和靜態(tài)的文字相應,是一個較好的導入。為了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語料、真實場景,學生可以逐漸適應使用英英詞典,代替一般的英漢詞典,這樣更有利于掌握詞匯詞義、用法。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Ruyun Li.English Orthographic Cipher(Adult Education)[M].Beijing:Central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s,2002.
[3]易立新.英漢文字體系與中西方思維方式對比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
[4]馬秉義,陳維祥.試析英語A的拼讀規(guī)則[J].中州大學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