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瀘溪縣石漠化現狀及治理對策探討

      2013-08-15 00:53譚子幼李興水黃始勇
      綠色科技 2013年3期
      關鍵詞:瀘溪縣石漠化巖溶

      譚子幼,李興水,黃始勇

      (1.湖南省瀘溪縣林業(yè)局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心,湖南 瀘溪 416100;2.湖南省瀘溪縣林業(yè)局公益林管理站,湖南 瀘溪 416100;3.湖南省瀘溪縣林業(yè)局營林工作站,湖南 瀘溪 416100)

      1 引言

      石漠化是指在亞熱帶濕潤地區(qū)巖溶極其發(fā)育的自然環(huán)境背景下,受人為活動的干擾和破壞,造成森林植被減少,土壤嚴重侵蝕其巖裸露沙礫堆積,地表呈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是巖溶地區(qū)生態(tài)惡化的頂級形態(tài)。

      瀘溪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fā)重點縣,屬于《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公布的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qū)——武陵山片區(qū)中的一員,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也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瀘溪縣還是一個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區(qū),石漠化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眾多。長期以來,脫貧致富工作任務相當艱巨。為此就瀘溪縣的石漠化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以期探索出適合瀘溪巖溶地區(qū)石漠化綜合治理的新思路。

      2 瀘溪縣石漠化現狀

      瀘溪縣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上游、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位于東經109°40′~110°14′,北緯27°54′~28°28′之間,東鄰辰溪縣、沅陵縣,南鄰麻陽縣、鳳凰縣,西交吉首市,北與古丈縣接界,總面積156600hm2。全縣共轄8個鎮(zhèn),7個鄉(xiāng),1個國營林場,150個村(社區(qū)、居委會),共有人口29.58萬人??h境地處武陵山脈向雪峰山脈過渡地帶,屬第四紀燕山運動形成,地貌西高東低,西部最低山區(qū),中部為中低山區(qū),東部為沅水流域的沖積平原,地勢相對低平。土壤成土母質母巖以砂頁巖為主,石灰?guī)r及風化形成的石灰土。全縣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林業(yè)資源豐富。

      通過2011年12月第二次石漠化監(jiān)測查明,瀘溪縣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縣境的中部及南部,集中在白沙、武溪、洗溪、浦市、白羊溪、永興場、小章、解放巖、興隆場、石榴坪等10個鄉(xiāng)鎮(zhèn)。全縣共有巖溶地區(qū)總面積51056.5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32.6%,其中石漠化土地26193.9hm2,占巖溶土地總面積的51.4%,潛在石漠化土地總面積14321.3hm2。占巖溶土地總面積的28.0%,非石漠化土地10541.3hm2,占巖溶地區(qū)總面積的20.6%。石漠化土地中極重度石漠化面積45.4hm2,重度石漠化面積930hm2,中度石漠化面積11287.1hm2,輕度石漠化面積13931.4hm2。

      3 瀘溪縣石漠化的危害

      瀘溪縣土地石漠化的嚴峻形勢,已引起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全縣結合“消滅宜林荒山”、速生豐產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世行貸款造林、八百里綠色行動等林業(yè)重大工程項目,對部分石漠化土地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形式進行治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石漠化地區(qū)環(huán)境惡劣,立地條件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難度較大,治理成本較高,加之瀘溪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經濟落后,投入跟不上,治理進度還非常緩慢。尤其是局部地方不但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而且石漠化還在進一步加劇。巖溶地區(qū)土地的石漠化涉及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危害嚴重,影響深遠。

      3.1 水土流失加重,旱澇災害頻繁

      石漠化是導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瀘溪縣的水土流失類型有面蝕、溝蝕、崩塌三種,其中以面蝕為主,占總流失面積的90%以上。由于石漠化程度高,巖溶地區(qū)土地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2.6%,從而導致水源涵養(yǎng)能力下降,表層帶巖溶泉枯竭。由于松散土和植被的減少,地面徑流的調節(jié)能力減弱,流失的土壤一部分充填了地下水道與蓄水空間,淤積了水庫山塘,使得可調蓄利用的水資源減少;使得地下徑流變化幅度增大,導致部分泉和地下河枯季流量大幅度減少,甚至干涸,進而導致旱季更加缺水,旱災加重。

      旱災是瀘溪縣的主要自然災害。據調查,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全縣干涸山塘115口,溪河干枯38條5.67km。全縣稻田干旱面積8212.71hm2,占全縣現有稻田面積的80.5%,糧食減產1231.83萬kg,人均13.9kg;旱地干旱面積2154.23hm2,占全縣旱地總面積的82.4%。人畜飲水困難,8093戶農戶缺水,占全縣總農戶數的9.3%。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場)無一幸免。

      3.2 土地退化嚴重,糧食產量下降

      巖溶地區(qū)山高坡陡、石多土少,水土流失現象普遍存在,從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最初表現為土層變薄、土壤顆粒及其所吸附的營養(yǎng)元素易轉移到水中,造成土壤養(yǎng)分含量減少,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層日趨粗化,并引發(fā)農作物的大面積枯死,病蟲害頻發(fā),最終造成糧食產量降低。據初步統計,瀘溪縣近年來因石漠化因素缺水和土地退化導致糧食年平均減產204.5~471萬kg,減產在5%以上,從而導致貧困面擴大,脫貧難度增加。

      3.3 生存環(huán)境惡化,農民生活貧困

      石漠化地區(qū)的一個顯著生態(tài)特征就是缺水少土。巖溶地貌的生態(tài)系統非常脆弱,由于人類長期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干擾破壞,森林覆蓋率下降,森林水文效應、調蓄地表水和地下水能力降低,繼而導致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惡化。據初步調查,目前瀘溪縣石漠化地區(qū)有4.05萬人,存在人畜飲水困難,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4 生態(tài)系統退化,自然景觀價值降低

      由于森林植被減少,覆蓋率降低,生態(tài)系統脆弱且呈退化趨勢,引起小氣候環(huán)境變化,導致年降雨量減少。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造成植被結構簡單化,植被種群數量下降,破壞了生物種群多樣性。

      此外,由于得不到森林植被的庇護,生態(tài)自然景觀、旅游資源綜合價值得不到體現,每年的旅游收入不高,影響了生態(tài)景觀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如沅水風光帶、天橋山、軍亭界、浦市“千年古驛道”等旅游資源開發(fā)價值與利用受到較大影響。

      4 瀘溪縣石漠化治理對策和建議

      4.1 科學編制瀘溪縣石漠化綜合治理規(guī)劃,加大治理力度

      石漠化綜合治理應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科學、合理地編制綜合治理規(guī)劃,指導全縣石漠化地區(qū)生態(tài)修復工作。明確治理目標,做到長期、中期、短期相結合。制定操作性強的可行性方案,分期、分片,多部門參入的具體治理措施。短期目標應以保護好石漠化地區(qū)現有林草植被和通過封山育林解決缺水固土和生活能源問題,以改善石漠化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從根本上遏制石漠化繼續(xù)擴大態(tài)勢為目的,以保護為主配套治理措施:中期目標以恢復重建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富民增收并重為目的;長期目標是實現瀘溪縣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山川秀美的總體目標。

      4.2 采取人工造林措施,恢復石漠化地區(qū)的森林植被

      石漠化地區(qū)自然條件惡劣,土壤瘠薄,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生物多樣性貧乏,導致生態(tài)惡化,土地退化,耕地資源消減,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嚴重威脅國土空間。因此,在石漠化土地中選擇基巖裸露度小于70%、土壤厚度不小于40cm、適宜造林或改造的林地,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選取適應性強、生長較快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上山;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內現有植被,禁止全砍和全面煉山等毀壞原有植被的措施,見縫插針,局部整地,采用營養(yǎng)袋苗造林、抗旱保水劑、生根粉等技術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喬灌草相結合原則,恢復石漠化地區(qū)的森林植被。

      4.3 借助國家生態(tài)保護政策,保護石漠化地區(qū)現有植被

      利用瀘溪縣實施退耕還林和國家生態(tài)公益林保護政策,對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石漠化和潛在石漠化的16282.9hm2有 林 地、4049.6hm2疏 林 地、14288.4hm2灌木林地及3015.1hm2未成林幼林加強現有植被保護,進行封山育林,采取全封或半封的方式,制定封山育林的管護措施,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在保護的基礎上提高林地質量,完善林種結構,增強石漠化地區(qū)保土、蓄水基本生態(tài)功能。

      4.4 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加快生態(tài)修復

      石漠化地區(qū)要改變種糧為主的傳統觀念,以生態(tài)修復為切于點,針對種植結構單一、耕作粗放和群眾貧困的特點,把石漠化綜合治理與調整農村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密切結合,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脫貧致富為重點,因地制宜人工營造柑橘、油茶、板栗、杜仲等果林及經濟林,并在林下套種藥材,做到以短養(yǎng)長。

      4.5 加快綠色能源建設步伐,鞏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薪柴是瀘溪縣石漠化地區(qū)的主要生活能源之一,由于過去長期過度采伐導致石漠化發(fā)展趨勢越來越嚴重。為鞏固石漠化綜合治理成果,關鍵要加大石漠化地區(qū)綠色能源建設投入力度,解決好農村能源問題。一是幫助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改善生存條件;二是充分利用瀘溪縣實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專項資金,調整石漠化地區(qū)能源結構,加快農村沼氣池和節(jié)柴灶等能源項目建設步伐,切實緩解群眾生活對植被的壓力,鞏固治理成果。

      5 結語

      石漠化治理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瀘溪縣石漠化問題與對策研究事實證明,只要石漠化這個“地球癌癥”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以科學技術方法綜合治理石漠化,就一定能遏制和治理好石漠化之災,瀘溪縣一定會山清水秀,人民富足,社會和諧。

      [1]譚子幼,李興水,黃始勇,等.瀘溪縣巖溶地區(qū)第二次石漠化監(jiān)測報告[R].瀘溪:瀘溪縣林業(yè)局,2011.

      [2]張開福,曾昭軍.瀘溪縣巖溶地區(qū)石漠化綜合治理總體規(guī)劃[R].瀘溪:瀘溪縣林業(yè)局,2010.

      [3]鄭全勝.樂昌市石漠化現狀及綜合治理對策[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7).

      [4]胡培興,彭繼平.我國西南地區(qū)石漠化治理已探索出路子——來自廣西平果、陽朔縣的調研報告[J].中國林業(yè),2002(24).

      猜你喜歡
      瀘溪縣石漠化巖溶
      覆蓋型巖溶注漿路基施工技術
      石漠化信息提取與時空演變分析
      ——以貴州威寧縣為例
      滇東北巖溶地區(qū)石漠化時空演變過程分析
      魯甸縣石漠化發(fā)展趨勢及綜合治理對策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qū))溶洞處理
      湖南瀘溪縣油茶低產林帶狀更新改造對策
      廣西南寧市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及動態(tài)變化分析
      閱讀之光充盈校園
      瀘溪縣雜交水稻新品種展示實驗
      瀘溪11萬噸椪柑鮮果求銷路
      延安市| 玉门市| 天津市| 翼城县| 蚌埠市| 榆中县| 宁河县| 肇源县| 孝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湘阴县| 南投县| 论坛| 大渡口区| 青铜峡市| 珲春市| 龙川县| 拜泉县| 郓城县| 雷州市| 丹寨县| 宜春市| 蕲春县| 盐山县| 开封县| 宜丰县| 宜宾县| 故城县| 墨竹工卡县| 濮阳市| 鹰潭市| 兴国县| 恩平市| 隆子县| 明水县| 高邑县| 石屏县| 锦州市| 湘潭市| 滨州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