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劉建 秦沙沙
(1.新疆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體育教研室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2.新疆警官學院警體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3.洛陽市四十四中體育教研室 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飛速發(fā)展,“職業(yè)文明病”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追求健康成為在新世紀人們的共同需求。武術作為中國的國粹和人類歷史發(fā)展的文化瑰寶,是我國最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族傳統(tǒng)健身方法之一。本文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武術健身活動的開展狀況進行剖析和研究,既能為武術健身理論研究者提供參考,也能為武術健身活動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對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的城市社區(qū)武術健身活動的開展具有借鑒作用,以及對“十二五”期間全民健身工程在西部地區(qū)的發(fā)展具有參考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城市規(guī)劃法》及社會學原理與方法,確定調查范圍限于烏魯木齊市地市級城市社區(qū)。本文主要對烏魯木齊市七區(qū)(國函[2002]42號)中14個活動點進行調查。主要以武術健身活動點的負責人和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鍛煉者作為調查對象。
綜合運用文獻資料、訪談、問卷調查、實地考察、數理統(tǒng)計等方法,就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武術健身活動的練習者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為97.4%,剔除9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478,有效率為98.15%。
調查結果表明,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武術健身活動參與者中,其中女性275人,占57.53%;男性203人,占42.47%,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女性在18~30歲略低于男性,在31~45歲則少于男性。烏魯木齊形成了以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分散雜居的居住模式,因此參與鍛煉者中以漢族居多,其中漢族408人,占85.36%。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習練者的學歷不高,其中高中以下的人數占總樣本量的76.77%,主要因為習練者多集中在46~59歲以及69歲以上。由于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習練人群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差異導致其在職業(yè)結構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根據問卷統(tǒng)計得知,參加健身路徑鍛煉的人員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員、科研或教育工作者、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農民、學生、離退休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等。
2.2.1 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認知程度
態(tài)度是指“個人對特定對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時所持有的評價性的、較穩(wěn)定的內部心理傾向”[1]。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參與武術健身活動者的態(tài)度分析可以得出:有超過57.54%的調查者很喜歡武術的,這表明武術在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里有著較強的群眾基礎。通過居民對武術健身知識的了解程度分析,居民對武術健身活動習練者中對武術健身知識比較了解的占17.36%,了解的占24.27%,一般的占45.40%,有12.97%的對武術健身知識根本就不了解。從這一調查可以看出,國家政府、體育相關部門的宣傳力度和健身知識培訓力度還不夠。因此,要把武術健身活動的知識宣傳工作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尚有很長的路程要走,武術健身的發(fā)展之路任重而道遠,所以,加大武術健身活動的宣傳力度和武術健身知識的培訓仍是今后工作的重點。
動機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動力源泉,是直接推動一個人進行行為活動的內部動力,它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的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標等?!盵2]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鍛煉動機分析來看,人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動機呈多樣性,這說明居民已經認識到武術本身所具有的多種多樣的功能價值,看到了武術在強身健體、休閑娛樂、調整情緒、緩解壓力、弘揚民族精神、以及豐富生活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2.2.2 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項目分析
武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集技擊、養(yǎng)生、保健為一體的運動項目,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項目分析可以看出,居民在武術健身活動的選擇項目的形式和內容上呈多樣化,居民的參與程度依次為:太極類(拳劍扇)占89.75%、木蘭(拳、扇)占40.38%、健身氣功占35.15%、散打、搏擊等技法練習21.55%、長拳20.71%、傳統(tǒng)拳術占18.20%、少林拳占14.85%、刀槍劍棍等器械占9.21%、其它的占7.53%。
2.2.3 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場所分析
氣候是影響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烏魯木齊市位于我國的西北部,身處大陸腹地,是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冷夏熱,寒暑變化劇烈,且隨高度垂直遞增,冬季寒冷漫長,四季分配不均勻。由于烏魯木齊的冬季較寒冷,且持續(xù)時間較長,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比例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場所分析表明,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主要以范圍廣、容納人數多的地方為主,其中公園、廣場占54.81%,街道或居委會的活動場所占39.96%,轄區(qū)企事業(yè)單位體育場地占36.40%,住宅小區(qū)的空地占28.45%,轄區(qū)學校體育場地占21.34%,在自家庭院進行武術健身活動的占6.07%,公路街道邊的占4.81%,其它的占3.56%。由于武術健身活動場地的簡陋,加上周圍參加武術健身的人數上不足,導致缺乏武術健身的氛圍,對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2.2.4 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時間分析
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時間安排,調查結果分析可知,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時間主要分為上午7~10點,下午6~8點,晚上8~10點,以及不固定時間段四類。
通過對每次鍛煉時間分析,主要集中30~60分鐘共有247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1.67%;其次,60~90分鐘的有173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6.19%。調查顯示,參加武術健身活動能堅持鍛煉30~60分鐘、60~90分鐘的人群大部分是在各武術健身點上主要是集中鍛煉,而集體鍛煉的有序性是城市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今后的發(fā)展方向。集中鍛煉主要以套路演練為基本特征,這樣無意中就增加鍛煉的時間。而武術中每個套路的理解和掌握都需要大量的重復練習,只有足夠的重復次數和充足的時間作保障,才能對套路的理解加深,更好的掌握動作的要領。而在30分鐘以下的有31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49%,90分鐘以上的有27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65%,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每次鍛煉在90分鐘以上、30分鐘以下的比較少。分析認為,參與武術健身活動在30分鐘以下主要認為達不到鍛煉的效果,而每次鍛煉超過90分鐘的人群認為自己的身體承受不了大負荷的、長時間的運動量。
2.2.5 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頻率分析
鍛煉頻度是反映個人在一定時間期限內所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經常參加鍛煉的人(體育人口),是指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頻度不少于3次,每次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具有與自身體質和所參與的體育項目想適應的中等以上負荷強度者。體育人口也是衡量群眾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人們對體育的參與程度及親和程度[3]。
拳諺:“要練武,莫怕苦。要練功,莫放松。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笨鳥先入林,勤學武藝精”。通過學拳諺語,我們可以看出通過習練武術健身活動來增加體質,學習和掌握武術動作,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時間鍛煉就能達到的。通過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每周鍛煉的次數分析顯示,每周鍛煉3次以上的277人,占調查總量的57.95%,每周鍛煉1次的39人,占調查總量的8.16%,每周鍛煉2次的73人,占調查總量的15.27%,每周鍛煉3次的89人,占調查總量的18.62%。而在1997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參加體育活動者的活動次數的調查顯示每周3次以上的占46.94%[4]??梢钥闯鰹豸斈君R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人群中每周鍛煉3次以上的人群比《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的參與體育活動者活動次數要多。此外,城市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鍛煉要想獲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不僅與運動頻率有關,還與運動內容的強度及運動方式有關。因此,今后在進一步推廣武術健身活動作為全民健身活動內容的過程中,積極宣傳引導并鼓勵參與者,每周鍛煉的次數在3次以上,且根據各自的特點,從運動頻率、運動的強度、運動方式上,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武術健身的計劃。
場地設施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武術健身活動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依靠政府以及相關體育行政部門力量協(xié)調解決場地問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的同時,還應與社會各界廣泛聯(lián)系,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強對居民健身的場所進行改造和重建。以解決由于氣候而影響烏魯木齊城市居民參與武術健身活動的問題。
加大宣傳武術健身活動使它以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城市社區(qū)居民的注意力。各級體育行政部門領導應提高武術健身的思想認識,高度重視武術健身的價值;發(fā)揮武術專業(yè)期刊的作用,使鍛煉者了解和認識武術的功能和作用,從而加入到武術健身的行列;利用大眾傳媒手段通過電視、廣播傳播的武術健身活動的賽事、新聞、報道,以及充分利用遍布全國各地的宣傳網絡,使城市居民對武術健身活動有新的了解。
政府領導應高度重視,建立和完善武術健身活動組織領導機構。政府努力通過制定一定的社會政策法規(guī),加強武術健身法規(guī)建設,完善武術健身管理體制,鼓勵城市居民參與到武術健身活動中來。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武術健身文化傳播是民族體育國際化的過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體育項目之一,應向世界展現東方武術的魅力,向世界體育文化發(fā)展之中融入。成立業(yè)余武術訓練隊、培訓班,舉辦武術文化講座、舉辦武術表演與比賽,使學員文武兼修、藝技兼?zhèn)洹?/p>
針對烏魯木齊城市社區(qū)體育指導員人才匱乏的現狀,體育行政部門要依靠現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yǎng)機制和管理體制,選拔培養(yǎng)具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任職資格的社區(qū)體育指導者。建立一支有業(yè)務水平的武術指導員隊伍,使武術指導隊伍正規(guī)化、科學管理化。
(1)烏魯木齊城市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人群中,年齡、職業(yè)、學歷結構不合理;其參加人群中以中老年人為主,離退休人員所占比例較大;鍛煉人群以漢族為主,其它民族較少;高學歷人員較少,初中或初中以下占46.23%。
(2)在認知程度方面,有57.54%的調查者很喜歡武術,從對武術健身知識的了解程度上看都表明有著較強的群眾基礎;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人群對武術健身活動的態(tài)度存在著差異;鍛煉動機也呈多樣化。
(3)烏魯木齊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場地選擇主要是以范圍廣、容納人數多的地方為主。參加武術健身活動的內容和項目主要是太極類(拳劍扇)、木蘭(拳、扇),而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女性練習者。
(4)城市居民參加武術健身活動以晨練為主,時間長、頻次多。參加者在鍛煉時間選擇上,早晨的占67.57%,有51.67%的鍛煉者活動時間在30~60分鐘。在活動頻次上,有57.95%的參加者每周活動頻率在3次以上。
(5)烏魯木齊市城市社區(qū)武術健身活動的組織管理形式大多主要靠居民是自發(fā)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能滿足需要。
[1]章志光,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7.
[2]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9-130.
[3]毛毅剛.渤海大學在職教職工體育意識及行為的調查[J].渤海大學學報,2005(1):32.
[4]苗大培.論體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