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剛,于欣言,楊 晨
(北京工商大學 文科實踐中心,北京 102488)
為了適應“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目標,適應新時期對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結合我校近年來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我校啟動了“深度課程改革”[1]:改革提出優(yōu)化課程結構、提高專業(yè)課程和通識類課程的質量;建立適應信息社會中學生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實際教學中減少教師授課學時,要將講授、輔導、小組討論、答疑、作業(yè)、考試、實驗和實習等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上引入和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案例式、啟發(fā)式、參與式和討論式教學等。
為此,我們通過研究和探索擬建立一種新的學習模式[2-3],該學習模式以 Moodle開放式課程平臺為基礎。通過該課程平臺,教師可以構建出在線課程,實現(xiàn)課堂課程的輔助教學,最終實現(xiàn)網(wǎng)絡在線學習,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如課堂學時有限、內容拓展不夠、自主學習的監(jiān)控性不強、師生之間缺少交流的平臺(包括學生的答疑、討論、作業(yè)批改和反饋等)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Moodle 是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縮寫,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tài)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基于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開放源代碼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CMS)。它可以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一個豐富的在線學習環(huán)境。
本研究在線課程搭建的物理平臺是Moodle 1.8,其功能如圖1所示[4]。主要可以實現(xiàn)以下教學功能:
(1)可以實現(xiàn)自由選課,自主注冊學生和教師賬號;
(2)教師可以在基于Moodle的在線課程中為學習者提供課內的學習資源、課外的拓展性學習資源;
(3)教師可以使用該在線課程對學生進行一對多同步和異步的答疑,可以進行一對一的作業(yè)批改,可以在某一個時間點通過發(fā)布公告的形式設置一個討論話題,學生可以實現(xiàn)在線的實時和非實時的討論;
(4)教師可以方便地追蹤和統(tǒng)計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登錄的時間、瀏覽和回復資源、討論帖的情況,方便了教師對學生的考勤管理和形成性(過程性)評價;
(5)教師可以在在線課程中方便的對學生進行分組,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6)教師可以在在線課程中建立題庫,進行在線測試,方便對學生進行考核;
圖1 Moodle1.8功能圖
根據(jù)軟件模擬類訓練課程的特點,結合 Moodle課程平臺所提供的功能,我們設計開發(fā)出了“項目管理軟件”在線課程,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中,通過實踐檢驗其有效性。
在對在線課程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按照圖2的流程,對課程進行了設計[5]。
圖2 在線課程設計流程
其中,我們根據(jù)教學計劃安排,將課程分成了6個模塊,每個模塊的時間持續(xù)一周,并配有“公告欄”和“咖啡屋”等討論區(qū)。
我們可以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將教師的公告放置此處,學生每次登錄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教師的公告信息。除此之外,我們還將一些經(jīng)常使用的其他數(shù)字資源的鏈接地址放置此處,方便學生獲取。
本模塊對于學生熟悉在線課程的使用、建立學生學習共同體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本模塊中設計了若干后續(xù)模塊沒有的活動,包括在線注冊學生賬號、修改個人在線信息(要求上傳照片)、進行在線交誼等。對于選修性質的課程來說,這些活動有助于不同專業(yè)、不同班級學生之間相互認識和交流,也可以為后續(xù)課程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6]。
這幾個模塊的教學設計均采用了圖2所示的流程:
(1)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要給出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即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主要描述學習者通過學習后預期產生的行為變化[7-9]。
(2)合理的學習活動安排。教師要給出在模塊學習的時間長度,包括學習環(huán)節(jié)及其要求和完成時間等。
(3)詳細的學習評價表。教師要給出模塊學習中每個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評價量規(guī),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3個維度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10-13]。
(4)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不僅要提供足以支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的資料、技術等資源,還要提供課程目標以外的相關拓展性資源,同時可以利用Moodle的功能設置“資源共享區(qū)”,鼓勵學習者共享自己的學習資源。
(5)作業(yè)與反饋。學習者上傳作業(yè)后,教師需要及時地進行反饋,給出評價,實現(xiàn)一對一的作業(yè)輔導和答疑。
(6)在線測試。平時作業(yè)練習和期末考試均可通過在線測試平臺完成。它具備了自動隨機組卷、手動組卷、自動和手動判卷的功能。
設置此板塊的原因是在學習之余,可以在此結識朋友、交流感情、娛樂休閑。在此討論區(qū),學生可以發(fā)布與音樂、體育、時尚等相關的帖子,尋求志同道合者,也可以發(fā)布小笑話,娛樂大家。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在2011年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以全校選修課 “項目管理軟件”為實踐對象,共4個班進行了教學實踐,以檢驗該學習模式設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課題組采用了在線問卷調查、訪談法主官學習體會的方法對其應用的效果進行了分析。
使用免費在線問卷調查網(wǎng)站 http://www.my3q.com/,于課程結束時以實驗班級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網(wǎng)站自動生成調查結果。
發(fā)生問卷286份,回收有效問卷279份,回收率97.6%。問卷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由于與學習體會中的要求重合,故問題4、15以及10—14中的主觀回答,在此不作統(tǒng)計。
表1 問卷統(tǒng)計結果%
表1 (續(xù))
通過分析問題1—5的調查結果,我們了解到基本上超過50%的學生在本次學習之前,都或多或少地進行過類似的網(wǎng)絡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雖然有部分學生之前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學習,但是當他們首次接觸到這種學習方式時,就肯定地表示很有必要使用這種學習方式。在課程結束后調查顯示,超過90%的學生做出了很有必要使用這種學習方式的選擇。
通過分析問題6—9的調查結果,我們了解到在課程結束后,有超過80%的學生認為使用這種網(wǎng)絡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要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習效果好,更有助于掌握相關課程知識、提高應用項目管理軟件的能力,超過90%的學生表示在以后其他課程的學習中,更愿意采取這種網(wǎng)絡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通過分析問題10—15的調查結果,我們了解到在2010年春季學期所應用的混合式學習的方法,學生還是基本滿意的,對于課程的設計、教師在課程中對于學生的引導和幫助、過程性評價方式的應用等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的比例達到了70%,認為一般的比例不到30%,不滿意的在3%左右。
以上結果說明,我們所設計出來的在線課程平臺,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是有效的。
通過隨機訪談,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課程設計、學習效果的真實看法,以改進課程設計中的不足。從隨機對幾位學生的訪談,可以看到他們對我們設計的混合學習方式還是比較滿意的,并且認為學習的效果很好。除了在知識上得到了更多的收獲以外,應用項目管理軟件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課程學習結束時,我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提交學習體會。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可以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與反思。教師通過分析學生提交的學習體會,可以了解學生的收獲(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和不足,以及學生對在線課程設計和組織的建議和意見。通過分析這些學習體會,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都提到了在線課程的重要性,這說明學生對采用網(wǎng)絡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的這種學習模式很是認同。除此之外,學生認為通過這種新式的學習模式進行學習,可以更牢固地掌握知識,也可以提高自己應用項目管理軟件的能力。
經(jīng)過綜合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依托Moodle開放式課程平臺,在傳統(tǒng)課程教學的同時應用網(wǎng)絡課程教學,可以解決目前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References)
[1]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EB/OL].http://www.zlgc.org/Detail.aspx?Id=1264.
[2] 曹剛.在線合作學習項目的設計與實施[D].保定:河北大學,2008.
[3] 李芒.信息化學習方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黎加厚.MOODLE課程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 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tǒng)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6] 鐘志賢,楊蕾.論在線學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02(1):30-31.
[7] 駱莎,黎加厚.以魔燈(Moodle)為媒連接課內外學習:基于魔燈的學習管理系統(tǒng)交互設計初探[J].遠程教育雜志,2007(2):4-7.
[8] 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9] Design of a CSCL Environment for Clinical Reasoning Learning[EB/OL].http://adams.mgh.harvard.edu/PDF _Repository/439 _MEDELEZ.PDF.
[10] 楊麗,趙冬生.基于Moodle平臺的混合式學習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0(1):6-9.
[11] 王紅玲,鄭綱.基于Moodle的電子商務專業(yè)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0):75-78.
[12]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式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6.
[13] 閏英琪,阿不來提,郭紹青.基于Moodle平臺的學習活動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