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萬州區(qū)彈子學校 譚佐彬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負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個岔路口做出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將通往另一條截然不同的命運之路。”置身于教育中,我們也不時在做著選擇。但必須明確的是,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什么樣的教育。今天的教育緣于我們多年前的選擇,同樣地,我們今天的選擇將決定我們許多年后的教育成效。能否做出正確的選擇,將決定我們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教師,一個教育界的翹楚。
有部電視劇里有這樣一句臺詞: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其實,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易,世間的一切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教育也是一種生活,所以,真正想為教育做點事,也是不容易的。因為我們既要面對家庭,又要面對教育,還處于這個社會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去應付、應對。但教育,不僅是為了生活,更重要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以及為學生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奠定基礎,所以,面對教育的不易,我們更應該選擇做詩意的教育。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人充滿勞績,但還詩意地安居于這塊大地之上。”教師在充滿勞績的狀態(tài)下做詩意的教育,首先在于對教育的無比熱愛,就像與教育進行“熱戀”一樣。無比熱愛,才能把它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才能為之去努力、去奮斗、去探索,去培育真正意義上的“人”。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今天的想法和感覺正創(chuàng)造著你的未來。我們常常對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多一些美好的期待,而且他們也仿佛是朝著我們的期待在發(fā)展。而對于那些我們眼里的所謂差生,我們卻沒有給好臉色,但我們也發(fā)覺他們確實離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遠。
其實,這一切都是由我們引起的。如果我們也像對那些優(yōu)生一樣去對待他們,我們也想到他們會成為好學生,把我們對他們充滿信心的想法和感覺用眼神、言語傳遞給他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確實正朝著我們所期待的方向在發(fā)展。所以,對任何一個學生,我們都有好的想法和期待,那么,他們也都能夠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們自己最美好的明天,擁有自己最為詩意的人生。
孟子有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禮記·大學》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不忍人之心”“惻隱之心”即是教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據守的良知和道德底線,不管學生處于何種境地,我們都應該對他們保持一份寬容和同情,唯如此,我們和學生才能最終達到“至善”的境界。
教師只有擁有悲憫、憐惜、關愛生命、利他、向善之心,才能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教育時,多一份淡定和從容,讓我們的學生更多地感受到來自我們給予的和煦的陽光,從而溫暖他們成長的行程,讓他們一生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其實就是對學生充滿愛心的結果,也是詩意教育的根本所在。
著名作家沈從文說:“橫在我們面前的許多事都使人痛苦,可是卻不用悲觀。驟然而來的風雨,說不定會把許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掃摧殘,弄得無影無蹤。然而一個人對于人類前途的熱忱,和工作的虔敬態(tài)度,是應當永遠存在,且必然給后來者以極大的鼓勵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遭遇一些不公,甚至我們的教育理想會被現(xiàn)實擊打得粉碎,領導又仿佛專給自己小鞋穿,這一切如山洪般地仿佛要將我們摧毀。但只要對教育充滿信心,相信教育的光明前景,并滿腔熱忱地為搞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出力出汗,那么,這一切最終會冰釋,柳暗花明的教育之景定會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詩意的教育就在于堅信教育的美麗,并用行動將其化為現(xiàn)實。
詩意的教育有別于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分數,而詩意的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分數,更關注分數背后的“人”,關注他們的本性、天性、個性、發(fā)展性和精神性。
馬克思認為,一個受占有和使用欲望支配的人是一個被扭曲了的人。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利潤和私有財產,而是自由地運用人的權力,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就是要使人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這種人并不在于他擁有許多財產,而在于他得到了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詩意的教育就是把他們培育成他們自身精神家園的富翁,使他們不是為“活著”而“活”,而是活得有尊嚴、有抱負、有價值,活得更像一個“人”。
充滿詩意的教育,是真正關注“人”的教育。做詩意的教育,我們才能從中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價值,體會到生命的內涵和真諦。選擇做詩意的教育,才無愧于“教師”這個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