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送 茶
在土家族和苗族的習俗中,男方向女方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豬肉、羊肉、牛肉、茶葉等貴重禮物。求婚要選定良辰吉日,到了這一天,男方家要將聘禮準備齊全,親朋好友則前呼后擁,跟隨準新郎一起趕往女家。一路上,準新郎身背盛滿“茶禮”的大背簍走在最前面,身后賀喜“送茶”的人排成長隊高唱祝福的山歌隨行。
生活在湖南臨武、桂陽等地的瑤族,男方向女方送聘禮也必須要有茶,當?shù)厝朔Q為“鹽茶盤”,即用燈芯染色組成“鸞鳳和鳴”、 “喜鵲銜梅”等圖案的茶盤,用茶和鹽堆滿盤中空隙,稱之為“正茶”,女方如果接受“鹽茶盤”,即表示雙方的婚姻關(guān)系確定。云南的瑤族、佤族、德昂族、普米族等民族,男方向女方求婚時都要帶茶葉等禮物,只有女方收下“茶禮”,婚事才定。
在“送茶”的程序和次數(shù)方面,滇西怒江和瑞麗江畔的德昂族禮儀更為復(fù)雜一些。起初,先由男方送給姑娘茶葉、煙草各一包,并由姑娘轉(zhuǎn)給她的父母;若父母同意這門親事后,再由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媒人去時仍需帶茶葉、煙草等禮物。
吃 茶
“吃茶”意味著許婚。浙江西部地區(qū)媒人往返于男女雙方之間撮合,俗稱“食茶”。若女方家應(yīng)允婚事后,便會立即給媒人泡茶、煮蛋,借助媒人的“茶禮”表示許婚。
四川阿壩羌族的婚俗中,茶禮十分獨特而富有情趣。在女方許婚后,男方來迎親時,沿途要舉行多次“吃茶”禮儀,每經(jīng)過一個村吃一遍茶,寨寨都有人出來給迎親隊伍獻茶和祝福?!俺圆琛钡娜顺伺降娜思懊饺送?,還包括送親、迎親的。
和合茶
在一些地方的婚俗中,成親時若男女雙方(或者一方)尚末達到婚嫁年齡,往往只拜堂而不圓房(俗稱“鬧洞房”)。等年齡到了,圓房時再行“和合茶”禮儀。比如湖南衡陽一帶,圓房時讓一對新人同坐一條板凳,相互把左腿放在對方的右腿上面,新郎的左手搭在新娘肩上,新娘的右手搭在新郎肩上,剩下的兩只手,以拇指與食指共同合為方形,由他人取茶杯放于其中;茶斟滿后,鬧洞房的人們依次上去品嘗。這種茶便叫做“和合茶”,以此祝福新婚夫婦日后和和美美。
吃抬茶則是一對新人共抬斟滿茶的茶盤,走到鬧洞房的客人面前請飲用。鬧洞房的人需分別說出祝福和贊美的話方能飲茶。這些習俗,有的地方至今還在流傳。
鬧 茶
白族是我國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白族人就有“鬧茶”這一習俗,包括敬烤茶、敬三道茶等。首先,新婚的兒媳一進門就要給公婆敬上一杯冒沫花的烤茶,這是考核新娘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其次,是給客人敬三道茶。不論是新郎的同輩還是長輩、晚輩,都可毫無顧忌地參與鬧洞房。按照習俗,新郎和新娘向客人敬三道茶時,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才是加了紅糖和果仁的甜茶,第三道則是用牛乳和紅糖制作的乳茶,即所謂“一苦、二甜、三回味”?!棒[茶”因村寨和參加人員的不同而各有千秋,諸如對歌、猜謎、對對聯(lián)等。
退 茶
既然“吃茶”、“合茶”分別象征著訂婚、成親(圓房),那么,“退茶”自然也就意味著退婚。過去,貴州侗族姑娘如果對父母包辦的婚姻不滿意,按當?shù)厥来鷤鞒械牧曀祝陀眉埌话刹枞~親自送往男方家,把茶葉包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轉(zhuǎn)身即走,這是表示婉轉(zhuǎn)辭謝之意;在走時只要不被男方家的人抓住,婚約就算解除。“退茶”,也就是退掉了“訂親禮”。
此外在一些地方的婚俗禮儀中,還有“喝新娘茶”、“合枕茶”、“謝媒茶”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