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文勝 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yī)院 麗水 323000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對肝臟腫瘤的鑒別診斷價值
蘭文勝 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yī)院 麗水 323000
肝臟腫瘤 彈性成像 常規(guī)超聲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肺癌、結腸癌[1]。近幾年來在肝癌診斷和治療取得較大的進步,但是對其早期診斷仍存在難度,同時存在缺乏針對性治療、高復發(fā)率等問題。與以往的超聲成像原理不同,彈性成像技術是根據組織之間硬度的不同從而對組織彈性特征成像。目前,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已經應用于全身多部位[2-3]。筆者通過對比分析常規(guī)超聲和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探討其對肝臟腫瘤鑒別診斷價值。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肝臟腫瘤患者277例,294個病灶,其中男177例,女100例,年齡23~66歲,病灶深度2.4~10.5cm,腫瘤直徑0.5~12.4cm。均經手術病理確診。
2.1B超檢查 患者仰臥位和左側臥位,采用二維超聲模式,探頭放置在劍突下或肋間對肝臟進行掃描,觀察病變部的聲像圖特點并測量病灶的大小,清除的將病灶的大小、回聲強弱、與周圍組織的邊界清晰度、位置等情況記錄下來。使用日立公司的HIVISON90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EUP-C532、頻率4~8MHz,選取彈性成像模式和合理的感興趣區(qū)域,ROI調節(jié)到病變區(qū)域面積的2~3倍,輕微抖動探頭,保持在2~3之間的壓力與壓放頻率,將圖像保存并仔細分析成像圖像,根據病灶和周圍組織的藍綠分布特征判斷硬度。
2.2圖像評分方法 HITACHI HIVISON 900型彩色超聲診斷儀:組織的平均硬度顯示為綠色,平均硬度軟和平均硬度硬分別顯示為紅色和藍色。肝臟腫瘤的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腫瘤完全變形:1分;腫瘤大部分變形,病變部位顯示以綠色為主的藍綠混雜:2分;腫瘤只發(fā)生邊界的變形而中心沒有變形,病變部位顯示以藍色為主:3分;腫瘤沒有變形,病變部位顯示全部為藍色:4分;腫瘤及其周圍組織沒有變形,病變部位及周圍部分組織為藍色:5分。惡性病變>3分,良性病變<2分。
2.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采用χ2檢驗比較肝臟良惡性腫瘤的彈性分級。
3.1病理結果 277例294個肝臟病灶中,良性病灶112個,其中肝血管瘤85個,肝局灶型結節(jié)增生11個,肝膿腫7個,肝血管內皮細胞瘤5個,肝血管平滑肌瘤4個;惡性病灶182個,其中肝細胞型肝癌139個,膽管細胞型肝癌15個,轉移性肝癌17個,混合型肝癌11個。
3.2常規(guī)超聲與病理結果比較 常規(guī)超聲診斷肝臟腫瘤的敏感性74.7%(136/182),特異性74.1%(83/ 112),準確性74.5%[(136+83)/294],陽性預測值89.5%[136/(136+16)],陰性預測值66.4%[83/(42+83)],約登指數(shù)48.8%。見表1。
表1 常規(guī)二維超聲與病理對照 個
3.3超聲彈性成像診斷與病理結果比較 294個病灶中,肝臟良惡性腫瘤的彈性成像分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超聲彈性成像診斷肝臟腫瘤的評價指標:敏感性84.1%(153/182),特異性87.5%(98/ 112),準確性85.4%[(153+98)/294],陽性預測值91.6%[153/(153+14)],陰性預測值77.2%[98/(29+ 98)],約登指數(shù)71.6%。見表2~3。
表2 294個病灶中良、惡性病變彈性成像分級 個
表3 超聲彈性成像與病理結果比較 個
294個病灶中,確認惡性腫瘤182例,彈性成像診斷正確153例,正確診斷率84.1%,常規(guī)超聲診斷正確136例,正確診斷率為74.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對肝臟腫瘤的定性診斷通常采用常規(guī)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常規(guī)超聲檢查診斷肝臟腫瘤良惡性是根據腫瘤的形態(tài)、邊緣、回聲等方面判斷的,特點是方便、無創(chuàng)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是根據病灶內的血流和收縮峰值速度等參數(shù)進行判斷,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低。研究顯示,肝惡性腫瘤的硬度要大于良性腫瘤[4-5],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導致活動度降低、彈性減小、硬度增加。組織的彈性系數(shù)與其引發(fā)的應變呈反比關系。所以超聲彈性成像利用惡性腫瘤的彈性系數(shù)大于良性腫瘤的彈性系數(shù)來鑒別診斷肝臟良惡性腫瘤。彈性成像技術現(xiàn)已經廣泛用于乳腺、甲狀腺等檢測[6-7]。
超聲彈性成像彌補了常規(guī)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較低的硬度判斷準確性,可以鑒別診斷常規(guī)超聲不能定性的腫瘤,提高了肝臟腫瘤的診斷準確性。最突出的是其早期診斷小肝癌的特性,避免了對小肝癌的漏診、誤診。本組肝臟病灶中,直徑最小僅0.5cm,彈性成像圖顯示其被藍色覆蓋,而作出診斷,并經手術病理確診。本次研究顯示,超聲彈性成像區(qū)分肝臟良、惡性腫瘤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分別為84.1%、87.5%和85.4%,表明在對肝臟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方面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具有良好的診斷效能,臨床上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常規(guī)超聲不能明確病灶的范圍和數(shù)目,而彈性成像既能顯示病灶范圍和數(shù)量,還能顯示不典型病變的范圍,為肝臟腫瘤的診斷提供了影像學依據[8]。肝臟位于腹腔,與淺表的器官如乳腺、甲狀腺等不同。肝臟病變存在良性和惡性病變融合的復雜性,彈性成像對部分病變也存在誤診或者漏診現(xiàn)象,本組112個良性病灶中誤診15個,結合病理結果分析造成彈性成像假陽性的原因是鈣化、纖維化、玻璃樣變的間質細胞存在于良性病變中。182個惡性病灶中漏診29個,系由于腫塊的體積變大和中心存在壞死[9]等,導致出現(xiàn)假陰性。影響肝臟超聲彈性成像結果的相關因素可能有:肝臟腫瘤的位置深,收到的應變力小,導致彈性圖像效果不滿意;肝臟周圍大血管的搏動;肥胖、肝萎縮、腹水等;病灶體積較大等。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是診斷肝臟的腫瘤一種新方法,有利于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但超聲彈性成像只是評價病變的硬度,具有局限性;彈性評分中存在主觀性的因素,不同的人評分結果會有所差異。故臨床上既要掌握彈性成像超聲診斷技巧,還要結合常規(guī)超聲和彩色多普勒判斷肝臟腫瘤,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1]Jemal A,Siegel R,Ward E,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8[J]. CA Cancer J Clin,2008,58:71-96.
[2]Gheorghe L,Iacob S,Gheorghe C.Real-time sonoelastography a new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liver disease[J].J Gastrointest in Liver Dis,2008,17(4):469-474.
[3]王雷,陳明.超聲彈性成像在診斷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0,7(6):688-690.
[4]Cho SH,Lee JY,Han JK,et al.A 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elastography for the evaluation of focal solid hepatic lesions:preliminary findings[J].Ultrasound Med Biol,2010,36(2):202-208.
[5]Sudhakar K,Meng Y,James F,et al.MR Elastography of liv-er tumors:Preliminary results[J].Hepatobiliary Imaging,2008,1534-1540.
[6]周艷賢,郭曉東,馮卉,等.超聲彈性成像評價肝纖維化程度的探討[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26):5072-5074.
[7]叢淑珍,馮占武,甘科紅,等.甲狀腺良、惡性結節(jié)超聲彈性成像特征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6(9):1682-1684.
[8]方玲,周曉東,孟欣,等.實時組織彈性成像在評價肝腫瘤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0,19(6):492-494.
[9]方玲,周曉東,何光彬,等.超聲彈性成像對肝腫瘤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11):2190-2192.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