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秋梅
摘 要:教材的選用是高校教學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它對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教材選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教材選用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相應的教材選用的措施,力求引起重視,為擇優(yōu)選用教材創(chuàng)造條件,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關鍵詞:高校;教材;教材選用
在《高等學校教材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要重視為本校開設的課程選用高質量的、不同特色的教材。不得片面地強調提高學校教材的自編率。對于不具備自己編寫高質量教材條件的課程,應積極選用外校編寫的質量較高的教材”。由此可見擇優(yōu)選用教材是高校教材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目前高校教材選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出版混亂,重復出版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出版社由過去的事業(yè)單位管理轉向企業(yè)管理,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yè)法人,經濟效益成為某些出版部門追求的主要目標。一些出版部門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基礎課程、熱門課程的教材成了競相出版的對象,同一門課的教材竟多達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而一些冷門專業(yè)、新興學科和選修課教材卻普遍缺乏,教材重復出版與教材缺乏并存,特別是基礎課教材和“兩課”教材尤為嚴重,如《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等教材均有幾十甚至一百多個品種,這些教材的出版,不但引起出版混亂,也給高校擇優(yōu)選用增加了難度。
2、高等學校普遍重視教材出版,輕視教材選用
學校為了增加評選優(yōu)秀教材的數額,增加評選優(yōu)質一類課和獲得優(yōu)秀教學評估的條件,或者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從本單位利益出發(fā),希望教材出版數量多,片面強調自編率,不論條件如何,搞所謂自成體系。而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影響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教材質量問題,常不被重視。選用教材時,在同等條件下,只要有本校編寫的教材,就很少選用其他學校的教材。
3、制度不健全造成選用教材的隨意性
任課教師是教材的第一選用人,在教材的選用過程中任課教師僅憑個人喜好選定版本,不經教研室集體研究,僅憑任課教師個人選定版本,更換教師后,別的教師不愿使用這個版本,只得淘汰原定教材,另選版本。有的教師長期使用一個版本,自認為熟路,得心應手,不輕易改變教材,致使反映新的科技知識的教材得不到及時選用。
4、教材選用信息還不夠暢通
教師對教材的選定,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按照有關教材征訂目錄選擇,由于僅能了解一些基本情況,缺乏實物的理性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種是根據已有或閱后的教材實物來征訂,雖有總體性認識,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或偶然性。目前,教材出版多、更新快,而教師的信息來源有限,因此很難掌握全相關教材的資料,教師選擇教材范圍的局限性勢必會影響教材選用。
二、選用教材的基本原則
1、教材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和觀點,教材的選用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努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一門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材必須保證基本內容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教材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教材體系和內容兩方面:一方面要求教材體系較好地體現本門學科的內在科學邏輯,恰當反映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外在聯系;另一方面要求教材內容對本學科的新進展和新成果,進行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及時將被科學論證和公認的新技術、新成果、新觀念充實到教材內容,展示本學科當前發(fā)展的最新水平。優(yōu)秀的教材其內容和結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內容要體現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自身的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內容、習題和附錄之間等,都要體現科學的邏輯結構。實用性是教材選用和管理的首要原則標準:包括適應現實和適應未來兩方面,即既要面對現實,適應專業(yè)和學科的需要,能夠較好地與相關的教材和課程內容銜接與協調;又要面向未來,適應未來專業(yè)和學科的發(fā)展的需要,并與其發(fā)展趨勢相一致。
3、符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 該原則要求教材自身的內容和結構要符合教育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符合本專業(yè)培養(yǎng)方向的要求,滿足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
4、有很強的科學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對基本概念、定理、定義的闡述準確無誤,符合科學的抽象;對基本原理的論證、公式推導等符合科學的邏輯關系,展示本學科當前發(fā)展的最新水平。
三、做好高校教材選用工作應采取的幾項措施
1、加強選用管理,嚴格教材選用程序
加強選用管理,嚴格教材選用程序,一是從提高教學質量的高度,加強教材選用管理力度,為所開設的課程選用高質量的教材,正確處理好選用國家推薦教材與學校自編教材的關系。二是嚴格選用程序,要經過逐級審批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包括課程所在系教師提出選用教材目錄,教研室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集體討論審查,并提交相應的論證和背景材料,報系領導審定簽字,報學校教材主管部門審批后,由主管部門統(tǒng)一征訂和采購。同時在申報審批過程中,各級主管部門必須堅持原則,嚴格把關,嚴格審查,確保選用教材的質量。
2、創(chuàng)造選優(yōu)、用優(yōu)的運行環(huán)境
教材作為特殊商品應該遵循市場規(guī)律,發(fā)揮市場調節(jié)作用,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使優(yōu)者生存,劣者淘汰,應該使所有出版物公開亮相,公平展示,在展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九五”國家重點教材和歷屆評獎的優(yōu)秀教材的同時,也要展示各校選用的包銷教材、聯合出版教材及規(guī)劃外教材。在評選優(yōu)秀教材的同時,評選出最差教材,建立多種教材發(fā)行網絡,保證正當、暢通的發(fā)行渠道。
3、建立教材資料信息庫和教材樣本庫
學校教材管理部門應將本校歷年使用過和正在使用的教材樣本,不同層次的校內外、國內外教材樣本,特別是同類獲獎教材及出版部門新近出版的新版本優(yōu)秀教材樣本收集起來,也可搜集各出版社的優(yōu)秀教材和新近出版的教材,將本校各專業(yè)所開課程的不同版本,特別是一些新版優(yōu)秀教材樣書集中起來,建立教材樣本庫,專柜供教師閱覽。教師可留心本專業(yè)內教材出版動態(tài),學校也可積極與相關出版社、書店聯系,積極收集、整理各類教材的出版信息、書評等資料,將新華書店編印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用書總目、各出版社書目、教材內容介紹和征訂目錄進行整理、歸類,建立教材出版信息庫,并通過網絡和向各系(部)印發(fā)教材信息簡報等形式,將這些資料及時提供給教師,教師不僅能看到教材的目錄,而且能了解到教材內容的質量,教師在同類書籍的選用上有比較才有選擇,以減少教材選用的盲目性,促進教材選用質量。
4、建立教材質量信息反饋制度
加強教材質量跟蹤,對選用教材進行質量跟蹤調查。在所選用的教材使用后應對使用教材的教師、學生進行調查和評估,通過教材使用效果的反饋來判定教材的質量,進行信息反饋,以便及時淘汰劣質教。只有掌握了這些第一手材料,才能在選用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才能選好適用的優(yōu)秀教材。
5、開展教材研究,不斷提高教材選用質量
教材研究應納入學校教學或科研計劃,建立制度,明確任務及要求,解決必要的研究條件及經費。學校教材管理部門應組織開展教材研究工作,通過新書介紹或書評,可以達到“知書、識書、用書”的目的,這是擇優(yōu)選用教材的重要措施。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成立教材研究機構,專門開展和組織教材研究和評價工作,為教師選擇高質量教材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總之,在高等教育的教學活動中,教材是重要依據。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必須對教育質量給予特別關注。而教材又是關系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教材選用與建設方面樹立正確的觀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政策選擇和制度建設,對保證學校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華莉;姜安麗.我國高校教材選用的研究現狀及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年05期
[2]張云霞. 高校教材選用原則及其貫徹途經.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08年12期
[3]趙兵. 高校的教材選用. 西南民族學院學(哲學社會科學版)[J]. 2002(9):2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