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琦
近日,一條微博在網上躥紅,引起廣泛關注。該微博稱:來鳳縣一所中學為該校一名學生立碑紀念,這名學生在去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為恩施州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雕像銘文上赫然寫著:“該生開創(chuàng)了來鳳教育的新篇章,書寫了平民教育的神話。”(5月2日《楚天都市報》)
據(jù)校長說,設立雕塑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但是高分學生雕像的設立更多地是給學生及家長一個信號,分數(shù)代表一切,代表至高無上。這是錯誤教育理念的傳遞,是對素質教育的公然叫板。當全國教育紛紛向素質教育靠攏,當各地學校爭相推出“鄉(xiāng)土課”、“生存課”、“古學課”,以跟上素質教育腳步的時候,來鳳縣的狀元雕像無疑給了素質教育一記響亮的“耳光”。在這樣的學校引導下,縱然有理智的、希望給孩子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機會的家長,也會變得唯分數(shù)論,就算是有特長興趣的孩子也會為了這一榮譽,而放棄特長,只為分數(shù)。當教育變成一場只為分數(shù)的比賽,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本質意義,變成一個大型“機器人”工廠。
誠然,我國的素質教育暫時遠遠不夠成熟,還有很多地區(qū)的人們依然是“唯分論”,很多家長也依然存在“升學崇拜”,但是正因為教育思想的改變是漫長險阻,才更需要教師及學校的引導,更需要學校教育理念的“豐碑”照耀。而來鳳縣的“教育豐碑”不僅不是對學生及家長教育理念的向上引導,反而是“向后跑”的口哨,是教育思想改革路上一顆華麗的“絆腳石”。
雖說,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關心學校的升學率,這所民辦學校為了招生出招情有可原,但該校應該認識到只有辦出真正的素質教育,緊跟教育改革前進的腳步才能辦出好學校,才能得到家長及孩子的喜愛及認可。
人才的培養(yǎng)不在于分數(shù),不在于上哪所高校,而在于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考上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勝利還遠遠達不到人生的勝利。所以現(xiàn)在該校對自己的教育談勝利還為時過早,培養(yǎng)出成績好的學生不難,培養(yǎng)出能在社會環(huán)境下勝利的學生才是真正的教育勝利。就這方面而言,只要能在社會中獲得自己的勝利,技校畢業(yè)與清華畢業(yè)沒有什么兩樣,只要找到合適的路,并能走好自己的路就是成功。
“唯名校論”和“唯分數(shù)論”是教育理念的落后與短視,遲早會被教育改革的車輪碾碎。據(jù)報道校方已經將該塑像拆除,但拆除狀元雕像易,祛除應試情結難。當?shù)亟逃块T應對此現(xiàn)象進行反思,尋找這種畸形教育理念的根源,盡快回到正確的教育道路上來,引導當?shù)貙W校進行素質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