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樹 方俊
摘要:通過對獨立學院學生參加力學競賽輔導培訓的實踐總結,闡述了輔導競賽過程中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法并引申出今后關于基礎力學課程的教改思路。
關鍵詞:力學競賽;實踐總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159-02
“周培源杯”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是以已故北京大學校長、我國著名力學大師周培源先生命名的比賽,由中國力學學會和周培源基金會始創(chuàng)于1988年,從2007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該競賽是教育部高教司主辦的大學生科技競賽項目,旨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大學生從本科階段就開始了解與接觸高水平的科研和重大工程課題。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主要以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課程為基礎。凡開設相應課程的本科院校、獨立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均可參加該項比賽。能夠在全國力學競賽中獲獎充分展現(xiàn)了一個學校的基礎力學教學水平,更是學校辦學水平與能力提升的重要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人才、服務教學,促進我校力學基礎課程的改革與建設,每次力學競賽我們都會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也能在競賽中獲得令人矚目的好成績。但是從屬于我校的獨立學院,由于其學生的知識基礎相對薄弱,思維方式缺乏訓練,在培養(yǎng)其參加力學競賽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特殊問題,我們針對這些問題總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競賽的動員與選拔問題
學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是整個培訓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如果學生普遍對此缺乏熱情,表現(xiàn)得漠不關心,甚至沒多少人愿意報名參賽,那么不管輔導培訓課程做得多么出色,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績。我們都知道競賽只會有很少部分學生得獎,獨立學院尤其如此,并且整個輔導培訓過程是漫長和艱苦的,需要犧牲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重復枯燥的訓練,這樣一件“吃力”卻很有可能“不討好”的事,如何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呢?僅靠精神上的鼓勵和動員往往收效甚微,應該拿出一套完善的、可行性較高的獎勵制度,以激勵學生踴躍參賽。以我校出臺的獎勵方案為例,凡是經(jīng)選拔有資格參加競賽培訓的學生,經(jīng)核實參加培訓到課率較高的,每人可以獲得課外實踐課程2個學分;凡參加最后競賽筆試的學生,按成績高低可以獲得40~60點學位績(可除以相應課程的學分數(shù)后直接加到任意課程的期末總成績上);對于獲獎的學生按級別可以獲得至少80點學位績同時由學校頒發(fā)證書和獎金。這項措施的優(yōu)點在于兼顧公平性,不管有沒有獲獎,凡是付出的都可以有一定的回報,此外再結合思想方面的動員,強調參加競賽可以培養(yǎng)耐心、鍛煉思維方式,不僅不會與其他課程的學習發(fā)生沖突,反而會促進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對考研和工作也有一定的幫助,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競賽的選拔主要是以自愿為主。在做好關于競賽內容與獎勵措施的宣傳后,應該由學生自己決定是否參加培訓。挑選依據(jù)主要是理論力學與材料力學的總成績,當然對于那些成績雖然一般但是迫切希望接受挑戰(zhàn)的學生也是歡迎的,可以適當破格接受。
二、競賽培訓與基礎課程的銜接問題
參加競賽的主要是大二和大三的學生,而根據(jù)我校情況來看,大二參賽的學生人數(shù)較多,這就不免出現(xiàn)一個問題:大二學生的力學基礎課程往往還沒有學完,而競賽的大綱范圍幾乎涵蓋了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的所有章節(jié);此外,獨立學院的教師在力學課程的教學中,為了照顧部分基礎差的學生,有些較難的內容往往都是一帶而過或者直接略去不講,這就造成了一部分的知識空缺,難以直接參加綜合性較強的培訓,因此就必然需要一個從基礎到競賽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基礎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和強化鞏固。以我校競賽培訓為例,在正式開始“強化階段”的訓練之前,都需要進行長達一個月的有針對性的基礎內容教學。對于大二的學生,主要講授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下冊的內容;對于大三的學生,由于他們已經(jīng)學過了所有的基礎內容,所以是以總結性的復習和回顧為主,穿插一些有思考性的細節(jié)問題,清掃知識的死角。這一階段的學習主要是靠老師的講解,周末全天上課,平時則自己做練習并獨立思考,以迅速地打好知識基礎。這個階段學習可以讓學生對于所有的競賽內容就有基本的了解,為下一階段的強化訓練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競賽強化訓練的強度問題
競賽培訓中強化階段的訓練是最關鍵的部分,由于上課時間有限,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就尤其顯得更重要了,而且對學生今后一生的發(fā)展也是有益的。有了前一段培訓的基礎,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啟發(fā)引導學生會用已學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分析解決新問題。因此我們每周都會安排大量的習題和試卷供學生自己練習,只有多做練習才會熟能生巧,對力學知識的認識才會有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當然這也少不了枯燥的重復訓練。這也取決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和教師們的不斷鼓勵和督促。在這個階段,獨立學院學生的一些問題也不免會暴露出來,由于力學競賽所要求的知識點集數(shù)學、物理、力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融合,要求學生具有較為綜合的知識水平和思考能力,獨立學院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劣勢,很容易不適應這種高強度的練習,可能會出現(xiàn)煩躁、悲觀等不良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指導老師的細心觀察和耐心教導,同時對訓練的強度作適當?shù)恼{整。首先要做到勞逸結合,不能為了出成績搞得學生身心俱疲,合理安排休息時間,有張有弛更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培訓內容盡量少而精,保證知識覆蓋面的同時減少題目的重復率。選拔出來并且經(jīng)過一定時間培訓的學生,在各方面都是很不錯的,更應注重培訓質量而不是題目的多少,許多內容只需要點到為止,剩下的學生要課后自己思考和總結,這樣不僅效率更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將學到的東西消化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對近幾年力學競賽情況的實踐總結與反思,我們對獨立學院力學課程改革也提出了一些想法,那就是必須推行基礎課程的“分層次教學”:對于有考研、競賽意愿的學生,在選課時可以挑選學分較多、內容較深的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課程;而對于一般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應該主要以了解力學基本概念為主,相應地可以選擇學分較少、內容較少的力學課。這樣就能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既能兼顧一般學生,又能對精英進行更完善的培養(yǎng),從而更能適應今后強度較大的力學競賽培訓。由此可見通過參加全國大學生力學競賽,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優(yōu)秀品質,同時競賽輔導也豐富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提高了業(yè)務水平,增強了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實力,并由此促進了對教學內容和方式的不斷改革,這將直接或間接地對人才的培養(yǎng)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競賽組委會.第七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團體賽內容和規(guī)則[J].力學與實踐,2009,31(5):105-108.
[2]蔣學東.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的思考[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23(1):296-297.
[3]蔣持平.讓我們仰望星空——第七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總結[J].力學與實踐,2009,31(5):103-104.
[4]鄔萱,吳文龍.團隊協(xié)作,共創(chuàng)輝煌——江蘇省力學學會組織大學生力學競賽經(jīng)驗介紹[J].力學與實踐,2009,31(1):104-106.
[5]李道奎李東,等.以力學競賽促進基礎力學教改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力學與實踐,2011,33(3):80-81.
作者簡介:謝玉樹(1961-),女,北京人,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傳熱過程、熱彈耦合、流固耦合、瞬態(tài)力學;方?。?986-),男,江蘇南通人,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專業(yè)教學及有限元分析、力學分析、熱固耦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