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彥
摘 要:對新時期的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管理,越來越引起教育者重視。如何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導學生成長,已成為熱門課題。
關鍵詞:職業(yè)學生;心理暗示;班主任
掌握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條件,作為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原理,運用于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謂心理暗示,是指在無對抗條件下,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或特殊符號,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發(fā)生影響,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觀點、意見或者按照暗示的方式行動。
90年代后成長起來的職業(yè)學校學生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強烈、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也導致少年犯、追星族、網癮、暴力叛逆等刺激反應現象的出現,這些已經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既沒有形成正確的現代價值觀,又沒有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價值繼承下來,導致“90后”一代中的很多職業(yè)學生處于一種精神匱乏的“懸空狀態(tài)”,他們迫切需要孝心、愛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學會平等、尊重和承擔責任。
針對現狀,作為班主任的我,做了一些嘗試,效果明顯。
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這樣界定:“我使用接納一詞來指對他(面談者)作為具有無條件的自我價值的人的一種溫暖關注——
無論他的條件、行為或情感如何,他都具有價值。”無條件積極關注包含溫暖、關懷、尊重。讓他明白你對他的格外關注更多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而不是刻意地為難他。用非語言信息打開溝通的大門。
“根據個人和文化的背景做出的適當的目光接觸、身體語言、語音特點和言語追蹤?!弊鳛橐幻嘀魅?,要想達到對學生的教育目的,首先你必須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尊重、關心與愛護,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尊重、關心與愛護僅僅靠嘴說出來的是遠遠不夠的。在我們用言語交流的同時,還要輔之以必要的非語言信息。學生如果感知了我們的非語言信息,讀懂其中的深意,那么這種教育的效果往往是非常好的。
例如目光接觸就是與別人交流的一種簡單方法,很重要。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對于如我們老師一樣的面談者來說,恰當的做法是:在來訪者說話時保持較多的目光接觸,而在面談者說話的時候要保持較少的目光接觸。有些研究顯示,來訪者在情緒喚起或感興趣時瞳孔會擴大,而在感到無聊或不適時瞳孔會縮小。作為老師,在與學生交談前,我都會客氣地讓學生坐下。可能學生出于對老師的敬畏或自己犯了錯誤不好意思坐下,我想,師生坐下來交談是很好的一種方式。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這種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會有一種親近感,最起碼會讓學生放松,減弱他們的防御性、戒備性以及敵對心理等等。我們在與學生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也可以憑借他們的非語言信息來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慣,探索他們的所思所想,探知他們內心的秘密,學生也同樣可以通過非語言信息了解到我們老師的真實想法,體味到其中蘊含的感情。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師生之間發(fā)生的小事情可以量出教師與學生之間心理距離的親近或疏遠,相容或相斥。可以說,心理距離近,相容性大,沖突小,師生關系融洽,易于開展工作;心理距離遠,則相容性小,沖突大,師生關系緊張,往往造成內耗。衛(wèi)生類職業(yè)學校多為女生,恰當運用“心理暗示”可以大大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條件。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陰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