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剛
摘 要:本文著重分析了高層建筑轉換層進行質量控制以及施工技術,闡述了施工方案選擇的作用性,在進行分層澆筑時,應該掌握的施工細節(jié)。并且將鋼筋以及混凝土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提升高層建筑施工質量。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3362(2013)07-0096-01
1 高層建筑轉換層施工技術
1.1 模板支撐體系
轉換層鋼筋密度比較復雜,鋼筋會承受極大的負荷,在進行設計時,應該著重把握該位置。確定支撐系統(tǒng)穩(wěn)定,能夠保障轉換層承載力。基于保障承載力以及整體穩(wěn)定性的基礎上開展施工,因而要選擇好支撐系統(tǒng)。
1.2 鋼筋的連接以及捆綁技術
一般而言,在轉換層位置,鋼筋數量要求比較多。主鋼長度應該得到保障,而且排放的密度大一些。在一些梁柱節(jié)點上,更是錯綜復雜的結合在一起。進行下料時,應該選擇合適的下料方法,配備好足量的鋼筋,這是保障施工順利開展的基礎。
2 施工技術以及工程質量控制
在轉換層位置,需要的混凝土一般都需要大體積的混凝土,因為該位置結構面積比較大,施工難度比較大,負荷壓力也比較大。進行高層建筑管理時,應該首要考慮轉換層的安全性,這是進行設計的關鍵問題之一。進行施工時,應該把握好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這些工程施工需要進行論證才通過。
2.1 高支撐體系設計
轉換梁位置進行施工時,它需要承載93kN/m2的負載力,而且在下部位置模板還會產生更大的負載力,在施工中要求這些負載力應該小于轉換層承受的負荷。在施工過程中,安全施工放置第一位。轉換層垂直負載力應該在短距離路線內將其傳輸到地下室頂板位置上,這個設計能否成功關系施工質量,為了實現這一施工,應該著重關注支撐系統(tǒng)以及轉換層之間的關系,這是設計之關鍵。從施工經驗上看,最富含技術含量以及經濟效益的方法是,在施工中可以選擇鋼管手腳架作為支撐體系,替換轉換層作為支撐系統(tǒng)。在轉換層樓板位置,該樓板的規(guī)格應該采用δ=12mm的膠合板將其拼裝在一起,另外還需要準備50mm×100mm木方,并且≤500mm。同時,還需要48mm×3.5mm的滿堂鋼筋充當腳手架進行支撐。在第一層、第二層以及第三層進行施工時,要求支模架應該符合轉換層承載壓力需求,而且在立桿位置應該不斷加強,最好保留第三層模板獨立支撐便可。等待轉換層進行施工時,強度應該不斷增加,達到一定數值時再將其拆模。進行高層建筑施工時,側模以及梁底模這兩個位置應該δ=18m的膠合板進行粘合,而且這個時候梁側它的橫向面積設置為50mm×100mm木方,保障≤300mm,梁高為≥2200mm,當高層轉換層施工達到這個數值要求時,相應的梁底模橫大小應該設置為50mm×100mm(h),而且要≤300mm,這個時候木方跨度要求比較高,它的闊度≤600mm。這個時候梁模支撐架應該采用合適的鋼管,從實踐經驗上看,該時候應該使用48mm×3.5mm的鋼管剛好合適,在進行支架搭配時,它會受橫截面積影響,而且會根據橫截面積不同而發(fā)生改變。
2.2 框支梁支模
當框支梁支模其高度為h=2.2m時,這個時候施工負荷壓力最大,這些負荷產生都是每個樓層負荷之和,加之轉換層的負荷,總和而得出的負荷。面對該負荷,在選擇框支梁時,應該選擇那些橫斜三角形類型的支模,并且控制好轉換層負荷出現,控制其在末端位置1.5m范圍中,而且下層柱端應該保障在600mm范圍中,這樣才能保障抗剪鋼筋在25ram范圍內,而且這正好保障施工安全,有效降低負荷。
2.3 支模安全保障
在進行施工時,應該準備好科學的施工方案,從管理角度、材料使用情況以及技術施工情況等等方面入手,對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當高支架搭建完成之后,應該做好施工驗收工作,這樣才能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期間,應該反復觀察支架情況,保障整個支架系統(tǒng)不發(fā)生變形改變。而且,在進行澆筑時,應該保障一次性完成施工,施工速度要提速,保障模板數量充足。這些支架滿足施工要求之后,能提升支架安全性,保障施工順利進行。
3 高層建筑混凝土澆筑
3.1 混凝土強度
梁柱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應該相差在5MPa以內。如果超過,對梁柱節(jié)點作施工時要對其進行特別處理,保證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強度的等級跟柱相同。尤其是節(jié)點核心區(qū),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可以與梁板一樣,要保證強節(jié)點的設計原則;為了方便施工,使用快易收口網,直接在梁端以及柱邊進行垂直交界面設置,以避免在板內進行設置,從而降低施工難度。一般情況下,垂直交界面會有施工冷縫出現,對節(jié)點區(qū)施工時要采用塔吊進行漏斗式的混凝土澆筑方法,梁板的混凝土可以采用泵送,同時對槽進行澆筑;在節(jié)點處適當增加縱向的鋼筋,設置矩形芯柱并增加箍筋對其進行增強,以保證施工質量。
3.2 合理選取振型組合數
對于高層建筑物,如果忽略扭轉耦聯,振型數最好是不小于3;如果振型數多于3,則應當選取3的倍數,但不能超過建筑物的層數。對于不規(guī)則的建筑物,將扭轉耦聯作為考慮對象時,振型數最好不小于9,但是不得多于結構層的3倍。當對彈性板進行定義且按照總剛分析的方法進行分析時,可以選取更多的振型。建筑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條文里有明確規(guī)定:振型數的選取可以按照參與總質量90%所需要的振型數。比如,當某一建筑物的振型數選取15,但是其參與總質量的系數只到50%,那么說明了振型數還不夠。
4 結語
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在整個施工建筑中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受力的主體位置。在實際施工中要注意轉換層施工控制,雖然在實際施工中,施工難度比較大,但是只要進行科學規(guī)劃管理,嚴格嚴禁的使用方案開展施工,進而提升控制力度,將會取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力尚,朱文生.阿聯酋Al Hikma超高層建筑高強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及鑒定[J].施工技術,2013(6).
[2] 田三川,許輝.阿聯酋Al Hikma超高層建筑懸空鋼結構幕墻施工技術阿聯酋Al Hikma超高層建筑懸空鋼結構幕墻[J].施工技術,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