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九十多年前,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為拯救貧血的文言文,推崇白話文,拉開了中文西化的序幕。西化,分善性歐化和惡性歐化。善性西化豐富中文的表現(xiàn),惡性西化則破壞了中文的美感。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就研究中文西化,然而至今大多研究僅限于語言學層面,研究對象限于作家作品,很少涉及基礎(chǔ)教育,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本文取材于我校初三年級學生中考前同題作文訓練,以18篇作文為例,列舉學生語言惡性西化的常見現(xiàn)象,分析惡果,并對其原因進行探討,以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關(guān)鍵詞】初中生作文 語言 西化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78-02
中文西化,由來已久。九十多年前,五四新文化運動,廢文言興白話。傅斯年說:“直接用西洋人的款式、文法、詞法、句法、章法、詞技……一切修辭學上的方法,造成一種超于現(xiàn)狀的國語、歐化的國語,因而成就一種歐化國語的文學?!毙挛幕挛膶W的先驅(qū),為拯救貧血的文言文,推崇白話文,中文西化的序幕隨之拉開。
西化,分善性歐化和惡性歐化。善性西化豐富中文的表現(xiàn),惡性西化破壞中文的美感。詩人余光中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指出“未來白話文的發(fā)展,一方面是少數(shù)人的‘善性歐化愈演愈精進,一方面卻是多數(shù)人的‘惡性歐化愈演愈墮落,勢不可遏?!比缃駩盒詺W化蔚然成風,的確滲入中文的角角落落。
余光中呼吁,“一個民族的語言不可以變得失盡了原有的特性與美質(zhì),我們的教育界必須及時警惕,預(yù)為良謀”。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就研究中文西化,然至今大多研究僅限于語言學層面,研究對象限于作家作品,很少涉及基礎(chǔ)教育,特別是初中語文教學。
一、本文研究對象說明
西化,精確應(yīng)叫英語化。中文西化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句法三個層面,大多數(shù)學者所言中文西化為句法層面,即以英語句法表述中文。本文沿用此說,只談惡性西化。
本文選例來自我校 2013年2月至2013 年 3 月初三年級三次中考前同題作文訓練。選文共 18 篇,取自班級得分最高、語文分數(shù)最高的學生作文,涉及十一個班級。其中,有 17 位學生 40 分以上(以滿分50 分計算),一位38 分??紙鲎魑?,語言習慣真實流露,具有標本意義;優(yōu)秀作文則具有代表性。
二、學生作文西化語言列舉
18 篇文章都有惡性西化現(xiàn)象,或輕或重,以下抽出一些樣品,略作分析。
1.復(fù)數(shù)形式
(1)整車的同學們都興奮地為他鼓起了掌。
(2)照片上,是我們這一群熱情朝氣的畢業(yè)班同學們溫暖美好的笑臉。
中文沒有數(shù)的變化,單數(shù)復(fù)數(shù)不用表明。英文卻有嚴格的數(shù)的變化。中文歐化,便按照英文習慣,無論是否必要,每逢復(fù)數(shù)就加個“們”。按照漢語的習慣,前面有表示數(shù)量的詞,比如“一致”、“都”、“沒有一個”、“些”等,后面就不用加“們”。有些集體意義的詞語,如群眾、人民、觀眾等,本身就是復(fù)數(shù),自然不能再加“們”字。句(1)中“同學們”前有“都”,句(2)中的“同學們”前有“一群”,已經(jīng)表示復(fù)數(shù),“們”字就無須再用。
2.介詞泛濫
(3)在這個江南的小鎮(zhèn),四周彌漫霧氣。
(4)當夜幕將要來臨時,我的心靈得到了升華。
(5)當一個學期快速的過去后,回首往事,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拼搏并不難。
(6)到了上課時,看見的是老師勤勞的身影。
(7)作為中國的一分子。
(8)在溫暖的午后,豆大的雨滴落在安靜的校園之中,響起一陣樂音,持續(xù)到了放學。
中文西化一大標志,就是用了很多無謂的介詞,“關(guān)于、當、在”等等越來越多,都是受英語“about、when、at、on”等影響的結(jié)果。介詞在英語中,極為重要,也很自然。但是中文里,介詞太多,文句關(guān)節(jié)就不靈活。中文不需要多余的介詞,中文靠上下文自然的順序銜接,遠多于文法上字面上的銜接?!爱敗臅r候”束縛了中文的關(guān)節(jié),解除字面的束縛,自然呼吸暢通。去掉之后,就干凈很多。句(3)的“在”,句(4)的“當……時”,句(5)的“當……后”,句(6)的“到了”,句(8)的“在……”都可以去掉。此外,句(4)還有將來時態(tài)的問題,前半句可改為“夜幕來臨”。句(7)的“作為”是表示身份的介詞,中文里,本來只有一個“做”字,句(7)最自然的說法該是:身為中國人。
3.被動語態(tài)
(9)陽光被葉撕得粉碎,零零落落地撒滿山間。
(10)剎那,心被那葉的姿態(tài)浸潤。
(11)處于輕松狀態(tài)真的會不想再被那一本本練習壓著了。
(12)失敗像汪洋可以把人吞噬,但是那充滿生命的藍色卻不住地誘惑人們?nèi)ヌ魬?zhàn),就算被吞沒也無所畏懼地再來一次。
(13)當嘲諷出現(xiàn),當誤會降臨,當?shù)狼秆葑兂闪死㈧?,那份友誼被我們這么殘忍地吞噬,一口一口。
中文西化,最觸目的現(xiàn)象,就是被動語態(tài)。中文有被動語態(tài),但很少用。非用不可才用,用法有也講究:一、“被”常表示不愉快或遺憾的事情。如“我被他騙了”。二、“被”字后一般要有賓語,表示“施者”。如“他被人欺負”中的“人”就是“施者”。但是英語的被動語態(tài),常常省略“施者”,導致語意不清。三、中文里除了“被”,還有“為”、“受”、“遭”、“挨”、“給”、“讓”、“經(jīng)”等字可以表示被動,不必處處用“被”。四、很多中文動詞不必加“被”,也是被動語態(tài),如“地掃完了”,不必說成“地被掃完了”。根據(jù)第一點判斷,句(10) 中的“被”并非表示“不愉快或遺憾的事情”,已經(jīng)西化。根據(jù)第二點判斷,句(11)施者明確,受者不明確;句(12)施者、受者都沒有,可以刪除“被”字。根據(jù)第三點判斷,句(9)可改成“陽光透過樹葉,零零落落地撒滿山間?!?,句(13)除了被動語態(tài)問題,還有介詞“當”,可改成“嘲諷、誤會、愧祚,殘忍地吞噬那份友誼,一口一口。”
4.的的不休
(14)我在櫻花樹的腳下,盡情旋轉(zhuǎn)、跳躍。
(15)接連幾天的陰雨,弄得潮氣沖天。
(16)您來了,人們吁了一口氣,人們的眉宇平了,人們的牙關(guān)松了。
(17)稍熱的氣息在你的感化下降溫。
(18)從六歲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它。
(19)合上相冊,腦海中仍舊是回憶中揮之不去的一幕幕動人的難忘的畫面。
中文“的”字誠不可少,但要控制,不可濫用成災(zāi)。余光中在《論的的不休》中提出,少用“的”字,是作家得救的起點。古文多是后飾句,如“廣為人長,猿臂”,修飾詞放在對象后面,凝練簡潔。英語多前飾句,名詞打底,前面是很多形容詞,冗長繁瑣。中文一旦歐化成為前飾句,便多了很多“的”字句。
句(14)中的“樹的腳下”,句(17)中的“稍熱的氣息”本可說“樹下”、“熱氣”。句(16)中兩處“人們的”都可以刪除,這是英語的所有格。句(15)句(18),用逗號稍加疏通,便可消滅“的”字??筛臑椤瓣幱?,接連幾天,弄得潮氣沖天?!薄皬牧鶜q,我就開始接觸它。”句,(19)前飾語太長,“畫面”和“是”相隔太遠?;馊哔槪仨氈亟M句法,疏通關(guān)節(jié),這句除了前飾太長,還有文字多余,可改為“合上相冊,難忘的畫面一幕幕,揮之不去?!薄?/p>
惡性西化,除了上述四種,還有很多。如動詞名詞化,說“手機處于關(guān)閉狀態(tài)”,不說“他關(guān)機了”等等。很多典型的問題,在學生作文中都能找到痕跡。
三、語言西化的惡果
著名作家余光中認為,中文西化應(yīng)該堅持幾點:一是好懂,二是簡潔,三是必須。翻譯家思果認為,好的語言,要更明白,更簡潔,更美麗豐富。純正簡潔是中文本色,西化之后,中文舍簡求繁,舍平易而就艱拗,會造成種種惡果。
1.繁冗
中文句法松動、自由、有彈性,雖欠缺嚴謹周密的文法,免于繁瑣的動詞變化,省去主語的交代,減除前置詞的羈絆,卻有利于文學表現(xiàn)。中國的古典詩達到了至高無比的淳樸和簡潔,同時又不失朦朧迷離之美。抒情達意,明顯優(yōu)于英語。汪曾祺說過,適當使用四字短句,句與句之間的連詞、介詞、甚至主語都省掉,把有轉(zhuǎn)折、多層次的幾件事連在一起,造成明快流暢的節(jié)奏。
英語語法講究精密、精確,介詞、連詞、所有格、因果交代等等,一個也不能少。有些地方確比中文精密,但絕非處處如此,因為“精密”的隔壁就住著“繁瑣”。歐化中文,前置修飾語冗長,“的”字句多,標點少,表達顯得繁冗,無謂的連接詞束縛語句的關(guān)節(jié),句子變得僵硬,不靈活。
2.呆板
中文一種意思,可以多種表述,而且注重煉字蓄詞,句法松動,組合隨意,表現(xiàn)力強大。英語講究規(guī)范,中文西化后,流于形式,甚至公式化,千篇一律,句式單一,表示條件就用“當……時候”,“在……之上”,被動就用“被”,形容詞一律交給“的”負責等等。西化中文,不管語句是否必要,盲目用上;不管是否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強迫用上;不管是否還有別的表達方式,統(tǒng)一用上。表述難免呆板。
四、西化歸因與思考
中文西化日漸嚴重,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日漸低落,原因何在?面對學生作文語言的歐化,語文教師又該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
1.內(nèi)因:文言底子
學生作文語言西化,內(nèi)因應(yīng)是學生古文讀得太少,文言底子薄,不懂古文精妙。文言文在遣詞造句行文韻律等等方面,精妙獨特。初中三年,文言文區(qū)區(qū)幾十篇,學生若精心鉆研,也能打下根基。然而,為了應(yīng)對考試,教師也多擇要而教,學生應(yīng)試而學。學生文言底子脆薄可想而知。魯迅說“白話不足,則濟之以文言”,問題是,如今很多學生文言讀得太少,胸中哪有文言詞匯和句法可以乞援。
而文言文教學,多數(shù)教師熱衷于體悟先人思想情感、心路歷程、審美情趣,少有教師關(guān)注文言文的言語形式,比如古文的“后飾句”、“四字句”、“對偶”等等。
學生學的是文言,說的寫的卻是白話,文白相間,少能融合。文言文的翻譯,本是打通文白相隔,促進文白相通的途徑。然而,如今文言文翻譯教學全然不顧“意思可以譯,意境不可譯”,為了應(yīng)付考試,完全按照英語語法來規(guī)范,補出省略的主語,調(diào)整語序等等,然后讓學生背記翻譯。這樣的翻譯,不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的精妙,反而是磨滅文言的精妙,強化西化的意識。
2.標準:漢語語法
學生作文語言西化,另一個原因,在于缺少漢語標準,不知漢語自身表達特點和修辭語法。想避免學生作文語言惡意西化,首要任務(wù)是掌握漢語結(jié)構(gòu)。實行新課標之后,語法教學已經(jīng)是明日黃花,現(xiàn)行的教材不再系統(tǒng)介紹漢語語法知識??荚嚥簧婕埃處煵唤?,學生沒學,語法教學逐漸淡出語文課。淡化語法教學的惡果已非常嚴重,不少學生分不清詞性,看不出句子的結(jié)構(gòu)組成等等。而學生僅有的一點語法知識主要來自英語課,以英語語法為規(guī)范,作文語言不西化都難。
中文博大精深,要傳承其精妙,避免西化,漢語語法教學必須“重新上路”。重提語法教學,并非回到走課改之前的老路。淡化語法不科學,為語法而語法不合理,語法教學目的是為了認清漢語自身規(guī)律特點,“淡化語法知識,強化語法能力”才可行。
3.外因:西化作品
學生作文語言西化,外因是學生讀英文和歐化的作品。近年來,英語的地位在中國似乎至高無上:幼兒園就開設(shè)英語課程,中學英語成績和升學掛鉤,大學英語與畢業(yè)相連,讀研讀博考英語。學生英文愈讀愈多,中文愈讀愈少,表現(xiàn)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都不免漸受英文意識的侵略。學歷越高,受英語“毒害”越深。而由高級知識分子掌舵的報刊、電視、網(wǎng)絡(luò)等媒體,成為傳播西化中文的大本營。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語文教材作品有大量西化中文。翻譯家思果說,想拒絕西化,唯一的辦法是不讀翻譯作品??墒浅踔姓Z文教材的翻譯作品,約占四分之一。而現(xiàn)當代中國作家?guī)缀醵加晌骰形呐c翻譯作品哺育成長。作家余華說:“我們這一代作家受影響最大的應(yīng)該是翻譯小說,古典文學影響不大?!痹娙税唷都偃缥沂且恢圾B》“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便是典型的“的的不休”。
身為教師,首先要有辨識語言的能力。其次要引導學生閱讀好作品。白話文歷經(jīng)百年,魯迅、沈從文、老舍、錢鐘書、汪曾祺等作家把漢語的魅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閱讀這些作家的作品,能夠避免西化,強大中文。
4.引導:作文觀念
學生作文語言西化,最直接的原因是教師所倡導的作文觀念。文章要講究文采,中考明確提出一類作文語言要“有文采”。老師對“有文采”理解有別,增加文采的方法有異,稍有不慎,便讓學生落入西化的陷阱。有老師喜歡用修辭手法,如排比,用得恰當,固然為文章添彩,如果一提排比,就“當……當……當……”,便面目可憎,毫無美感。用比喻,如果老用“像……一樣”,便會僵硬,缺少靈動。比喻詞若不小心使用,寫出“仿佛一片落葉掉下,我心中的緊張、焦慮也隨之落地了一樣”?!胺路稹币辉~位置不當,反倒語意含混。有些老師盲目追求語言陌生化,導致學生作文語言故作高深。文字應(yīng)該表現(xiàn)思想,而不是記錄語言,老師應(yīng)指導學生選擇最有效的文字和語法,學習古文的簡潔純正。
學生作文語言西化已成事實。身為教師,不可熟視無睹,必須及時警醒,預(yù)為良謀,不能眼看惡性西化延續(xù),中文特性喪失殆盡。喚醒一批學生,就多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余光中.《余光中選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思果.《翻譯研究》.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