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耐茹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驗案
【中圖分類號】R2-0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193-01
糖尿病皮膚瘙癢癥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瘙癢表現(xiàn)為全身泛發(fā)性或局限性的瘙癢難忍,正如《外科證治全書》指出“癢風,遍身瘙癢,并無瘡疥,搔之不止”,局限性主要見于外陰和肛門,若抓破皮膚,血痕累累稱“血風瘡”。發(fā)病率較高,其中又以女性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見。 筆者根據(jù)本病的病機特點,中醫(yī)中藥辨證和西藥治療相結合,治療 1 例糖尿病皮膚瘙癢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1病案舉例
患者,女,55 歲,因“口干、多飲10年,伴全身皮膚瘙癢1年,加重1周”于 2012年 11月 23 日入院。既往病史:2 型糖尿病病史 10年,無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否認藥物及食物過敏史。 入院癥見:口干,多飲,伴全身皮膚瘙癢,瘙癢反復發(fā)作,難以忍受,皮疹色紅,外陰瘙癢為甚,倦怠乏力,口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血生化檢查:葡萄糖10.63 mmol/L,尿素氮 10.57 mmol/L,尿常規(guī)檢查:尿葡萄糖(++),凝血檢查:纖維蛋白原 3.84 g/L,糖化血紅蛋白8.0 %,血常規(guī)及便常規(guī)檢查均正常。 雙下肢動脈彩超:雙下肢動脈硬化,雙側股、腘、足背動脈及左脛后動脈閉塞。 西醫(yī)診斷:2 型糖尿病;合并皮膚瘙癢癥;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中醫(yī)診斷:消渴 (氣陰兩虛 濕熱蘊結型)
治療: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用胰島素泵降糖治療,餐前血糖波動在7mmol/l上下,餐后血糖波動在9mmol/l上下,靜脈輸川芎注射液治療,中藥湯劑根據(jù)中醫(yī)辨證屬于濕熱蘊結型,方選四妙散加減[1-2]。蒼術20g,黃柏10g,薏苡仁15g,牛膝12g,土茯苓15g,地膚子12g,赤芍10g,丹參12g,水煎服150ml,每日2劑。方中蒼術燥濕健脾,黃柏清熱燥濕, 薏苡仁祛濕熱,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四味合用,共奏清熱化濕之效,配土茯苓、地膚子等清熱解毒利濕,赤芍、丹參活血化瘀,諸藥配伍治以宣通營衛(wèi),清熱利濕。
遵囑上述治療7天后,患者全身瘙癢較前減輕,外陰瘙癢較前減輕,皮疹暗紅,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癥屬濕熱蘊結兼氣陰兩虛型,方選蒼術20g,薏苡仁15g,牛膝12g,土茯苓15g,地膚子12g,赤芍10g,丹參12g,麥冬15g,黨參15g,山藥15g,水煎服150ml,每日2劑,其它治療方案不變,仍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川芎注射液治療。
上述方案繼續(xù)治療7天后,患者皮疹、全身及外陰瘙癢較前明顯減輕,乏力少氣等癥較前減輕,舌紅少津,血糖穩(wěn)定出院,予中藥湯劑玉屏風散和生脈散加減治療[3],麥冬15g,五味子12g,黨參20g,陳皮12g,白術10g,防風12g,當歸15g,雞血藤15g,水煎服150ml,每日2劑。7天后復診瘙癢、乏力等癥基本痊愈。
2討論
糖尿病皮膚瘙癢癥在古代沒有明確提出,但是有關瘙癢癥有較深的認識?!秲?nèi)經(jīng)》認為應從心論治療,即“諸痛癢瘡,皆屬于心”,清·高秉鈞《瘍科心得集·瘍科調(diào)治心法略義》提出瘙癢屬于虛癥,“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辨證治療目前臨床上還尚未達成共識,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辨證分型及治療方案。在繼承古代對于瘙癢癥的有效經(jīng)驗上,現(xiàn)代人結合糖尿病的自身特點采用中藥能取得較好療效,筆者結合此例糖尿病皮膚瘙癢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證候不同采用不同的中藥湯劑化裁加減治療取得不錯療效, 初期瘙癢反復發(fā)作,難以忍受,皮疹色紅,外陰瘙癢,倦怠乏力,口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滑,采用四妙散加減,治以宣通營衛(wèi)、清熱利濕,中期兼有氣陰兩虛癥時加用滋陰益氣中藥,后期逐漸恢復時采用玉屏風散和生脈散加減恢復正氣。
本病例根據(jù)扶正祛邪的治療大法,清熱祛濕治其標,滋陰益氣治其本,內(nèi)外合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李宏紅,張廣德,魏子孝.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經(jīng)驗[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1,38(5):840-841.
[2]蘇虹霞,黨紅轉(zhuǎn),王艷,等.亓魯光教授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經(jīng)驗[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0,10(1):63-64.
[3]蘇虹霞,黨紅轉(zhuǎn),王艷,等.亓魯光教授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皮膚瘙癢癥的經(jīng)驗[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0,1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