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光
我喝過不少猴魁,包括親自到黃山區(qū)喝到的茶,茶雖有芬香,飲之甘清甜美,卻未能令我感動。而此次遇到的兩款猴魁,用心品飲之后,確覺此茶與常茶不同,有些個人獨特的品感,也就將它記錄下來。
猴魁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chǎn)于安徽的太平縣,以其大葉扁平的外形與清甜甘冽之味而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不明白,猴魁這個名字怎么來的?歷史上,安徽盛產(chǎn)尖茶,如涇縣特尖等。百年前,當(dāng)時最好的尖茶,卻出自太平縣猴坑的茶農(nóng)王魁成的手中,取其名而有“魁尖”之說。由于猴坑所產(chǎn)魁尖風(fēng)格特異,品質(zhì)超群,其他產(chǎn)地的魁尖難以望其項背,為免假冒,特冠以猴坑之名,叫做“猴魁”,又稱“太平猴魁”。
太平縣現(xiàn)已改為黃山市的黃山區(qū)。此次要喝的兩款茶,正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茶品,一是產(chǎn)自猴魁最經(jīng)典的產(chǎn)地——黃山區(qū)太平湖畔的猴坑,也就是說,這是名茶猴魁中的魁首了。第二款則是此地的猴魁野茶,更不得了。
此茶系深圳茶友千辛萬苦赴茶山定制。對于這些茶,好不容易求到兩泡,便覺得異常珍貴了。
在初夏的夜,品飲之前薰一點天木香,清甜入鼻,室內(nèi)也就靜清下來了。
以功夫茶法沖泡可以得到最佳滋味的茶湯,置以手工青花蓋碗,煮以泉水。先飲定制的猴坑猴魁,據(jù)贈茶友人介紹,這是谷雨那一日采摘的鮮葉,系猴坑高海拔茶山背陰面云霧籠罩處樹勢茂盛柿大葉種的頭春茶。制作時專門揀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以炭火小鍋手工炒制的精品。炭火小鍋每次只能約炒二兩鮮葉,制成約半兩的干茶,再人工在網(wǎng)格盤上逐條整理,然后套在另一張小網(wǎng)格盤上鋪布,經(jīng)滾輪壓平后拿開布,竹條拍打松動,最后進(jìn)入炭火烘箱,輪翻烘焙,精工細(xì)作而成。
但見茶葉條索修長壯實,長約七八公分。蒼綠,勻潤可愛,兩葉抱芽,平扁挺直,正所謂“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葉片上隱約可見茶梗綠中隱紅,就是“紅絲線”了。此茶還帶著鐵絲網(wǎng)格的線痕,這就是它獨有的炭烘及捺壓的工藝形成的。
細(xì)細(xì)嗅之,清幽之香入鼻,旋及至腦頂,不飲茶而醉于茶香之中。
這樣一款茶,并不像產(chǎn)自人間。茶不好入茶荷,亦不好完整地置入蓋碗,須一半露出,卻也正好欣賞它挺立俊秀的姿態(tài)。將水涼至90℃,應(yīng)是最適合它的水溫。輕輕旋繞注水,浸透茶葉的三分之二,茶慢慢柔軟下來,安坐于杯中,淡淡的霧氣逸于蓋碗之上。
第一道茶湯入口,細(xì)潤如若無物,驚奇的是,從胸中直至后背,一種麻醉感迅速生起。茶湯給人的感覺如同仙氣一般飄緲。這樣的茶,真是沒有體會過。
第二道,湯水依舊那么細(xì)膩柔綿,猶若空谷幽蘭,只覺茶氣縷縷上揚,忍不住打了一個重重的嗝。
第三道,仍舊是獨有的飄緲氣息,只欲閉眼,這個世界唯有茶了,細(xì)細(xì)的茶湯,在后味時略留有一絲核桃般的氣味。
飲至三道,便得真味。令人在沖泡時更加行云流水,相信下一道的茶湯會更加美妙。
第四道時,此時茶湯細(xì)潤甘甜而芬芳上揚,細(xì)啜,如同沐在大山的云霧之中。好茶的體驗,便容易使人聯(lián)想于森林,山川或溪流,或唯余一片空靈。也只有好茶才更好與身體相應(yīng)。
微停,室靜。
如果不能好好去體味這款茶,便覺得極為浪費,猶如古人所說“汲山泉以澆蒿草”了。好的茶常有,而用心喝茶的人卻很少有。用心飲茶,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有時候遇到愛茶的人,便很樂意拿出好茶,否則就覺得委屈了一道好茶了。
第五道,將壺中的水再行加熱,漸至沸點,比前番溫度更高。注水出湯,茶湯厚度仍如從前。此時的清雅氣息,令身體輕得想跳躍。便悟好茶足以令人入仙家之境。
第六道,因珍惜這道茶,此時不想說話,不自覺屏住呼吸,生津更顯。品飲帶來的觸動似可傳至全身。
略停注水,細(xì)細(xì)體會這時候口腔的滋味,清韻綿綿不絕。
觀察葉底,柔軟的木梗,如同太極一般的圖案,順勢臥于蓋碗。近聞,仍舊清香。
靜室品鑒,細(xì)細(xì)接近它的真實。若遇酒肉之徒,怕也壞了茶湯清味。
忽然想到,人在社會中,需要受多少委屈辱沒呢?有些文人想不開跳了湖,更多人便屈辱著活了下來。誰能注定你要一直被人尊敬和愛呢?在動蕩的年代,或者茍且的時勢中,哪怕品一道普通的茶也是奢侈吧。
結(jié)束了這一次的沖泡。第二天則迫不及待地想體驗一下猴魁的野茶。
猴魁野茶的外形并不好看,因為放曠于山野,所以葉張較小,卻也一樣帶著清潤的光澤。除此之外,茶的工藝仍是手工,可見手工炒制形成的爆點、焦斑,以及成型及烘焙時留下的鐵絲網(wǎng)格的印痕。今晚將同時沖泡三道茶,另兩款分別是昨晚品飲的猴坑猴魁,茶友帶來的高價猴魁,可謂“華山論茶”了。
第一道沖飲,茶友帶來的那一款高價猴魁迅速敗下陣來,相形之下,只覺得不夠清冽,滋味呆滯,舌面上的澀重難以化去。
到第二道的時候,高價的猴魁就沒人喝了,直接喝猴坑的猴魁與猴魁野茶。
沒有想到,那猴魁野茶的體驗更加強(qiáng)烈。同時沖泡,就很自然而然地拿來對比??傮w而言,野生猴魁茶氣更強(qiáng)。從第一道開始,便覺得世間怎么還會有這樣的茶,入口看似平和,而茶對身體的沖擊卻強(qiáng)烈,讓你忍不住想把丹田縮起來,身體不由自主地直立起來。以前與善品茶的傳明法師喝茶,常聽到他說,喝到好茶要直起身來,麻醉到不能說話,這種感覺后來在品巖茶中時有遇到,而在綠茶當(dāng)中,卻是第一次遇之。
如果說猴坑的猴魁讓人覺得有仙氣的話,這猴魁野茶更像孫悟空般,堅定質(zhì)直、又可以有無窮的變幻與神氣了。野茶有一種特別的高山氣韻,更加野性,而猴坑猴魁卻甜細(xì)脫俗,二者性格迥異卻又有相通之處,
飲至三道時,水溫加至95℃,茶湯微澀,卻迅即化開,其湯讓人體會到山中云霧的甜柔,又不失駿烈,其滋味不能細(xì)評。身子直起來,忍不住打了一個嗝,真是強(qiáng)烈底質(zhì),此時滿口茶味。
四道時,只覺質(zhì)感滿滿,茶氣強(qiáng)烈,后味微苦。
五道,從舌尖開始,身體似乎直接被點中穴道,動彈不得。貪戀于茶味,忍不住咂起嘴巴。閉眼享受。這些茶味,相信很多人沒有體驗,或者難以置信,而在紛亂的品茶環(huán)境中,常會錯失好茶的獨特體會。
六道更顯甜細(xì)。幾道下來,茶湯在不斷變化,真愿沉于茶湯之中,不問世事。
七道仍舊不出水味,甜中帶有微苦。終需散場,其茶葉底已顯綠黃,夜已深,靜品之旅讓人滿心歡喜。
飲茶多年,有緣得遇猴坑猴魁及野茶,用心鑒之,終于讀懂它脫離人間的清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