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水祥
教材中知識短文一般是按字、詞、句等基本知識和讀寫知識兩條線索編排的。這些短文和課文中說明文的教學有共同之處,即都要引導學生作分析、比較、概括、歸納工作。但是知識短文不是范文,它是用來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因此講授知識短文重在掌握知識規(guī)律,練習運用,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掌握語言規(guī)律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語文知識短文的教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講授辨析法
語文知識的基本概念,教師必須講清,讓學生學懂。學生在學懂的基礎上,要記住一些必要的定義、原則和方法要點。當然,講授知識短文,不能只教名詞、術語,在理論上兜圈子。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方法教師必須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進行必要的講析,讓學生切實掌握。如:講《設問句·反問句》就必須講清“設問句”、“反問句”的概念,否則學生就無法進行判斷,當然就更無法領會它們的表達效果,無法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又如:講《動賓短語》、《補充短語》也須講明白“動賓短語”、“補充短語”的定義、語法特點等,還應根據它們易混淆的具體情況,給同學們作一個明確的辨析。
講授辨析法是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重要的法寶,講清概念,辨析清楚易混淆知識點之間的異同點,是講授辨析法的關鍵所在。學生辨析能力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跟著提高,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誘導自學法
對于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知識短文,老師可提出適當要求,引導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做練習。我在講《形聲字》時,先舉出幾個形聲字:騎、問、秧、管,讓學生查字典,分別說出這些字的讀音和意思跟它們的偏旁有什么關系,這就讓學生初步領會了“形聲字”的特點;然后再布置閱讀提綱:1.形聲字的特點是什么?形聲字的定義是什么?2.常見的形旁和聲旁的組合方式有哪幾種?3.掌握形聲字的造字方法和構成規(guī)律有什么作用?4.利用形聲字學習漢字有何局限?接著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提綱來閱讀短文,學生閱讀短文后,再以課后練習題為主,并補充適當練習題讓學生做,鞏固、提高他們運用形聲字知識的能力。又如:我在講《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義字》時,舉出幾個同音字:樓、耬、螻、簍、摟,幾個形似字:析、拆、柝,幾個多音多義字:盛、彈、差。讓學生查字典,分別說出這些字的讀音和意思,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并請一些同學當場歸納,讓同學們領會什么是同音字,什么是形似字,什么是多音多義字,接著再結合知識短文進行閱讀、講解,最后再輔以練習,更深層次地認識和運用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義字的知識。適當的誘導往往能既省時又省力,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在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三、辨異比較法
比較的方法在語言知識教學中經常用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學生難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引導學生加以比較,從分辨異同中掌握要點。如“即使……也……”這樣格式的復句,學生常常誤以為是轉折復句,這就可以讓學生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雖然問題很難,但他能夠解決。
2.即使問題很難,他也能夠解決。
這兩句都是轉折的意思,但句1“問題很難”是現在已經存在的情況,而句2“問題很難”現在不一定存在這種情況,是一種假設,它的前后分句之間意思雖是有轉折,但主要的還是說在一種假設的情況下要出現的結果,因此句2是假設復句,不是轉折復句。經過比較,問題就迎刃而解。又如“和、跟、同、與”既可作連詞,又可作介詞。學生常常無法作出準確的判斷,許多同學只好瞎猜,可讓學生試比較下面四個句子。
1.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2.宏兒和母親都睡著了。
3.這件事我和他說過的。
4.這件事他和我說過的。
1、2兩句和3、4兩句都只不過是“和”所連接的前后兩項互換了一下位置罷了。但1、2兩句意思不變,而3、4兩句意思則剛好相反。由此可見1、2兩句中的“和”字是連詞,3、4、兩句中的“和”字是介詞。因為連詞只起連接作用,前后兩項可互換位置,而介詞后的介賓語是動作的客體,介詞前邊的詞語是動作的主體,所以位置不能顛倒。經過這樣一比較,哪一個是介詞,哪一個是連詞就涇渭分明了。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比較教學法,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四、學用結合法
學知識的目的是要會運用知識,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反過來又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因此,學和用必須統(tǒng)一起來。我在教學知識短文時,較為注重學用結合法,學用結合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作用,增強學習知識短文的積極性,還可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已學的知識,并學會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了《形聲字》,不僅讓學生知道聲旁表音、形旁表義,還要引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去記字、認字和糾正錯別字。又如:學了《說明的方法》就出一組說明文題目“××物品使用說明書”、“介紹××商店櫥窗”、“怎樣保護眼睛”等等,讓學生思考采用什么說明方法比較合適。再如:學了一些語法知識后,就開“文章病院”,將學生作文中的病句,按不同的錯誤類型列出,組織他們修改。又再如:學習了《反問句》、《雙重否定句》,不僅要出大量的一般肯定句讓學生改成反問句的雙重否定句,讓學生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還要求學生在日常語言交談中,有意識地運用反問句和雙重否定句,以此來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學以致用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的,學用結合法能讓學生既能進入書本,又能走出書本,達到活學活用的境界,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
五、列表教學法
列表法常用于知識點多而雜的教學中,它通過分類匯總,能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所學的各知識點。有些知識短文,頭緒較多,用語言難以說清,可是分門別類,列成圖表,則一目了然,便于理解,便于記憶。如:從語法功能方面,講解詞、短語、句子的關系,頭緒較多,不易掌握,列成一張圖表就能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如:
這一圖表清晰地顯示出:名詞、動詞、形容詞的功能,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的不同及詞、短語、句子的區(qū)別。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還可培養(yǎng)學生分類、概括、歸納的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知識結構的形成。當然,專門對于“詞”、“短語”、“句子”等的類型、概念、語法功能等也可分門別類,各列成一張表。因為這些知識較集中,教師們大多都有歸納過,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六、新舊聯(lián)系法
子曰:“溫故而知新”,學習新知識,必須聯(lián)系舊知識,知識短文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知識的連貫性、銜接性較強,因此在教學知識短文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例如:我在講短語知識時,就結合詞的知識,先一起來復習一下什么是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等知識,然后再講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等短語的結構形式及其結構規(guī)律。如果連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的類型都不能判定,就更不要談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等短語類型的判定。只有聯(lián)系了詞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短語的知識。再如:《記敘的要素》這一知識短文是對小學語文課中《記敘的八要素》的復習和加深,教學時可先啟發(fā)學生回憶舊知識,再領著學生學習短文,并要求學生按《老山界》練習中填表一題的格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照樣填寫一遍。教師無須多講,學生自然而然就能理解短文的內容。這樣教學能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和系統(tǒng)的認識。
語文知識短文對于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時,若能巧妙地運用講授辨析法。誘導自學法、辨異比較法、學用結合法、列表教學法、新舊知識聯(lián)系法等方法,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