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fā)展不能離開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有機結合,人文精神是引領社會主要發(fā)展的航向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強調人文關懷的滲透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它對高中生的成長、對提高高中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人文修養(yǎng)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關懷;滲透
“教學中的藝術,不在于傳播本領,而是鼓勵、鼓舞和喚醒?!苯虒W就是要靈活地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開展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喚起學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引導學生在欣賞和感知的過程中的思想得到啟發(fā),挖掘學生的潛能。高中生處于個體獨立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階段,這段時期對學生人格品行的培養(yǎng)極為重要,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關懷對高中生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入人文關懷,首先教師要和學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保證語文教學能夠得到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并理解學生。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所關心,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建立起一個好的溝通橋梁。教師鼓勵、贊賞的眼神使得學生的內心產生很大的學習動力,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自然也就有更大的上進心。教師自身的優(yōu)秀品行和人格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人文關懷的滲透。
二、充分挖掘出教材內容的人文精神
語文教材中有著大量豐富的文學作品,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人文性。語文教師在滲透人文關懷時,應該注重對教材內容中的人文精神進行挖掘,然后把這些思想深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被這些人文精神所感染,使學生潛移默化、自然的使自身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比如月色下的荷塘、故都的秋等文章,具有很強的人文精神和內涵,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等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能忽視挖掘語文教材的內在人文精神。在學習孔子、韓非子、孟子等人物時,也應該多加滲透這些人物所代表的思想,然后讓學生表達一下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培養(yǎng)他們建立起好的人格品質。
三、鼓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和觀察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多加進行觀察和思考,從多個角度思考同一件事,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的思維,同時應正確引導高中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學習《項鏈》一文時,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馬蒂爾德過于虛榮拜金,對于資本主義中金錢關系的鄙視,這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多角度的眼光對文章有著全面的理解。學生從多個閱讀理解的角度進行深入思考,便會得知在女主人公身上還能看到勤勞、誠實、守信的良好美德,還有她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品質,使學生在反復品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到文章中蘊涵的人文素養(yǎng)。
四、注重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語文科目蘊涵著非常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理念,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滲入人文關懷思想,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應該品行端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學生心中的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學生信服于自己。語文教師是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也在語文教材和學生之間起著紐帶的作用。教師個人的知識掌握、思想深度、審美觀點和情趣上對學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熏陶,所以,教師應該實時更新教育思想,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多品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并把這些日常的積累運用到語文課堂上,增加教學的成效,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通過人文滲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質,為學生人生價值觀提供正確的引導。只有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文化的熏陶。
五、鼓勵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有所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不懂的地方提出質疑,不能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提出的疑問都是經歷過自己的思考,教師應該耐心予以解答。比如在學習《祝?!窌r,有些學生不明白為什么祥林嫂的死和政權有關,教師可以據(jù)此問題讓學生們展開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人文的關懷。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人文關懷的滲入,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語文教學應該堅持以以人為本的思想進行教學,提高高中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