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一文,作者選取了豐富的材料來描寫自己留學日本的經歷,其中重點寫了自己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本篇文章的主旨歷來是學習的重點,那么,該怎樣從本文眾多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明確的主旨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著手:
第一步,分析各單項材料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容。
材料一:藤野先生有時忘記帶領結。(不注意服飾小節(jié),生活上馬虎。)
材料二:藤野先生冬天穿一件舊外套,致使被人疑心為扒手。(生活上馬虎,不講究用衣著表示身份地位。)
材料三:藤野先生研究室見聞。(熱心科研,研究頭骨確有成果。)
材料四:藤野先生認真查閱、批改魯迅的課堂筆記。(關心中國留學生能否聽懂日語授課內容,不僅管“教”,而且管“學”。)
材料五:藤野先生改正魯迅畫錯的血管圖,教育魯迅要尊重實物。(關心學生是否正確掌握了所學知識,是否養(yǎng)成了適合學科特點的學習習慣,也體現(xiàn)了管“教”管“學”。)
材料六:藤野先生擔心魯迅不肯解剖尸體,事實使他轉為放心。(關心學生是否能樹立科學精神,擺脫敬重鬼神的思想束縛,仍舊體現(xiàn)了管“教”管“學”。)
材料七: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情形。(樂于探索未知領域,以至于忘記了會使對方為難。)
第二步,將相同或相近的思想內容加以歸納。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都是藤野先生生活上馬虎,不拘服飾細節(jié),不以衣著表示身份地位的特點,是其思想性格的一個方面。
材料三和材料七反映的都是藤野先生熱心科學研究的精神,是其思想性格的又一方面。
材料四、材料五和材料六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藤野先生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是其思想性格的第三個方面。
第三步,研究各方面思想內容的關系,確立主旨。
藤野先生是醫(yī)學專門學校的教授,教學和科研是他的社會責任。他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并且熱心科研,表明他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人是社會性的生物,看重自己的社會責任,無疑是一種高尚的觀念。系不系領結和穿什么樣的外套,純屬私生活問題,本身不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但是,如果把私生活問題和具有社會意義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那么,私生活問題也可能具有特殊的社會意義。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上馬馬虎虎、粗枝大葉,那么,不系領結、穿一件令人疑心的舊外套,就可以成為他行為極不負責的佐證。而藤野先生對教學十分認真、對科研十分熱心,那么,生活上的馬虎就可以從側面反映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因而無心也無暇顧及生活細節(jié)了。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篇文章的主旨應該是表現(xiàn)藤野先生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對科研工作滿腔熱忱的態(tài)度,從而表現(xiàn)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敬佩之情。這個分析和提煉主旨的過程,為我們今后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