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師:同學們小時候都會念這首兒歌吧,“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
學 生:(齊說)“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動手又動腦,才會有創(chuàng)造?!?/p>
蔡老師:你的手會創(chuàng)造嗎?
學 生:我的手會彈鋼琴。
蔡老師:彈鋼琴包含著情緒的再創(chuàng)造。
學 生:我的手很巧,我會繡十字繡。
蔡老師:十字繡蘊含著很多繡法的創(chuàng)造。
學 生:我的手會組裝復雜的玩具模型。
蔡老師:那也是一種需要構(gòu)想能力的創(chuàng)造。
學 生:我喜歡養(yǎng)花,我的手養(yǎng)出來的花兒開得都很鮮艷。
蔡老師:很好!你有一雙創(chuàng)造生命的手。今天,老師也要介紹一雙會創(chuàng)造生命的手給你們,這雙手創(chuàng)造了26萬多個生命!
【課件呈現(xiàn)】一雙終年勞碌、滿是裂紋的手
學 生:??!這是誰的手啊?
蔡老師:這是林業(yè)工人張迎善同志的手。
學 生:老師,這手看上去好大??!
蔡老師:你挺善于觀察的!這雙手的確挺大的。具體有多大呢?我們請課文《一雙手》的作者姜孟之來幫我們量一量。(學生查找課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
學 生:這雙手“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真是我今生今世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蔡老師:我們每個人的手有多大呢?自己也用尺子量一量,然后再與同桌比一比。
學 生:我的手長16厘米,寬7厘米,厚1.4厘米。
蔡老師:你的手與張迎善同志的手相比,那真算得上是“小巧玲瓏”了!
學 生:我的手不僅比他小得多,而且也比他細膩得多。
蔡老師:這一點我倒是百分之百相信的。那么,他的手會是怎樣的“粗糙”呢?
學 生:他的手“掌面鼓皮樣硬,老繭布滿每個角落。手指特別粗大肥圓,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節(jié)老甘蔗”。
蔡老師:“三節(jié)老甘蔗”是什么樣子,不難想象吧?同學們再仔細觀察,除了“手指特別粗大肥圓”像老甘蔗之外,它們還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學 生:顏色也像,都是褐色的,有點像木頭的顏色,“紋絡又深又粗”。
學 生:關(guān)節(jié)處都鼓出來。老甘蔗是自己長出來的,但是張迎善同志手上纏的是線。
蔡老師:觀察得真細致!你說他的手上為什么要纏著線呢?干活兒也不方便啊。
學 生:沒辦法。張迎善的手栽樹時要不停地往土里插,手都裂開了。貼膠布、涂手油都不頂用,只好纏上線了。
蔡老師:總的來說,張迎善的手有哪些特征?
學 生:(齊說)大、粗、硬、老、干、厚、顏色深。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大、粗、硬、老、干、厚、顏色深)
蔡老師:但是我覺得這雙手看上去不夠美觀,甚至可以說有些丑陋。你們同意嗎?你們是怎么評價這雙手的呢?
學 生:這雙手既丑又美。表面上是丑的,實質(zhì)上是美的。
蔡老師:你這句話很有辯證性。我們看事物的確不能只看表象,而要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你能具體說說這雙手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嗎?
學 生:這雙手的美體現(xiàn)在它的價值上,“這是一雙創(chuàng)造綠色寶庫的手”。
蔡老師: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學 生:這雙手栽了26萬多棵樹。這些樹美化了祖國,創(chuàng)造了財富。
蔡老師:祖國的綠色寶庫是美的,這種美是以張迎善手的“丑”為代價換來的。中國有個成語叫“美玉出乎丑璞”,意思是說,美玉是從表面上看起來十分丑陋的玉石中雕琢出來的。丑的表象常常掩蓋了美的本質(zhì)。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一種創(chuàng)造美的精神,從艱苦的勞動和奮斗中,發(fā)現(xiàn)美,贏得美,享受美。同學們還能如何評價張迎善的這雙手呢?
學 生:這是一雙創(chuàng)造美的手。
學 生:這是一雙造福后代的手。
學 生:這是一雙造福全人類的手。
蔡老師:此刻,你對張迎善同志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你眼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學 生: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
學 生:他是一個勤勞能干、淳樸實在的人。
學 生:他是一個不畏艱辛、艱苦奮斗的人。
蔡老師:假如張迎善同志被評為2013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之一,請你借鑒下面這段頒獎詞,也為他寫一段頒獎詞。注意:要強調(diào)這雙手創(chuàng)造綠色的意義,100字左右。
【課件呈現(xiàn)】畢生夢想消除饑餓——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xiāng)村教師的時候,已經(jīng)具有顛覆世界權(quán)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nóng)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學 生:創(chuàng)造綠色不畏艱辛——張迎善
他是躬耕綠野的拓荒人。作為一名林業(yè)工人,他普通得就像林場里一株生長了數(shù)十年的樹。可他每天能栽1000多棵樹,每栽一棵樹,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F(xiàn)在他的手紋絡又粗又深,老繭布滿每個角落。這樣一雙奇丑無比的手,卻創(chuàng)造了綠色的寶庫。
蔡老師:一滴水里見陽光,半瓣花上說人情?!耙浑p手”極為全面地折射了張迎善同志無私奉獻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高尚人格。我們要學會借鑒這種抓住典型特征、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