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艷,張東平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資源建設部,江蘇 常州 213164)
高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高層次專業(yè)人才的重任,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授課,還是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獲取,都需要圖書館為他們提供的各類文獻信息資源。教材作為圖書館館藏中的重要文獻資源建設品種,其對高校師生的教與學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品種的文獻資源所不可替代的。當前電子資源發(fā)展強盛,不少圖書館學者在對圖書館資源建設研究中提出了“圖書館要從收藏學術著作為主的資源建設策略轉為重點收藏資料性文獻為主”的理論,這種理論與教材資料性的特征相符,所以,圖書館開展教材資源建設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的。
系統(tǒng)性原則是在教學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高校教學信息資源,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構成層次分明的有機整體。圖書館對教材資源的收藏也要具有系統(tǒng)性,把與學校專業(yè)相關的教材的各種不同版本進行系統(tǒng)性收藏,而且在收藏時注意相關配套的教輔用書、講義、光盤、電子課件等的收藏。由于教材具有時效性較強的特點,對教材資料的收集在時間和內容上都更具系統(tǒng)性。圖書館要以國家級的優(yōu)秀教材、精品教材為樣本,及時跟蹤國內外的相關教材質量評價信息與動態(tài),把精品教材、優(yōu)秀教材介紹給相關學科的教師,并為學生做好教材資源的導讀工作,從而提高精品教材、優(yōu)秀教材的利用率,合理地完善精品教材、優(yōu)秀教材的館藏建設。在收集時要進行系統(tǒng)性的收藏,注意與教材相關的教輔用書、光盤、電子書等教學包的收集。例如:教育部推進的精品教材工程,把精品教材濃縮成一個“立體化”的教學包,這個教學包以紙質教材為主體,配以光盤、音像、網絡資料等其他載體形式,以圖書館網站為中心,形成系統(tǒng)的文獻資源保障共享鏈,為學校的教學提供整體化的解決方案。
任何一所學校圖書館都不可能也沒有條件將所有的教材都收集齊全,單靠自身的信息資源和人力資源是不可能完全滿足所有師生的信息需求。隨著網絡技術的深入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加入到互聯(lián)網中,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絡向其他館和用戶提供遠程服務,也可以通過網絡接受其他圖書館的服務。網絡技術在圖書館的利用,使傳統(tǒng)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和服務空間得到拓展,不再受時空限制,全球資源共享已成為現(xiàn)實。圖書館在教材資源建設中要加強與其他館的合作和協(xié)調,變被動為主動地去尋求合作。對于學院的重點學科和重點收藏,要努力突出本校的專業(yè)特色,與其他館共建共享教材文獻信息資源。
高校圖書館要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把握學科發(fā)展的趨勢,走在時代進步的前列,現(xiàn)代高校圖書館在制定文獻資源建設策略時,要充分考慮到社會信息化、網絡化進程,制定的相關策略要便于規(guī)范化、標準化和資源共享的實施,還要充分考慮因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產生的讀者需求、閱讀方式等的變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隨著學校的發(fā)展和需求的變化,高校圖書館的教材資源建設體系必須緊跟變化,才能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合理的文獻信息保障。圖書館在進行教材資源建設時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分析館藏教材的使用情況和讀者的需求意向,根據(jù)學校的發(fā)展計劃,不僅要掌握目前學校教學科研的需求,更要有一定的預見性,把握學校教學科研和專業(yè)設置在未來可能的需求,建立有效的動態(tài)采集調整機制。
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圖書館在進行文獻資源建設過程中要合理使用經費,以最小的文獻資源購置成本獲取最大的使用效益。圖書館要充分分析文獻的采集和利用狀況,了解讀者的需求,根據(jù)讀者的需求合理進行預算、分配圖書館各項經費,并適時調整和重構館藏資源建設的發(fā)展政策以及館藏體系。投入產出效益是衡量圖書館文獻資源合理構成和配置的依據(jù)。高校圖書館在進行館藏文獻資源建設時要杜絕重復投資、資源閑置等弊端的出現(xiàn),不能不計成本與效益,要周期性地進行投入產出的效益評價以及成本效益分析。讀者對館藏文獻資源建設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是圖書館的文獻利用率,圖書館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源利用情況來確立文獻資源建設的規(guī)劃及經費的流向,使館藏資源結構更合理。
高校圖書館在進行教材館藏建設時,要緊緊圍繞本校教學科研的需要、學科建設與發(fā)展情況以及學校專業(yè)設置的特點,來確定高校圖書館教材資源的收集范圍。
3.1.1 本校歷年使用的教材。收藏本校歷年使用的教材,既便于學生對知識的回顧,也能滿足教師教學研究、教材編寫的需求。根據(jù)學校辦學定位、學校的學科專業(yè)設置以及重點建設學科和專業(yè),收集相關的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主干課教材。對歷年來本校使用的各專業(yè)課程教材要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收藏,以滿足教學的需求,也促進了圖書館資源建設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
3.1.2 精品教材和優(yōu)秀教材。圖書館在進行教材館藏建設時,要遵循擇優(yōu)選用的原則,圖書館要盡量收藏與本校學科專業(yè)相關的國家級、省部級精品教材和優(yōu)秀教材,這些教材的收藏能夠促進教師了解與研究相關的精品教材和優(yōu)秀教材,擴大了教材選擇的范圍。本校立項建設的重點學科和重點專業(yè)的國家級的規(guī)劃教材、精品教材以及優(yōu)秀教材要重點收集,在收集時要特別要注意對新版優(yōu)秀教材的收集。
3.1.3 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有關教材。在收集其他高校與本校課程有關的教材的時候,要注意廣泛性和適用性的原則,要選擇與本校辦學層次、辦學性質和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教材,不能盲目。為了開拓本校師生的教學思路,豐富其知識面,對不符合本校教學風格,但具有代表性或是經典性的教材也要適度收藏,這些教材往往代表著風格迥異的教學模式和各種經典的教學流派。
3.1.4 與教材配套的各類教學輔助用書、習題集、教學參考資料以及相關的電子教材等。由于教材自身具有的多樣性、系列性的特點,對與本校專業(yè)主干課程相關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和各類配套的教學輔導用書、習題集以及教學參考資料,圖書館在采集時都要關注。圖書館除了做好教材的收藏工作外,還要關注教材的研究評價以及教材評優(yōu)獲獎情況等。
3.1.5 教材出版信息、校內自編講義等資料的收集。為了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在高校中自編教材作為主干課教材的一種有效的補充,雖未正式出版,卻是本校教師對科研成果和教學心得的結晶,是教師對國內外教材的概括和總結,反映了本學科的先進內容,特別是對一些新興學科、特色課程的高質量的自編教材,對教學和科研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教材雖不在獲獎教材之列,也要及時地進行收集整理。另外,圖書館要注重對教材出版信息的收集,與各出版社溝通聯(lián)系,定期獲得他們的最新出版信息,收集出版社征訂目錄、各種媒體刊載的新書簡介、對教材的研究評價及獲獎情況等,及時提供給教師,以供教師編寫、選用教材、教材評優(yōu)和教材建設使用。
3.2.1 對本校專業(yè)使用的教材,圖書館與教材管理部門協(xié)調,查重后,直接從庫存教材中提取所需教材樣本。對以后每年訂購的新教材,圖書館可與教材管理部門溝通,在每學期預訂新教材時,可以直接用教材訂購目錄進行查重,對館藏沒有的教材,增加訂購數(shù)量為圖書館留作樣本。
3.2.2 圖書館可通過中標書商與出版社合作,以開展新版教材展覽的方式獲贈一部分與本校所開課程相關的國內外優(yōu)秀教材或近年來出版的新版教材。目前,有的出版社為了拓展教材市場,每年對學校使用該出版社的教材量進行統(tǒng)計,根據(jù)使用量反贈一定比例的教材樣書給學校。
3.2.3 出版社經常到學校舉行教材現(xiàn)場展示會,圖書館可以與教材管理部門合作,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出版社舉辦的教材展、專家講座會、學術研討會或者座談會等活動,圖書館還應加強與同類高校教材部門的交流與聯(lián)系,以便于收集同類院校的自編教材和其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特色教材樣本和參考資料,供本校教師借鑒參考。
3.2.4 圖書館應積極與本校各院系進行交流,主動了解本校教材使用情況,與系部資料室合作收集本校教師自編的教材、講課提綱等材料來擴充館藏教材資源,以備教材評優(yōu)或交流使用,也可以形成館藏資源特色。
3.2.5 各出版社每年都會定期出教材目錄,圖書館要定期地向各出版社收集教材征訂目錄以及從各出版社網站下載最新教材書目信息,并建立教材信息庫,將搜集的教材目錄直接掛在校園網上,或建立鏈接,教師選用教材時可直接上網查詢參考。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基地,是高校教師用來從事教學和科研的文獻信息中心,是學生接受專業(yè)教育、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第二課堂。高校教材是根據(jù)高校教學大綱為教師施教、學生學習應用而編寫的材料,主要包括教科書、講授提綱、講義資料等,有的還包括供教師和學生使用各類教學參考用書和教學輔導資料等。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進行館藏建設時應做好高校教材的收藏工作。
[1] 林君莊.以高校教學評估為契機積極推進圖書館教材建設[J].現(xiàn)代情報,2011(11):17-19.
[2] 孫萬東.強化圖書館在高校教材建設中的服務功能[J].圖書情報工作,2005(1):135-137.
[3] 瞿云仙,毛一國.圖書館與教材建設[J].圖書館論壇,2002(10):19-20,58.
[4] 劉漢強,姚勤.高校圖書館應加強館藏教材建設[J].圖書館學研究,200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