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英 王小芳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方式發(fā)生顯著的改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導致車禍、撞傷、擠壓、高空墜落及頭部外傷等各種意外明顯增加[1,2],而顱腦損傷是各種意外傷中最嚴重的損傷之一,此型外傷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情兇險,復雜多變,病死率高達30.0% ~50.0%,為了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預后[3],我院急診科進行搶救的58例的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總結,旨在為改善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提供行之有效的急救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進行搶救的58例的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齡18~58歲,平均年齡(43±11)歲。
1.2 護理方法
1.2.1 快準評估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將顱腦損傷患者患者推入功能齊全的急診搶救室,禁止顱腦損傷患者患者親友進入急診搶救室,避免顱腦損傷患者患者親友情緒失控影響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首先查看顱腦損傷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脈搏、肢體活動及復合傷等全身情況,并進行格拉斯哥評分判斷顱腦損傷患者的意識情況,格拉斯哥評分得分值越高,提示其意識狀態(tài)越好,分數越低則意識障礙越重。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最高分為15分,表示顱腦損傷患者意識清楚;12~14分為顱腦損傷患者輕度意識障礙;9~11分為顱腦損傷患者中度意識障礙;8分以下為顱腦損傷患者昏迷。在對其進行評分時記錄顱腦損傷患者最好反應、最差反應和左側、右側運動評分。同時,給予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同時,向120醫(yī)師了解患者院前病情。
1.2.2 保持顱腦損傷呼吸道通暢:重型顱腦損傷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出現呼吸淺快或呼吸抑制等呼吸異常,隨時可能出現呼吸停止,加上這類患者分泌物較多及嘔吐,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誤吸,因此,注意顱腦損傷患者呼吸道通暢與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加強對分泌物較多及嘔吐的顱腦損傷患者吸痰,在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吸痰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插管動作輕柔且敏捷,在對顱腦損傷患者吸痰前后給高流量吸氧,吸痰時間不宜超過15 s,如果患者痰液較多,間隔3~5 min再次吸痰。在整個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顱腦損傷患者面色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等,如果發(fā)現顱腦損傷患者排痰不暢或喉頭有痰鳴音則及時吸痰。對于昏迷的顱腦損傷患者,用壓舌板或開口器先將口啟開,再進行吸痰。而對于口腔吸痰有困難者由鼻腔插入吸引。如果顱腦損傷患者痰液黏稠,在進行吸痰時協(xié)助患者變換體位,配合叩擊、霧化吸入等方法,通過振動、稀釋痰液,使之易于吸出。同時,顱腦損傷患者通過鼻導管給氧4~6 L/min或呼吸機面罩無創(chuàng)通氣給氧,提高顱腦損傷動脈血氧分壓。必要時協(xié)助急診科醫(yī)師于床邊行氣管插管進行輔助呼吸,在醫(yī)師進行床邊氣管插管時,先檢查顱腦損傷患者有無義齒和已松動的牙齒,如果有則將其去除或摘掉,以免在插管時損傷或者不小心致其脫落滑入氣道,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同時,事先備好急救藥和器械,在氣管插管完成后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等指標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
1.2.3 為顱腦損傷患者盡快建立靜脈通道:顱腦損傷患者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失血,找出顱腦損傷患者出血的部位,找出出現根源,協(xié)助急診科醫(yī)師行清創(chuàng)縫合并給予加壓包扎。對于合并骨折顱腦損傷患者首先考慮使用夾板固定,必要時用止血帶結扎止血。在顱腦損傷患者不同肢體(避免骨折肢體)建立2~3條靜脈通道保證不同的液體及藥物快速進入顱腦損傷患者體內,顱腦損傷患者最好留置一條頸內靜脈、鎖骨上靜脈或者鎖骨下靜脈穿刺針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了解顱腦損傷患者血容量及心功能情況。同時,顱腦損傷患者留置一條動脈穿刺針進行動脈血壓監(jiān)測,根據血壓調節(jié)顱腦損傷患者的輸液量及速度。
1.2.4 顱腦損傷患者體位的安排:顱腦損傷患者采取頭抬高15°~30°偏向一側的臥位,增加顱腦損傷患者的回心血量并且防止腦水腫,同時,保持顱腦損傷患者呼吸道順暢,避免嘔吐物及分泌物誤吸入顱腦損傷患者肺內。重型顱腦損傷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體溫一般偏低,四肢冰冷,可加蓋棉被進行適當的保溫,但是不可在顱腦損傷患者局部使用熱水袋,避免顱腦損傷患者局部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加重顱腦損傷患者心腦肺灌注不足,加重患者病情。
1.2.5 盡快完善各項輔助檢查:根據醫(yī)囑進行采血,在行靜脈穿刺時先留取所需要的血標本,對于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顱腦損傷患者可考慮直接從股靜脈抽取,因為失血性休克患者淺表靜脈灌注不足,很難找到靜脈或者很難穿刺成功或者雖然穿刺成功但是抽出的血量不夠標本量,從而浪費時間。抽取顱腦損傷患者血氣分析時,可直接從顱腦損傷患者股動脈抽取,而不選擇從橈動脈或者肘動脈等穿刺成功率不高的地方進行動脈血氣的抽取。如果顱腦損傷患者已經留置動脈穿刺針,可以直接從動脈穿刺針抽取來完善相關檢查,待相關檢查結果出來后第一時間請相關科室醫(yī)師會診,以便快速進一步明確是否有復合傷。
1.2.6 顱腦損傷患者的觀察與護理:觀察顱腦損傷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脈搏、血壓及體溫并做好記錄,避免在忙亂中只顧顱腦損傷患者失血性休克的糾正而忽視腦外傷的觀察,僅用數10 min完成必須地術前檢查、備皮、備血、留置導尿等術前準備,如果患者有神經外科手術指征,一旦顱腦損傷患者擴容有初步改善,立即將顱腦損傷患者送入手術室行手術治療。在對顱腦損傷的轉運過程時,首先核對患者,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檢查并放置好引流管及輸血輸液管等。對于顱腦損傷患者合并頸椎骨折、手術患者帶頸圍、頸托,兩邊放沙袋固定,專人固定頭部,保持脊椎同一直線,身下放置床單或中單或使用過床板,站在頭位的人負責喊口令,同時用力。而對于顱腦損傷患者合并胸椎、腰椎損傷患者則準備好硬板進行搬運,保持患者脊椎同一直線,身下放置床單或中單或使用過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時用力。禁止抱背。在轉運的過程中,攜帶氧氣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機等搶救器材和藥物的準備,上好轉運車的護欄,必要時使用約束帶,顱腦損傷頭偏向一側,控制車速。在將患者送至手術室后檢查各種引流管固定、通暢,與手術室患者做好交接班工作,觀察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2.7 顱腦損傷患者留置輔助診斷管道:顱腦損傷患者留置輔助診斷管道,顱腦損傷患者留置尿管來解除顱腦損傷患者尿潴留,觀察顱腦損傷患者引出的尿液的顏色、量、性質,記錄24 h出入量,監(jiān)測顱腦損傷患者尿比重。顱腦損傷患者尿量多少可提示全身血容量充足與否,反映顱腦損傷患者腎血液灌注情況,如果顱腦損傷患者尿量>30 ml/h是提示顱腦損傷患者休克緩解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顱腦損傷患者留置胃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觀察顱腦損傷患者抽出的胃內容物顏色,判斷顱腦損傷患者消化系統(tǒng)有無出血。
本研究通過對急診科進行搶救的58例的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及專業(yè)護理發(fā)現,41例手術后治愈出院,占70.69%,患者神志清楚,生活能夠部分自理;9例術后好轉,占15.51%,患者神志基本清楚,癥狀改善,生活不能夠部分自理;8例因顱內高壓、失血性休克及肺部感染死亡,占13.79%。
顱腦損傷病情危重而復雜,變化迅速,該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4]。本研究發(fā)現:通過對急診科進行搶救的58例的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整套急診護理措施干預,41例患者術后治愈出院,占70.69%,患者神志清楚,生活能夠部分自理;9例患者術后好轉,占15.51%,患者神志基本清楚,癥狀改善,生活不能夠部分自理;8例患者因顱內高壓、失血性休克及肺部感染死亡,占13.79%。這一結果與以往研究類似[5-7],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我們的急診護理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這提示:我們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加強對顱腦損傷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可有效評估患者的病情,減少顱腦外傷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及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小該疾病給家庭及社會帶來的沉重的經濟負擔及精神負擔。
1 楊明,張健,吳松,等.四川省暴力性傷害流行病學分析.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056-1057.
2 栗華,張中朝,朱俊卿,等.2006-2009年河北省城鄉(xiāng)居民傷害監(jiān)測.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1,27:330-334.
3 黃愛珍.7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早期救護.廣西醫(yī)學,2005,27:1102-1103.
4 曹偉新,李樂之主編.外科護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374-386.
5 吳海林.老年顱腦損傷及并發(fā)癥的治療(附133例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72-73.
6 張愛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的觀察與護理.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14-15.
7 陳晨.急性顱腦損傷的急診護理體會.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