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團花
(咸陽師范學院 外語系,陜西咸陽 712000)
詞匯是語言的基石,詞匯的習得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詞典通過提供詞匯的各種信息來完成其解惑釋疑的職責,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對于中國的大部分英語學習者而言,英語詞匯的正確搭配使用一直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瓶頸。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將搭配看做是詞匯的隨意組合,沒有真正地理解搭配的內在關系,因此沒有將搭配作為一個整體語塊習得掌握。在語言解碼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習者都能理解搭配。但在英語的編碼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搭配錯誤。因此,如何提高英語學習者對于搭配的編碼能力和產出能力,從而提高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水平也成為眾多詞典理論研究者和詞典編纂者關注的焦點之一。
搭配是語言學領域最為復雜的概念之一。最早由弗思(J.R.Firth)提出。他認為搭配即詞項的習慣性結伴使用,并提出了“由詞的結伴可知其詞”[1]的著名論斷。弗思提出的“詞項結伴”并不僅僅是詞項的并置,更是一種詞項間的相互預見。他所說的詞項結伴,即今天語言學者談的詞項共現(xiàn),是詞匯行為的重要物理現(xiàn)象。[2]韓禮德[3]進一步闡釋了弗思的思想,提出了詞語學研究中三個密切相關的概念,詞項、搭配和詞語集;三者相互界定、相互依存。他將搭配界定為“體現(xiàn)詞項在某些顯著的臨近范圍內組合關系的線性共現(xiàn)”。[4]該定義明確地將搭配界定為組合關系,將“線性共現(xiàn)”視為搭配最重要或者惟一的界定標準。辛克萊也對搭配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他指出,從本質來說,搭配就是詞項的共現(xiàn)。搭配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語言詞匯結構中,它是頻繁復現(xiàn)的。[5]他采用定量的方法從語料庫中提取搭配,進行測量研究。在他們的體系中,搭配是詞語的結伴與共現(xiàn),驗證數(shù)據(jù)是基本依據(jù),統(tǒng)計測量是重要手段。[2]在詞匯習得領域,搭配被定義為習慣共現(xiàn)的詞匯短語,有兩個特點:語義上相對透明以及形式上要求詞項之間共現(xiàn)要受到一定約束。若是把搭配僅僅理解為習慣共現(xiàn)的詞匯短語,那么習語和俚語也將被劃在搭配的范圍之內。因此,習慣共現(xiàn)的詞匯短語還必須是語義上相對透明,即能夠從搭配中的各個單詞推測出搭配的大概意義。然而對于習語而言,其真正的意義是我們沒辦法通過各個單詞的意義推測出來的,而且習語不可以拆分,但搭配可以拆分。同時,形式上要求詞項之間的共現(xiàn)要受到一定的約束能夠將搭配與自由組合區(qū)分開來。我們經常將搭配又叫做固定搭配,也就是說搭配的各個詞項之間是不可變更的,即使是符合語法規(guī)則。但自由組合則是在不違反語法規(guī)則的前提下詞項可以被其它詞項所取代。研究搭配的主要問題在于搭配本身難于界定,所以對搭配概念的界定仍然莫衷一是。
搭配在二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一致認同。國內外的研究結果表明,搭配知識的習得是所有將英語作為外語的英語學習者英語學習的一個瓶頸。R.J.Alexander(1984)提出,如果中高級學習者在學習英語中把重點放在學習詞匯的三個“C”上,則必將收益不淺。三個“C”指的是collocation,context和connotation。而其“核心應是學習詞項的搭配或同現(xiàn)”。[6]Pawley and Syder[7]認為詞塊(搭配)能夠使外語學習者減少認知負擔,節(jié)約處理時間,便于語言的即時提取和使用??傊~塊(搭配)能夠使促進學習者對語言的使用,使之更加流利和地道。Howarth也認為詞匯搭配是考察二語學習者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8]同時,國內外的研究表明,搭配習得是所有將英語作為外語的英語學習者英語學習的一個瓶頸。在搭配方面的主要問題如下。
第一,學習者所產出的搭配難理解。學習者對于搭配解碼基本不存在問題;而主要問題在于搭配產出。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所呈現(xiàn)出的搭配方面的問題不同。而且相比于學習者對于搭配的理解和翻譯能力,其搭配的使用能力相對滯后。
第二,學習者所產出的搭配錯誤較多。在完型填空等練習中,學習者經常找不到正確的搭配詞,最終是選擇了不正確的近義詞來替代,或者是找一個近似于從母語翻譯過來的一個詞。
第三,母語是學習者錯誤搭配產出的主要原因。母語的負遷移在以不同母語為背景的英語學習者的語言編碼過程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Laufer在他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超過60%的搭配錯誤源于母語負遷移。
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指搭配信息在詞典中的呈現(xiàn)方式以及搭配信息的質量。為弄清楚英漢學習詞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情況,本文以《牛津高階英漢雙解》(第七版)和《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新版)中對accident這一詞目詞的搭配呈現(xiàn)情況為例,對其進行進行系統(tǒng)地比較。
accident n event that happens unexpectedly and causes damage,injury,etc事故;故障;橫禍;不測;意外:be killed in a car/road accident在車禍或交通事故中遇難 I had a slight accident at home and broke some crockery.我在家出了點小事。打碎了些陶器。He is very late-I do hope he hasn’t met with an accident.他這么晚還沒來-我真希望他別出事[attrib作定語]accident insurance事故保險。——《牛津高階英漢雙解》(第七版)
accident 1 by accident in a way that is not planned or intended偶然,意外:I met her quite by accident我遇見她頗為偶然。2 a situation in which someone is injured or something is damaged without anyone intending them to be事故,意外事件:have an accident Ken’s had an accident at work and he’s had to go to hospital.肯在工作中出了事故,不得不去醫(yī)院。Climbing/skiing/riding etc accident Five people have been killed in a climbing accident in Nepal.五人在尼泊爾登山時遇難。3 a crash involving cars,trains,planes etc車禍:car/automobile/traffic accident Her father has been in involved in an automobile accident.他父親卷入了一場車禍。Bad/serious/nasty accident A serious accident is blocking the southbound side of the M1.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阻塞了1號高速公路向南行駛的一側?!独饰漠敶呒売⒄Z詞典》(新版)
1.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
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有有隱性呈現(xiàn)和顯性呈現(xiàn)兩種。隱性呈現(xiàn)是指沒有專門的說明解釋性語言的方式。顯性方式是指有專門的說明性的語言,明確指出搭配的相關信息。英漢學習詞典中的顯性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主要有:在例句中以黑體加重的方式凸顯搭配;使用單獨搭配框;將搭配作為獨立詞條,單獨立項;設立單獨頁對搭配進行單獨說明或在主詞條中給搭配下定義。隱性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主要通過在例句中使用搭配或是在定義中直接提供搭配。
通過比較《牛津高階英漢雙解》和《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中對accident一詞搭配信息的處理,發(fā)現(xiàn)《牛津高階英漢雙解》主要采取隱性呈現(xiàn)方式,《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中則采取顯性呈現(xiàn)方式。兩部詞典比較起來,學習者更滿意于后者的顯性呈現(xiàn)方式,原因在于醒目,簡潔。
因此,詞典編纂者要關心的不是如何選擇搭配進行收錄,而是搭配信息呈現(xiàn)方式,即哪一種能夠幫助學習者進行正確的搭配編碼和產出。
2.搭配信息的質量。
搭配信息質量是指詞典提供的搭配信息能否反映詞條的典型用法,能否促進學習者對搭配的正確產出。兩部詞典對于accident一詞搭配信息的提供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主要是配例不典型;同類搭配信息重復率較高以及配例分配與詞語用法不合。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中對于accident的搭配所提供的三個例子(be killed in a car/road accident在車禍或交通事故中遇難;I had a slight accident at home and broke some crockery.我在家出了點小事。打碎了些陶器;He is very late - I do hope he hasn’t met with an accident.)存在重復現(xiàn)象,三個例子其實只展示了一種搭配信息,應該將它們進行整合,避免重復,浪費空間。相比較于《牛津高階英漢雙解》,《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似乎跟勝一籌,其所提供的搭配信息更為簡潔,更能讓學習者易于接受。
因此,英漢學習詞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應該將英語學習者的對于搭配信息的習得情況考慮在內,幫助英語學習者克服這一瓶頸。
針對現(xiàn)有的兩部比較受歡迎的英漢學習詞典中存在的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英語學習者對于搭配的習得情況,本研究認為英漢學習詞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呈現(xiàn)要遵守以下幾項原則。
1.凸顯性原則。
凸顯性原則盡可能地選擇顯性呈現(xiàn)方式,在例句中以黑體加重的方式凸顯搭配;使用單獨的搭配框;將搭配作為一個獨立詞條,單獨立項;設立單獨頁對搭配進行單獨說明以及在主詞條中給搭配下定義,而且盡可能地使搭配信息醒目,突出,提高學習者對搭配信息的關注度。
2.簡明性原則。
由于詞典篇幅有限,不可能將一個詞目的全部搭配信息都列舉出來,且有的搭配對于學習者來說沒有必要列出,一旦列出反顯多余,甚至會干擾學習者對有用信息的捕捉。因此,詞典在搭配信息的收錄上,要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篇幅內提供最典型的用法,要注重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多采用短語例示。對于短語例示已展示的搭配,除非有其它用法,否則沒有必要在例句中再一次進行展示,避免重復出現(xiàn)。
3.典型性原則。
對于搭配信息所配給的示例要做到典型性原則,即配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幫助學習者在查閱例句之后能夠從一個例子而做到觸類旁通。從而,減輕學習者查閱詞典的壓力,從而使學習者的學習事半功倍。
詞匯搭配是英語學習的難點。如何促進英語搭配的正確產出是詞典編纂者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從英語學習者在英語搭配習得方面存在的問題入手,通過比較兩本最為有影響力的英語學習詞典在搭配信息呈現(xiàn)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英漢學習詞典配例中搭配信息的幾點呈現(xiàn)原則,希望這些啟示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1]Firth,J.R.Modes of Meaning [A]//In F.R.Palmer(ed),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190 -215.
[2]衛(wèi)乃興.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變與方法的發(fā)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11-15.
[3]Halliday.M.A.K..Lexis as a Linguistic Level[A].In Webster.J.J.(ed.).2007.Collected Works of M.A.K.Halliday Volume1:On Grammar[C].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66,158 -172.
[4]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A].//in Kress(ed),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73 -83.
[5]Sinclair,J.1991,《語料庫、檢索與搭配》(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6]錢媛.對COLLOCATION的再認識[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3):43-47.
[7]Pawley,A.& Syder,F(xiàn).H..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Fluency[A].In Richards,Jack C.et al.(eds.),Language and Cognition[C].London:Longman,1983:126-136.
[8]Howarth,P.Phrase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1):24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