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倩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中篇小說《彈坑長滿青草》(以下簡稱為《彈》),以頭題發(fā)表于《十月》雜志1987年第2期,被《中篇小說選刊》全文轉(zhuǎn)載,2012年4月收入自選小說集《彈坑長滿青草》公開出版。本文僅就單篇的這部中篇小說進行評析。
古今中外,談論人性的作家不勝枚舉。從浪漫主義的宣言式的手法,到現(xiàn)實主義的解剖式的自白,再到中國經(jīng)歷浩劫之后重生的反思之音。亞里士多德認為:“沒有人會選擇孤立狀況的整個世界,因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與他一起生?!毖┤R也在他的浪漫主義的宣言中表白他對于美好人性的解讀,“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蒲柏曾經(jīng)說過,“人就像藤蘿,他的生存靠別的東西支持,他擁抱別人,就從擁抱中得到了力量?!边@些對于人性正面的解讀,都和《彈》里面激蕩的感情如出一轍。作者通過對一群地處偏僻山區(qū)的農(nóng)民的塑造,表達了對人性的立場和態(tài)度。《彈》里面寫了數(shù)十號人,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一種共性:聰慧勇敢、樸實勤勞、甘于奉獻、永不服輸。
《彈》圍繞解放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炮彈坑,講述了鐵缽山村民智斗公社書記,保護柑橘園的故事。小說以人物刻畫見長,以武鐵松、單雨徠和黃杏珍三位人物為典型,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的人物群像。在作者散發(fā)湖湘氣息的文字表述中,一幅帶有濃郁鄉(xiāng)情,彰顯美好性靈的畫卷在故事中徐徐展開。
武鐵松是《彈》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作者塑造的一個“政治典型”,屬于那個時代的樣板人物,又被賦予了那個時代漸漸遺失的美好品質(zhì)。武鐵松奉著上級的號令來鐵缽山“開田過綱”。他是被翻“政治燒餅”翻到畏懼的“傻蛋”,信奉“唯上”主義的他在仕途上屢屢受挫。這次在鐵缽山建立“新典型”的任務將改寫他人生的現(xiàn)狀,他想要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但是“與農(nóng)民兄弟切皮不切肉”的感情也在左右著他的判斷?!稄棥返牡谝徽?,武鐵松就是以這樣一個內(nèi)心沖突尖銳、思想博弈的形象出現(xiàn)。他拒絕不了權(quán)利的誘惑,又對農(nóng)民兄弟心存愧疚。
作者在文中這樣形容武鐵松初來乍到時的裝扮:“穿上帶泥點的舊軍褲,既表明他是革命的,又體現(xiàn)他是積極參加集體生產(chǎn)勞動的。腳上的筍殼草鞋,頭上的補巴藍制帽,背上的背包,都顯示他艱苦奮斗到家?!蔽滂F松之所以選擇這套制服,是為了表明貼近民眾的決心。但是,在現(xiàn)實的立場中,他與農(nóng)民是勢不兩立的:一個是柑桔園的捍衛(wèi)者,另一個是柑桔園的破壞者。在這種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中,武鐵松選擇了一種委曲求全的方式,成就了故事的喜劇性結(jié)尾。
武鐵松落入滂田成為“臭彈”的情節(jié),是作者設(shè)置的一出喜劇。在作者本土化的語言運作中,武鐵松這個“臭彈”形象深入人心。這個一出場就受挫的政治人物的命運更是激起了讀者濃厚的興趣。臭彈的比喻,是作者一語雙關(guān)的例證。首先,臭彈是對于落難者的形象而貼切的表述。另外,“臭彈”的使用,從側(cè)面表達了作者對于布施號令的政府人員的諷刺。那滿身泥濘,正是武鐵松表面上的裝腔作勢的姿態(tài)。這顆炸開的“臭彈”,正是武鐵松本人最終改邪歸正的寫照。文中的黃杏珍和牯茍隊長合力救助了“臭彈”,這件看似平常的行動,卻在一種對立的矛盾中彰顯了農(nóng)民美好的人性。正如愛默生所說,“一個人的品格不應由他的特殊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的日常行為來衡量?!蔽滂F松來鐵缽山是要損害農(nóng)民的利益,但是,在他危難的關(guān)頭,這些樸實的鄉(xiāng)下人,卻齊心協(xié)力救起了這個落難者。他們不是不知道后果的嚴重,而是無法斷送美好的人性。人性的正能量從這一刻開始釋放,武鐵松心中的天平開始劇烈的搖晃。
單雨徠的公然甩煞(湖南方言,向?qū)Ψ教翎厱r的摔碗舉動),沒有激起武鐵松的憤怒。這個表面上固執(zhí)己見的人開始選擇忍氣吞聲。黃杏珍的擔當、單雨徠的勇敢、牯茍隊長的堅持、胖嫂的噓寒問暖,這些淳樸的農(nóng)民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在深深的感染著他。他變通“政治理想”,甘當“維持會長”。武鐵松的舉動既是明智的,也是善良的。如果沒有“放水”的那段時光,他后來不會成為縣委書記。如果沒有“學做哭鳥”的那段歲月,鄉(xiāng)親們不可能保住柑桔園。武鐵松這個看似與農(nóng)民敵對的人物,其實也是作者刻畫的善良人群里的一個?!昂脻h不是沒有卑下的操行,而是不被卑下的操行所征服?!边@個心中“切皮不切肉”的人,始終懷著一絲善良的操行,即便是站在政治的風口浪尖,也沒有湮沒人性深處棲息的靜好。
單雨徠是《彈》的另一個主要人物,作者耗費了大量的筆墨。前兩章,他是以人們口中傳揚的外號出現(xiàn)。直到第三章,這個重要人物才首次亮相。“留著你的兩只蛋做種吧,秋寡公。”這是單雨徠出面說的第一句話。這句詼諧而調(diào)侃的話語,既帶著農(nóng)民特有的一番語言趣味,又展現(xiàn)著人物欣欣向榮的一脈朝氣。單雨徠的出場帶著《紅樓夢》里面王熙鳳出場的味道,都是人未到,聲先到。他“洪亮如鑼”的聲音激蕩起武鐵松那顆滿懷疑問的心。根據(jù)胖嫂之前的描繪,八一貧農(nóng)、雨癲子、牛魔王匯聚一身的人應該生得一副怎樣的容顏?武鐵松的疑惑在見面的頃刻間轉(zhuǎn)化為了震驚?!拔迨畞須q的年紀,青絲不見。稀稀朗朗的雪亮白發(fā),被縱橫交錯的光疤分割,好像河叉間的蘆葦。橫橫豎豎的疤痕,還在他臉、額、腮和頸脖上閃光。整個頭、臉,像核桃般堅實?!眴斡陱频某笙啵钭x者那一顆憧憬的心瞬間失落。他的丑,自然而然的讓人聯(lián)想到雨果筆下最富盛名的人物——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雨果是利用美學對比原則塑造了這樣一個文學史上永不隕落的典型。他提出:“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yōu)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與惡并存,光明與黑暗相共?!弊髡咭舱且罁?jù)這一理論,創(chuàng)造了單雨徠這個“與眾不同,但卻為人喜愛”的角色。單雨徠和卡西莫多,都是外表丑陋,但是內(nèi)心光芒四射、盡善盡美的人。他們驚悚的皮相下包裹著一顆金子般閃閃發(fā)亮的心。就像不能忘記卡西莫多對埃斯梅拉達的愛一樣,單雨徠對于所愛之人的執(zhí)著,也令讀者深深動容。沒有一切富麗堂皇的雕飾,只有一顆紅彤彤、質(zhì)樸鮮亮的心,單雨徠幾十年如一日的守候,他用愛孕育的婉轉(zhuǎn)動人的歌聲,他用傷疤換來的所愛之人平穩(wěn)的生活,都是他對愛情始終如一的見證。這樣一個愛到心靈深處的人,只為了對方而存在的人,在人性深處流淌著一股靜好。作者這樣形容單雨徠的眼睛:“臭皮柑色的臉深陷下去,眼睛呈現(xiàn)著暴風雨前的暗淡,也隱現(xiàn)著黎明前的微亮?!边@樣的眼睛,是現(xiàn)世明凈的窗口。他灰暗的外表下始終積蓄著光明的力量。這是一雙智者的眼睛,他審時度勢,化解了鐵缽山的危機;他心境通透,看盡了人世間的滄桑。這樣一雙眼睛的所有者,是《彈》里面的英雄。
他是被叫做“雨癲子”的人,被劃為“現(xiàn)行反革命”,被開除黨籍。在“五風”狂亂的年代,為了表現(xiàn)沖天干勁,干部嚴令:所有民工,不分男女老少,一律赤膊上陣。在婦女們反抗的呼聲中,政策沒有絲毫動容,一出又一出悲劇在工地上連環(huán)上演?!拔í殕斡陱乒⒅北?,說這樣搞得兩年,我們黨就會失去群眾,我們國家十分危險?!彼弧败囕喤贰保欢敬?,但卻依然固執(zhí)己見。在一輪又一輪的政治迫害中起死回生。他的人生信條是:善良。在太平盛世中,這只是一種品德。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境況中,這卻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正如盧梭所說,“善良的行為使人變的高尚?!眴斡陱普怯盟男袆幼C明著這句話,正是用他的真誠鼓動著人們追求幸福。
他對牛的癡狂是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另一個抒寫。“平常他一個人喝粥,總是要勻出半碗,給那條懷崽的母牛吃?!边@樣一個對待動物都如此親切、倍加珍愛的人,對待人,更是說不出的友好和善良。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好人,被作者賜予了一副硬朗的骨骼。在死亡面前,他屢屢脫險,將生命拖回正軌?!稄棥分袑憜斡陱朴冒虢锸雏}、半斤生肉和一包信土挽回了一條垂死的生命。這樣帶有傳奇色彩的書寫筆法,既讓人們被深深吸引,又增加了故事的玄妙性和喜劇色彩,也回歸了一個時代的主題——好人有好報。單雨徠這個純粹的好人,他是受著福澤庇佑的,按他自己的說法,他偷了閻王爺?shù)牧罴?,無法剝奪存在于世的權(quán)利。
“每一個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體人所實現(xiàn)的最大幸福之中?!薄稄棥防锩娴狞S杏珍正是印證了左拉的這句不朽名言。黃杏珍是《彈》里面描繪的最為出彩的一位女性。作者頗具匠心的去書寫關(guān)于她的一舉一動。從外表到內(nèi)在,層層深入,將這個女人的柔美和血性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黃杏珍的外表是風騷狐媚的。這是她天生的一種氣質(zhì),也是在環(huán)境中熏陶出來的一種風情。這個外表看似柔弱的女人,卻是《彈》里面不折不扣的“巾幗英雄”。當武鐵松落入滂田時,她跟在牯茍隊長后面伸出援手。這個女人用她尖利而粗狂的嗓音喊道:“你們的臭嘴才是真正的鐵撮箕!救人要緊!沒人抬,我抬!”這句充滿血性的語言,彰顯了一種美好的的人性。當武鐵松炸開成田間的一枚臭彈時。黃杏珍又是第一個跑過去的人,她溫柔地問道:“沒摔著吧?”簡單的四個字,卻勾勒出了一顆玲瓏剔透的心。
黃杏珍的再次登臺亮相,是一場公然調(diào)侃的鬧劇。她穿著與眾不同的“勞動服”,在炮彈坑里與單秋仔互相調(diào)情。她的妙語連珠引來鄉(xiāng)親們一陣又一陣的爆笑?!靶β曇幻氡纫幻霛饬?,快活,更富感染。人們把所有的積郁,塊壘,潦困,都化成了笑聲,瀑布般傾瀉出來。這一瞬間,他們一個個獲得了生命的歡樂,洋溢著人生的熱情。”這群長期在高壓政策下被奴役的身軀,在這一場活色生香的喜劇中一點點找回生命的原始動力?!翱嘀凶鳂返男β暎惯@些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都極為匱乏的農(nóng)民,精神上富有了,使這些肉體被壓著重負的農(nóng)民,心靈上輕松,使這些蝸居在小茅屋里的農(nóng)民,心靠攏,貼近,疊合了?!边@是作者為鄉(xiāng)親們譜寫的自白,這一句句話,是一道道烙印的傷口,在潰爛發(fā)炎的地方彌合著一絲希望。
黃杏珍那張嬌俏的嘴唇里,說出了兩個分量沉重的字——“值得”。她犧牲女性的尊嚴,她說值得。她斷送自己的名譽,她說值得。一個沒有文化知識的普通農(nóng)婦,用她“值得”的宣言捍衛(wèi)了人們所剩無幾的幸福。這樣一個敢于自我犧牲、無私奉獻的藝術(shù)形象,不禁讓人想起莫泊桑筆下那個圓潤豐滿的羊脂球。這個“上等人”中唯一的“下等人”,她美好的情操比那些虛偽的頭銜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高貴”的價值。在交錯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中,這兩個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女人,他們包裹的內(nèi)心卻一樣五光十色,充滿了人道主義光芒。
作者筆下的黃杏珍是一個嘴角帶笑的女人。她總是笑,笑得風情萬種。于別人,那是攝人心魂的一抹狐媚的笑容;于她自己,那是一個淡眼看待人生悲喜的笑容。她的世界里,笑容是取代一切長存的。因為只有笑容,能夠在那個什么都匱乏的年代存在,不受控制,不受約束,發(fā)自內(nèi)心而存在。在悲慘的生活境遇里,笑容能夠拯救那些瀕臨絕望的心。于是,這個聰慧的女子選擇了用笑容面對一切的苦難。她將其稱作“包治百病的靈藥”?!澳f是出點血,就是脫口牙,也值得!笑一笑,十年少。黃連樹下也有樂嘛!笑就是好補藥,不花錢。只要大家賞臉,我就給大家免費發(fā)送!鐵缽山人的苦難又來了,我們就要笑給那個姓武的看!”武鐵松在聽到這一席女子的豪言壯志的時候,內(nèi)心五味雜揉。他幾乎不敢相信這個普通農(nóng)婦能以女性的尊嚴為代價,換取農(nóng)民絕望中的殘存的一絲笑容。他也由黃杏珍的這一番話,認識到了鄉(xiāng)民們平日難以察覺的苦難。不管有多少埋怨,多少憤恨,多少委屈,他們始終不屈服,一直在尋找著生命的出口。“這種近乎瘋狂的快活,本身就是一種認真的反抗。”也是因為這種原始而質(zhì)樸的反抗,讓武鐵松的內(nèi)心風起云涌,他不再墨守成規(guī),而是漸漸走近農(nóng)民的思想維度里來考慮改革的意義。
黃杏珍的美人計為全局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她只身“勾引”單秋仔,她在人前賣弄風騷,接受著世俗橫行的目光,同時,她也帶動著所有人無懼現(xiàn)狀、憧憬未來。她是作者筆下那個美好的存在、光輝的代表。她的靈魂充滿了血性的底色,巍峨而壯大,開滿了生命之花。
作者在苦難的大背景下探討人性美的價值。文章主要圍繞武鐵松、單雨徠和黃杏珍體現(xiàn)了三種人性美:博弈的人性美、純粹的人性美和犧牲的人性美。這三種美成就了這部小說的審美構(gòu)建,帶給了讀者美的感受和體驗。在《彈》中,人性美在笑容中得到了極致的凸顯。作者筆下的黃連樹是苦難的化身,這棵郁郁蔥蔥的大樹里結(jié)滿了時代的苦果。然而,農(nóng)民卻在大樹下歡聲笑語。這種形象而生動的比喻,表明了農(nóng)民將笑容作為對抗苦難的武器,作為生命繼續(xù)的動力。笑容是苦難最為安全的出口,笑容是人性最為生動的表達。在《彈》的末尾,武鐵松一個人站在炮彈坑的山頭,“他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慶幸走麥城時留下的這個假典型,展望著講真話、干實事后的無限遠景?!边@種歡天喜地的結(jié)局既是作者對于歷史發(fā)展必然規(guī)律的遵照,也是對于美好人性的最佳詮釋。只有美好的心靈才能洗滌現(xiàn)世的污濁,讓一切的罪惡回歸塵土,迎來幸福的曙光。
[1]曠榮懌.彈坑長滿青草[M].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2.
[2]方 平.一部歷史的悲喜?。跩].船山學刊(增刊),1998.
[3]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胡代煒.文化積淀及其它——讀曠榮懌《彈坑長滿青草》的聯(lián)想[J].理論與創(chuàng)作,1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