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二戰(zhàn)”初期加拿大與“英國艦隊”問題的解決

      2013-03-19 17:19:08
      武陵學刊 2013年2期
      關鍵詞:賽德丘吉爾羅斯福

      張 華

      (湖南文理學院文史學院,湖南常德415000)

      “二戰(zhàn)”初期,在西線戰(zhàn)場面臨全線崩潰之際,加拿大總理金(W.L.M.King)除了緊急派遣密使金尼賽德(H.L.Keenleyside)多次赴華盛頓與羅斯福總統(tǒng)舉行會談①外,還親自在丘吉爾和羅斯福之間斡旋,從而,為英、美兩國成功解決影響英美結盟的英國艦隊問題②做出了積極的歷史貢獻,也為加美積累戰(zhàn)略互信,結成北美同盟打下了基礎。對這段歷史進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加拿大在北大西洋三角同盟形成過程中所發(fā)揮的重大歷史作用。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檔案解密期限的限制,國內(nèi)外學術界都沒有做過較為深入的研究③。本文以近年來加、美、英三方解密的相關檔案④為基礎,對之進行較詳細的歷史考察,以求教于方家。

      一 歷史背景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沒有等北歐戰(zhàn)事完全結束就突然發(fā)動對法國等國家的進攻。15日,德國坦克部隊突入法國北部平原,把近40萬英法聯(lián)軍圍困在敦刻爾克海岸地區(qū)。19日,敦刻爾克大撤退緊張進行,法國的敗亡正在加速變成事實。處于危急中的英國,除了直接吁求外,就是通過加拿大間接施加影響的方式,來爭取美國的戰(zhàn)爭支持。

      自華盛頓會議以來,美國海軍雖然在字面上取得了與英國海軍實力平等的地位,但是,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仍然名不副實,其艦隊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以遏制日本在海上的擴張[1]50。德國一旦得到英國艦隊,美國安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現(xiàn)實威脅。到那時,美國必將全面武裝,走向極權政治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因此,若出現(xiàn)英國戰(zhàn)敗的局面,實際控制英國艦隊就成了美國決策層當下最主要的戰(zhàn)略目標。為此,羅斯福雙管齊下,一是通過外交渠道做丘吉爾的工作[1]29-32;二是通過英國的重要盟國——加拿大去影響丘吉爾的戰(zhàn)略決策。

      加拿大,作為除英國外最先對德宣戰(zhàn)的英聯(lián)邦國家⑤,首先必須考慮與英國的戰(zhàn)略配合;同時,作為北美大陸的國家,還必須考慮北美大陸的安全防御問題。它的命運和英、美的命運緊密相連。由于英、美共同的需要,加拿大在這個歷史的緊要關頭,扮演起重要的外交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2]95。

      由于大使洛林·克里斯蒂(Loring Christie)離職回國養(yǎng)病,為了不影響對美外交,更為了不引起美國孤立主義勢力的注意,自1940年5月19日開始,金先后4次派遣其私人代表金尼賽德秘密前往華盛頓,就美國軍援和英國艦隊等重大問題與羅斯福總統(tǒng)進行了頻繁而深入的會談,在英、美之間搭起一座重要的橋梁。

      二 金尼賽德的華盛頓之行與英國艦隊問題

      5月19日,金尼賽德奉命出訪,此行有兩個目的:購買美國教練機;了解美國對時局的看法。

      下午1點,金尼賽德到達華盛頓,4點半,羅斯??偨y(tǒng)單獨接見了他。金尼賽德轉述了金的親筆信,緊急請求美國提供教練機。羅斯福表示,由于受國內(nèi)政治和軍工產(chǎn)能因素的限制,他目前無法滿足加拿大的要求。盡管如此,他還是想出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允許私人的飛機出口——來緩解目前的緊張狀況。

      會談很快轉入英國艦隊的討論??墒牵钕忍岢鲇炾爢栴}的人是丘吉爾。1939年10月,海軍大臣丘吉爾會見美國大使約瑟夫·肯尼迪時指出:如果德國擊敗英國,“他們(指德國)的條件之一肯定是交出艦隊,如果德國獲得了英國艦隊,他們將立刻擁有優(yōu)勢,然后你們(指美國)的麻煩就將開始”[3]。1940年5月14日子夜,丘吉爾在緊急接見肯尼迪時表示:“如果英國真到了山窮水盡的程度,只要他還執(zhí)政就絕不投降,他將把政府遷往加拿大,帶領艦隊繼續(xù)戰(zhàn)斗?!盵1]305月22日,丘吉爾又表示:“如果現(xiàn)任政府因戰(zhàn)敗而導致某些人辭職,而由另一些人主持議和的局面,那么,總統(tǒng)先生,請原諒我直陳這個夢魘——英國唯一可以和德國討價還價的就是艦隊。如果這個國家(指英國)因為美國(意指不肯施救)而落到如此結局,誰也不應指責那些為劫后余生的民眾達成最佳協(xié)議之人?!盵1]51

      丘吉爾拋出這個議題,有雙重目的:一是向羅斯福表明自己堅決抵抗的決心,爭取美國的援助;二是吸引羅斯福對英國艦隊的關注,把美國拖入戰(zhàn)爭。后者才是丘吉爾的真正意圖。對羅斯福而言,英國艦隊為德國掌握,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夢魘,他不得不正視這個可怕的前景。而且,只有排除德國選項,美國的安全環(huán)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羅斯福表示:如果形勢持續(xù)惡化,歡迎金在周末單獨驅(qū)車前來與他舉行秘密會晤。總理只要一聽“英國艦隊”就會明白其中玄機。金尼賽德準確地猜測出了會談的主要內(nèi)容——在英、法戰(zhàn)敗的情況下,英國艦隊的命運安排的問題[2]65-67。羅斯福5月19日的倡議實際上是3個月后登場的奧格登斯堡首腦會晤的先聲。

      金接到金尼賽德的專題匯報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美國為求自保,不惜犧牲英國,因此他本能地反對羅斯福關于英國艦隊的設想[4]。他迅速與丘吉爾討論羅斯福的立場。5月25日,金尼賽德再次出訪,繼續(xù)就艦隊和軍事援助問題聽取羅斯福的意見。羅斯福毫不隱瞞地談了他對戰(zhàn)爭形勢的看法:西線戰(zhàn)事在一個人口稠密的狹窄沿海地帶展開,大量平民和軍人還在不斷涌來,武器彈藥、糧食補給均無法解決。一周之內(nèi),除了投降或者被消滅,英、法軍隊別無選擇。而在沿海地帶落入德軍之手后,要不了多久,法國的其余地區(qū)也將被其占領。他們(指法國領導人)將不得不接受苛刻的投降條件——放下武器,交出海軍艦隊。然后,德軍將傾其所有進攻英國。德、英空軍力量之比為5:1,英國若經(jīng)受不住德軍數(shù)周的進攻,可能被迫求和。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將要求得到海外帝國和英國的艦隊,甚至要求占領和統(tǒng)治英國本土。

      羅斯福指出:只要一息尚存,英國艦隊就要堅持戰(zhàn)斗。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封鎖大陸和地中海,最終擊敗德國和意大利。如果勝利無望,剩余的英國艦隊包括商船應該駛向自治領,保存實力;而那些不能行駛、在建的艦船即使鑿沉也不能落入敵手。隨后,英國在海外建立流亡政府。美國將允許英國艦隊停泊美國港口,還將幫助建設西蒙斯頓、新加坡、哈利法克斯和其他軍事基地。這樣,英國艦隊將沿著從格陵蘭島到北非再到印度洋一線封鎖整個歐洲大陸,而美國艦隊將繼續(xù)控制太平洋,保衛(wèi)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而俄國在驚恐之下不會援助德國。只要保持足夠的壓力,兩三年之內(nèi),形勢就會逆轉。

      羅斯福既擔心泄密將會對即將來臨的總統(tǒng)選舉不利,更擔心丘吉爾會乘機漫天要價,特別請求金在嚴格保密的條件下以加拿大的名義與丘吉爾磋商[2]67-70。

      羅斯福對前景非常悲觀,他完全沒有設想到敦刻爾克的另一種可能性——英法聯(lián)軍的成功撤退,但是,他做好了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在軍援問題上,他借口國內(nèi)的反對,虛與委蛇。

      羅斯福對當前戰(zhàn)局和對未來戰(zhàn)爭趨勢的分析,改變了金在英國艦隊問題上的立場。5月26日,金尼賽德迅速向金報告會談情況,并且建議:金勸告丘吉爾和其他自治領領導人不要向羅斯福公開吁求軍事援助,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⑥。丘吉爾接受了金的勸告,同時,授意其他自治領的領導人向羅斯福施壓。

      5月29日,金尼賽德再次受命出訪,當天,羅斯福與之進行了大約90分鐘的秘密會談。金尼賽德竭力勸說羅斯福:事態(tài)嚴重,立即給予英國哪怕最低限度的支援都是對抵抗事業(yè)最大的支持[2]93。此時給予援助不僅能發(fā)揮最大的戰(zhàn)爭效益,而且必將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鼓舞法國人的抵抗信心和勇氣,堅定英國抗戰(zhàn)的決心,動搖意大利與德國的盟約[2]75。

      羅斯福對此作了兩點回答:一是美國人民還沒有建立起對丘吉爾的信任;二是美國有限的資源用于本土防御尚且不足,何談援助英國。羅斯福不肯輕易進行援助,是擔心英國若迅速投降,白白浪費美國的軍事資源。羅斯福的答復也表明:他希望丘吉爾以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向美國人民證明:向英國提供軍事援助是絕對可靠和有價值的。為此他還于7月19日派陸軍上校威廉·多諾萬作為其私人代表和諾克斯一起出訪英國,以判明英國是否能夠抵抗得住德國的猛攻[5]。

      羅斯福意識到丘吉爾急需援助,便以此為誘餌,向英國索取保證——承諾保全艦隊。如果丘吉爾同意該項建議,他愿意立刻向英國承諾:第一,在大西洋開展軍事合作;第二,參與英國對大陸的封鎖;第三,與英國一起維持太平洋的現(xiàn)狀;第四,與盟國一道戰(zhàn)斗到底。而且,美國擬采取以下具體措施:其一,美國將為英國艦隊提供設備維護、軍事補給;其二,如果形勢需要,將使用武力保護英國在西半球的屬地;其三,向英國提供財政支持。另外,如果德國試圖破壞英國的糧食補給線,美國將派出軍艦護航。如果德國對英國發(fā)起猛烈進攻,而英國在安全轉移艦隊之后放下武器,美國的輿論將迅速逆轉,他將立即要求進行武力干涉。

      羅斯福對丘吉爾借澳大利亞總理孟菲斯之口說出來的話“如果美國現(xiàn)在不迅速提供援助,那英國就把艦隊交給德國”⑦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在要挾他。他反唇相譏:即使交出艦隊,德國也未必會給予英國體面的和平。金尼賽德趕緊替丘吉爾辯護:從丘吉爾的公開表態(tài)和積極抵抗的行動以及英國的憲制來看,丘吉爾決不是訛詐美國,完全是陳述一種可能性[2]91。羅斯福對丘吉爾始終不肯在艦隊問題上與之合作越來越不耐煩,急迫之心溢于言表。

      羅斯福如此害怕英國海軍為德國所用,以至于他要求英國現(xiàn)在就向美國做出承諾,否則,事到臨頭會舉措失當。羅斯福還以兩國肩負的共同拯救西方世界的歷史責任激發(fā)丘吉爾的神圣情感。他要求金立即和丘吉爾進行緊急磋商[2]74-78。

      5月29日,金尼賽德將此次會談迅速向金匯報,金接受羅斯福的委托,5月30日連發(fā)兩封絕密電報給丘吉爾[2]80-84。金在軍事援助上替美國辯護的同時,承諾將繼續(xù)向總統(tǒng)施加影響。金勸說丘吉爾,不要害怕把艦隊交給美國,美國將因此負擔艦隊的維護,并重新部署在美國和英聯(lián)邦的港口,必將擴大它在大西洋的防御范圍,參與嚴密封鎖歐洲大陸的行動,如果德國試圖對英國進行糧食封鎖,美國肯定會派出海軍為運送食品補給的商船護航,到那時,“任何對護航船隊的攻擊行動將意味著立即宣戰(zhàn)”[2]83。言下之意,把艦隊交給美國實際上就是把美國綁在英國的戰(zhàn)車上,離宣戰(zhàn)就不遠了??墒?,丘吉爾雖然對此心領神會,但是在美國明確宣示其戰(zhàn)爭政策之前,他不能停止向美國施壓。

      羅斯福焦急地等待丘吉爾的回復。由于丘吉爾給金的答復6月5日姍姍來遲,因而,金尼賽德6月7日才得以出訪華盛頓[2]88。

      金尼賽德按照金的指示要求,向羅斯??谑隽饲鸺獱柕拇饛停骸拔覀儽仨氉屆绹酥溃灰獙τ臏S陷幸災樂禍,以為這樣,他就可以得到英國艦隊,得到大英帝國和大不列顛的庇護權。如果美國參戰(zhàn)而英國淪陷,這是順理成章之事;但是,假如美國繼續(xù)保持中立而致使英國淪陷,上臺執(zhí)政的親德政府將采取何種政策,我就不得而知了。盡管總統(tǒng)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可是,我們迄今未得到任何援助。我們不指望他會派遣援軍,可是他們連援助驅(qū)逐艦、飛機或者派遣一支艦隊到訪愛爾蘭南部都不肯,請你務必向總統(tǒng)施壓?!盵2]88丘吉爾對羅斯福袖手旁觀非常不滿,認為美國想趁火打劫。同時他繼續(xù)利用艦隊要挾羅斯福,暗示羅斯福必須盡一切可能支持自己,否則,他因抵抗不力下臺,后果將非常嚴重。

      雖然丘吉爾6月4日在英國議會的發(fā)言⑧令人振奮,可是羅斯福卻看出這個發(fā)言與5月26、27日丘吉爾給金的兩份絕密電報[6]所顯示的態(tài)度有差別,指出6月5日的答復沿襲了5月26、27日的精神——不愿明確保證艦隊的安全。羅斯福重申:英國艦隊不僅事關美國的安全,而且對于保衛(wèi)大英帝國、恢復不列顛的自由尤為重要。如果僅僅因為美國此時不能參戰(zhàn)就心生怨恨而拒絕他的建議,那么深受其害的是帝國和聯(lián)合王國的人民[2]95-97。羅斯福語重心長地指出:“英國可以停止戰(zhàn)斗,可以投降。然而,英國如果交出了艦隊,就是簽下了死亡證,柏林將永遠地統(tǒng)治聯(lián)合王國?!彼笥皩幙砂雅炾牫寥牒5滓膊荒馨阉唤o德國”⑨。

      可是,對于援助,盡管羅斯福一再許諾,卻行動遲緩,而且他在英國急需的驅(qū)逐艦上毫不松口。丘吉爾對羅斯福口惠而實不至的做法很是不滿,他不希望在英國面臨巨大戰(zhàn)爭危險時,美國卻毫發(fā)未損[7]。他必須利用羅斯福怕英國艦隊落入敵手的恐懼繼續(xù)敲打美國。這一點,連加拿大外長斯凱爾頓也看得很清楚⑩。羅斯福也自然明白,丘吉爾的模糊意在向他施壓盡快采取堅決支持英國的政策。

      三 英國艦隊問題的解決

      金理解丘吉爾和羅斯福的困難處境。6月17日,金勸告丘吉爾:羅斯福從大處著眼為危急時刻制定預案不應受到質(zhì)疑。不僅如此,英國還應立即要求美國參與制定北大西洋的防御計劃,以便美國隨時提供支持。金坦承:加拿大的海岸防御異常脆弱,絕對需要美國的支持,即便加拿大全部的飛機和驅(qū)逐艦沒有在前線緊急支援英國,它的力量也不足以防御北大西洋的戰(zhàn)略要地。此時,他認識到加、美在北美大陸開展安全合作乃大勢所趨。金指出:在艦隊問題上,雙方應該盡快消除誤解和不確定性,為英、美之間開展最有效的合作打下基礎。即便要借此施壓,也須極力表白自己無意把英國艦隊問題和軍事援助問題扯在一起,不過是說明政府一旦更替,事態(tài)恐非自己所能控制而已[2]98-99。

      可是,丘吉爾不想這樣遷就美國,而且,現(xiàn)在就談英國艦隊的命運問題有點言之過早。況且,他對羅斯福這種不愿付出代價就想得到英國艦隊的立場非常反感。雖然丘吉爾很狡猾地否認自己在拿艦隊和美國參戰(zhàn)做交易,可是他6月5日的答復讓所有人都覺察到了這一點,緊接著他又表示他無法約束未來的親德政府。丘吉爾還明確要求把這種危險的前景轉告羅斯福[2]99。

      為了進一步彌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英國艦隊上的分歧,金在6月27日向兩人同時發(fā)出了一份絕密備忘錄——他和美國大使莫法特的談話。金贊成莫法特的立場——英國應該立即考慮(關于艦隊的)應急預案。但是,金指出,不要總是指責丘吉爾不肯在艦隊問題上讓步,美國也要從自身尋找原因[2]100-101。例如,5月17日,美國貿(mào)易顧問委員會正式向英國大使洛西恩侯爵提交一份報告,要求英國將其在北美大陸的基地和艦隊交給美國[2]80-86。言下之意,丘吉爾肯定對美國這種只為自己的安全打算的行為很氣憤。金向羅斯福指出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丘吉爾不會白白地交出英國的艦隊和在北美的軍事基地,美國必須為此付出要么提供援助要么參戰(zhàn)的代價。金指出,在艦隊問題上,除了應該理解丘吉爾所受的憲制約束外,美國還要理解,任何人,丘吉爾也不例外,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判斷力和決斷力有所下降也算情理之中(意指不能對丘吉爾說的話太較真)[2]100。這份備忘錄指出了丘、羅二人的矛盾之所在,希望不要只看到對方的缺陷,要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從而達到消除對立、解決問題的效果。

      丘吉爾話雖如此說,可是他6月4日在議會的發(fā)言卻表明,他已經(jīng)嚴肅考慮了英國艦隊的事情。法國敗降后,他又以其堅決消滅在奧蘭港的不愿歸順英、美的法國艦只的行動,有力地證明了其“決不投降”的誓言。于是羅斯福立即決定將50萬枝步槍、8萬挺機槍、13 000萬發(fā)子彈、900門75毫米大炮、100萬發(fā)炮彈以及一些炸藥、無煙火藥運往英國[8]。羅斯福在軍事援助上終于邁出了實質(zhì)性的一步。英美之間開始互釋積極的信號。

      8月2日,羅斯福進一步同意與英國進行驅(qū)逐艦談判。但他明確指出:英國必須發(fā)表公開聲明向美國政府保證:一旦德國打敗英國,英國將把它的艦隊毫發(fā)無損地開到新世界[1]58-59。

      然而,丘吉爾拒絕做出這種保證,主要基于以下三點原因:其一,值此不列顛之戰(zhàn)正在激烈進行之時,這種保證將嚴重損傷英國的士氣。8月8日丘吉爾告訴洛西恩:即使總統(tǒng)只要求給以簡單的保證也極為困難。如果就此問題再發(fā)表聲明,國人和敵人都會認為我們在考慮崩潰后的安排[1]64。其二,英國擔心美國企圖奪取英國艦隊。8月7日他在給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的備忘錄中指出,我們決不可陷入這樣的境地:讓美國政府到時候可以這么說:“根據(jù)我們達成的驅(qū)逐艦諒解或協(xié)議,我們認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你們把艦隊開到大西洋這邊來的時候了?!彼麖娬{(diào)英國應當拒絕發(fā)表關于英國艦隊的聲明,把這項交易僅僅限于租借殖民地[9]。丘吉爾認為,為了獲得50~60艘舊驅(qū)逐艦,租借殖民地的代價已經(jīng)過大,若再加上艦隊,英國損失會更大。其三,只有美國成為英國的盟國,英國才能做出這種保證?。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丘吉爾只同意進行租借基地的談判,而且“即使在租借基地的談判上,讓步越少越好”[10]。

      美、英關于艦隊問題的交涉一時陷入僵局。就在此時,不列顛空戰(zhàn)和大西洋海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形勢更為兇險,美國的援助刻不容緩。而且,羅斯福認為,國內(nèi)政治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在野黨的總統(tǒng)候選人不會在驅(qū)逐艦問題上炒作。因此,他的政策不會受到輿論的批判[2]129。羅斯福終于決定采取行動。

      8月14日羅斯福致電丘吉爾,他不再堅持重新發(fā)表公開聲明,僅僅要求首相重復6月4日聲明即可[1]65。僵局終于被打破。

      丘吉爾迅速做出回應,15日,他根據(jù)戰(zhàn)時內(nèi)閣的決議?向羅斯福表示接受總統(tǒng)提出的要求:“我準備向你重申我6月4日在議會的講話。我們的艦隊將戰(zhàn)斗到底,無意用艦隊去購買和平。”[11]

      在此期間,金一直不間斷地催促丘吉爾不失時機地與美方在艦隊、基地和驅(qū)逐艦上達成協(xié)議?。金適時地在丘、羅之間勸和,直到二人之間建立起信任[4]212。

      8月29日,赫爾向洛西恩發(fā)出了關于英國艦隊問題的外交備忘錄:“據(jù)悉,大不列顛首相曾于1940年6月4日正式向議會宣稱,在這場由大不列顛和大英帝國殖民地參加的戰(zhàn)爭中,如果英國戰(zhàn)艦不能守住英倫諸島周圍的水域,英國艦隊決不投降或自行鑿沉,而將開往海外,保衛(wèi)帝國的其他地方。美國政府鄭重詢問,上述聲明是否代表英國政府的既定方針?!?/p>

      9月2日,根據(jù)丘吉爾的指示,洛西恩也以外交備忘錄的形式給予回答:“英國大使受首相指示通知國務卿先生,這個聲明當然代表了英王陛下政府的既定政策?!盵1]47當天,羅斯福滿懷信心地把驅(qū)逐艦換基地協(xié)議提交國會討論,明確指出:“這些安全設施(指租借基地)對于西半球的防御的價值是難以估量的?!盵12]國會果然沒有刁難該協(xié)議。

      英國艦隊問題最終獲得了妥善解決。以此為基礎,9月2日當晚,兩國又以外交信件的形式達成了驅(qū)逐艦換基地的協(xié)定。它標志著英、美結成了聯(lián)合防御法西斯的陣線。

      結 語

      金認為,解決目前歐洲危機的關鍵是充分發(fā)揮美國的作用,而前提條件就是英、美團結如一人。否則,加、美、英三國都將沉淪[4]211。然而,英、美的國家利益各有側重,一個關心當前,一個著重長遠,戰(zhàn)略重點不完全一致,矛盾由此產(chǎn)生。艦隊是大英帝國的命根子,丘吉爾不可能輕易放棄,除非能用來換取更大的戰(zhàn)略利益。英國在艦隊問題上做出讓步,表面上似乎是驅(qū)逐艦換基地交易的搭頭,實際上是在大英帝國最艱難的時光獲得美國這一最有價值的戰(zhàn)略伙伴。丘吉爾用以退為進的策略,最大程度地維護了國家的核心利益。

      1940年5、6月間,美國面臨嚴峻的安全形勢,大西洋的防御成了最重要、最迫切的戰(zhàn)略課題。一旦英、法戰(zhàn)敗,英吉利海峽將不再是第一道防線。然而,大西洋防御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英國艦隊和大西洋西海岸的軍事基地,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艦隊的庇護,西海岸的基地難以相守,而西海岸的軍事基地是保護美國本土的第一道屏障。因此,美國軍事防御的核心就是控制英國艦隊。美國以50艘驅(qū)逐艦為代價,不僅換來了北大西洋英國基地的控制權,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英國決不把艦隊交給德國的保證,使美國的國家安全得到了切實保障,對美國而言,這是一筆劃算的交易。由此觀之,在驅(qū)逐艦換基地的協(xié)議中,基地是幌子,英國艦隊和軍事結盟才是實質(zhì)內(nèi)容?。英、美做出了符合彼此核心利益的戰(zhàn)略抉擇。

      誠然,羅斯福是以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看待和處理英國艦隊問題,可是,他太急于得到丘吉爾的明確保證。必須看到,他對英國的憲制傳統(tǒng)的漠視影響了他對艦隊問題的認識和處置?。與此同時,他對戰(zhàn)爭形勢的評估過于悲觀,不愿意或者是拖延援助,認為援助盟國純屬浪費[3]。然而,他又不得不考慮在英國可能戰(zhàn)敗的情況下,避免出現(xiàn)對美國最不利的局面。這樣,他就必須控制英國艦隊,而要達此目的,他就必須與丘吉爾達成妥協(xié),給予軍事援助。

      從5月19日到6月7日,羅斯福在如此短的時間4次接待金尼賽德,通過加拿大渠道就英國艦隊問題反復向丘吉爾陳明利害、表明立場,足以說明它是“二戰(zhàn)”初期英、美之間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只有解決這一問題,英、美之間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戰(zhàn)略互信。金尼賽德在歷史的緊要關頭在英、美之間進行了充分有效的溝通,彌合分歧,為成功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金,遵循加拿大的親英傳統(tǒng),再次選擇和英國并肩戰(zhàn)斗,堅決抵抗納粹侵略;同時,作為北美大陸的一國元首,他對北美大陸安全的關注與羅斯福一致。所以他對英、美的立場都能設身處地地思考。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艦隊問題上得到英、美首腦的充分信任,協(xié)調(diào)立場,最終促成驅(qū)逐艦換基地協(xié)議。正是該協(xié)議明確了大西洋基地的租借僅僅涉及軍用設施而不涉及主權的轉讓,這就消除了加拿大和美國在紐芬蘭的主權歸屬上的最大爭議,排除了阻礙加、美安全合作的最大障礙。在此期間,加拿大與美國的互動頻繁,戰(zhàn)略互信不斷增強。8月18日,金和羅斯福在美國奧格登斯堡舉行首腦會晤,發(fā)表《奧格登斯堡共同聲明》,成立加、美間常設共同安全委員會,以此規(guī)劃北美大陸的防御事業(yè)[2]136-137?!秺W格登斯堡共同聲明》的發(fā)表標志著北美安全同盟的正式誕生。這樣,美、加、英三國在1940年8、9月間終于結成了北大西洋三角同盟。而北大西洋三角同盟的形成又為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無論是在歐洲戰(zhàn)場,還是在外交戰(zhàn)線,加拿大在“二戰(zhàn)”初期都為反法西斯戰(zhàn)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注 釋:

      ①國外學者對金尼賽德的華盛頓之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John Alan English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了這次華盛頓之行,但沒有提及金尼賽德的名字,而且還把第一次成行的日期搞錯了,說是5月24日,盡管如此,他還是肯定了這次會談的重要性。參見B.J.C.McKercher and Lawrence Aronsen ed.The North Atlantic Triangle in a Changing World:Anglo-American-Canadian Relations,1902-1956,(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6,pp.162-163).John Hilliker也只用了不到40個字介紹了金尼賽德之行,但是他對此行的背景卻交待得很清楚,從側面說明了此行的重要意義。參見John Hilliker,Canada’s Department of External Affairs,Volume 1(The Early Years,1909-1946,p.234)。

      ②參見徐藍《關于1940年“驅(qū)逐艦換基地”協(xié)定的歷史考察》,載《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③Gerald M.Craig對該問題曾做過不到200字的簡單描述,沒有進行剖析。參見Gerald M.Craig,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p.212)。

      ④主要以加拿大外交檔案(DCER)、美國外交檔案(FRUS)、英國內(nèi)閣檔案(CAB)以及數(shù)字化國家安全檔案(DNSA)為基礎開展研究。

      ⑤在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之間,法國敗降,美、蘇尚未參戰(zhàn),加拿大是英國最大的盟國,加拿大不僅直接派遣了5個師的部隊,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力所能及的軍事援助。參見Desmond Morton,A Military History of Canada,(Edmonton:Hurtig Publishers,1990,pp.181-183)。

      ⑥因為當時正值羅斯福積極尋求總統(tǒng)連任、尋求國會和民眾支持英國抵抗入侵的正義事業(yè)之時。參見DCER,Volume 7,Ottawa:Information Canada,1974,Documents,397,398.pp.283-84。

      ⑦參見FRUS,1940,Volume III,p.6。

      ⑧“我們絕不投降,即使,盡管此刻我并不相信,不列顛大部分或者完全被圍困或者征服,我們也要在英國艦隊的支持下在海外繼續(xù)戰(zhàn)斗,直到上帝眷顧,直到新世界以它的實力和決心,解放并拯救舊世界。”參見HC Deb 04 June 1940 vol 361 cc787-98,http://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commons/1940/jun/04/war-situation,網(wǎng)絡資源更新日期:2012年4月5日。

      ⑨金尼賽德把羅斯福關于英國艦隊的主張濃縮為“Keep The fleet from the Germans thus save the Empire and win the war”。參 見DCER,Volume 8,Document 53,p.91。

      ⑩“丘吉爾不把艦隊交給德國的條件,是美國參戰(zhàn)或者提供援助。”參見DCER,Volume 8,Document 55,p.93。

      ?丘吉爾在8月6日給哈里法克斯的備忘錄中再次說明:“除非美國實際上成為戰(zhàn)爭中的盟國,我們絕不把英國艦隊的任何一部分分到大西洋對岸?!眳⒁姕厮诡D·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第2卷·下部·第3分冊,第 603頁。

      ?The Cabinet Papers 65-8,p.237。參見 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cabinetpapers/cabinet-gov/cab65-second-world-war-conclusions.htm#Cabinet%20Conclusions%201939%20to%201945,網(wǎng)絡更新日期為2012年4月5日。

      ?8月16日,金說自己幾周以來一直在為此努力說服丘吉爾。參見DCER,Volume 8,Document 86,p.130。

      ?從檔案內(nèi)容看,基地在當時就是掩國會耳目的幌子。參見FRUS,1940,Volume III,pp.73-74。丘吉爾認為,美國在朝著與英國結盟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英國戰(zhàn)爭內(nèi)閣欣喜異常,一致認為,該協(xié)定實質(zhì)上是打造盎格魯—薩克遜集團的第一步,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和歷史意義。參見The Cabinet Papers 65-8,p.237。

      ?斯凱爾頓也批評羅斯福不了解英國的憲制傳統(tǒng)。參見DCER,Volume 8,Document 55,pp.94-95。金尼賽德對此也深有體會,羅斯福說:“如果英國人民面臨絕境,可以由另外的政府——如果丘吉爾不愿意——下令放下武器投降,但是這并不妨礙艦隊逃往海外的軍事基地,在海外建立‘帝國議會’,指揮艦隊;如果不另立議會,也可以由海外的自治領指揮這些艦隊?!眳⒁奃CER,Volume 8,Document 56,p.96。

      [1]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1940,Volume III,Washington:GPO,1958.

      [2]Documents on Canadian External Relations,Volume 8,Ottawa:Minister of Supply and Services Canada,1976.

      [3]轉引自徐藍.關于1940年“驅(qū)逐艦換基地”協(xié)定的歷史考察[J].歷史研究,2000(4):79-109.

      [4]Gerald M.Craig,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p.211.

      [5]James.R.Leutze,Bargaining for Supremacy,Anglo-America Naval Collaboration,1937—1941[M].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77,pp.97-103.

      [6]DCER,Volume 7,Ottawa:Information Canada,1974,Documents 403,406,pp.286-88.

      [7]The Cabinet Papers65-7,p.269[EB/OL].[2012-04-05].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cabinetpapers/cabinet-gov/cab65-secondworld-war-conclusions.htm#Cabinet%20Conclusions%201939%20to%201945.

      [8]舍伍德.羅斯福與霍普金斯:上冊[M].福建師范大學外語系編譯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15.

      [9]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第2卷·下部·第3分冊[M].北京編譯社,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601.

      [10]E.L.Woodward.British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cond World War,London:HMSO,1971,Vol.II,p.1367[EB/OL].[2012-03-12].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N/UK/index.html.

      [11]Warren F.Kimball ed..Churchill&Roosevelt,The Complete Correspondence,Vol.1,:Alliance Emerging,October 1933-Novenber 1942[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160.

      [12]BDFA,PartⅢ,Series C,Volume 1,No.31,UPA,1999,p.204.

      猜你喜歡
      賽德丘吉爾羅斯福
      北京賽德車門制造有限公司
      玉米早熟品種賽德9號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
      參照 借鑒 提升——中美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
      換個角度看歷史——以《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為例
      羅斯福的壯舉
      丘吉爾的奇聞軼事
      英語學習(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段子里的丘吉爾
      感悟(2016年8期)2016-05-14 10:40:04
      段子里的丘吉爾
      中學生(2016年25期)2016-03-01 03:45:39
      成功來自于正確決策——訪吉林賽德精密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 李立新
      羅斯福與戴高樂的恩恩怨怨
      軍事歷史(1999年1期)1999-08-20 08:36:14
      西乌珠穆沁旗| 泊头市| 兰州市| 蓬莱市| 义马市| 墨竹工卡县| 抚顺市| 石柱| 沁源县| 阳谷县| 万年县| 株洲县| 墨脱县| 宁德市| 桦南县| 元阳县| 都匀市| 桃江县| 二连浩特市| 阿坝县| 饶河县| 达日县| 行唐县| 如皋市| 北海市| 平陆县| 五台县| 神池县| 通州区| 宁远县| 邢台县| 焉耆| 巢湖市| 万安县| 屏东市| 北碚区| 海门市| 洛宁县| 云霄县| 巢湖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