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巖 姜毅
摘要:隨著高等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教育經費的有限性與學校急需資金的矛盾日益凸現(xiàn)出來,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實現(xiàn)有限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高效使用,成為了當前高校財務管理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我國高校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對高校目前在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加強預算管理,構建預算管理體系的具體建議和措施,對于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 預算管理 財務管理
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完成各項教育事業(yè)計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它貫穿于高校預算的編制、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的全過程,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財務狀況,乃至學校事業(yè)的全面、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然而,長期以來我國許多高校管理者還存在著“重核算,輕管理”,“重決算,輕預算”的錯誤思想,不重視預算管理,導致學校預算管理漏洞百出,嚴重影響了教育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降低了教育資金的使用效益。
一、現(xiàn)階段國內高校在預算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長期以來,受事業(yè)單位全額撥款政策的影響,國內高校普遍缺乏自主理財?shù)囊庾R,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方面高校管理層對預算的編制與執(zhí)行重視不足,出現(xiàn)編制隨意,執(zhí)行不嚴肅,盲目使用資金,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的問題。另一方面,高校的基層財務人員在高校財務管理上缺乏主人翁意識,對預算經費使用目標認識模糊,浪費嚴重,導致高校日常管理計劃性不強,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低下。
(二)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建設是預算管理工作的前提,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有利于維護預算的嚴肅性,有利于預算管理的規(guī)范化。目前,國內高校普遍缺乏完整的預算管理制度和預算控制系統(tǒng),有的學校雖然有了相關制度卻有章不循,隨意更改,事前監(jiān)督不嚴,事中控制不力,事后審計監(jiān)督效果不佳。使預算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在財務管理和學校規(guī)劃中起不到核心和保障作用。
(三)預算編制主體單一、缺乏全員參與性
長期以來,國內高校預算編制普遍存在編制主體單一的情況,往往預算編制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教學、科研、管理等部門只是被動地接受財務部門下達的預算指標。預算編制和調整缺乏來自基層責任單位的群眾性基礎,缺乏公開性和民主性,使高校預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四)預算編制方法存在弊端
陸媛(上海交通大學)曾經對我國43所“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的預算編制方法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結果顯示,90%的樣本高校在選用預算編制方法時還沿用傳統(tǒng)的“基數(shù)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這種方法又稱增量預算法,增量預算法通常是以上年度收支為基礎,考慮當年收支增減因素,來確定預算年度的收支計劃,這種方法簡便、容易操作。但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即這種預算編制方法往往過于依賴上年收支基數(shù),很少考慮原有基數(shù)的合理性,致使原來不合理的一些支出得以繼續(xù)存在,不符合效率與公平原則,容易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五)預算執(zhí)行剛性不強,管理乏力
《高校財務管理制度》規(guī)定:財務預算一經確定,必須嚴格執(zhí)行,不得隨意調整或變更。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預算管理一直存著“軟化”或“弱化”的現(xiàn)象,隨意調整預算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很多資金沒有落實到指定的部門和項目上,屢屢出現(xiàn)專項資金被截留、擠占和挪用的情況,使學校教育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加重了資金供給的矛盾。
(六)預算執(zhí)行結果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考評
對預算執(zhí)行結果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考評是強化預算管理,科學分配教育資金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高校普遍不重視預算的事后管理,預算管理僅停留在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的水平上,預算資金的使用,沒有與工作績效掛鉤,造成各部門爭相索要教育資金,卻對資金使用效益無人關注,無人考核的尷尬局面。
二、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更新預算管理觀念,重視預算管理
現(xiàn)階段,更新預算管理觀念是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關鍵。首先,高校財務部門要改變預算管理僅僅注重資金分配的錯誤觀念,不斷強化對預算的全過程管理,突出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實現(xiàn)預算向微觀管理層次的延伸。其次,高校預算管理人員應當樹立“民主參與”的意識。預算管理工作不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能,各部門之間也要相互配合,廣泛參與,共同做好預算管理工作。再次,高校領導要真正摒棄“重核算”、“輕預算”的錯誤觀念,大力支持和重視預算管理。沒有校領導的支持,預算管理將是空中樓閣,無法實施。最后,財務部門要樹立服務意識,及時為相關部門提供預算分析數(shù)據(jù),使相關部門及時掌握預算資金的使用進度、狀態(tài)和方向,促進年度預算的順利實施。
(二)建立內部控制系統(tǒng),強化預算監(jiān)督
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tǒng)對于遏制腐敗、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防止亂收亂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預算管理,必須通過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和經濟責任體系來完成。因此,高校一要建立健全各級經濟責任制和內控制度,明確責任,層層防范,層層落實。二要建立預算管理過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監(jiān)督體系,從學校領導到校內各單位負責人及全體教職員工都應該強化監(jiān)督意識,嚴格履行各自職責。三要建立經常性檢查和定期評估制度,經常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找出實際工作效果與既定目標之間的差距,促進各單位注重預算經費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強全員預算管理意識
高校年度預算的編制與落實,是關系整個學校工作的大事。財務部門應當加強宣傳,充分調動資金使用部門參與預算編制的積極性,使學校年度財務預算能夠客觀地反映學校財務收支全貌,客觀地反映學??蒲小⒔虒W及其他活動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財務部門所制定的財務預算才有可靠的群眾基礎,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預算編制的公開、公正和公平,才能真正有效地貫徹落實下去。
(四)采用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
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是做好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高校預算編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jù)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核算管理以及預算編制原則的需要,綜合采用綜合預算、零基預算、績效評價和定員定額標準等方法,不能拘泥和固化于一種預算編制方法。例如,將基本建設和科研事業(yè)費收支預算納入預算編制范圍時采用綜合預算法;以“零”為基數(shù),重新考察和確定每一項事業(yè)計劃時,采用零基預算法;對項目預算進行追蹤問效時,采用績效預算評價法;使用預定的分配標準和編制數(shù),確定預算分配數(shù)額時,采用定員定額法。因此,只有綜合選擇預算編制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進預算分配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五)加強預算執(zhí)行力度,強化預算約束力
加強預算執(zhí)行的關鍵在于強化預算約束力,預算約束力是靠有效的內部責任制度和完善的內部組織機構來實現(xiàn)。高校應成立學校預算管理委員會作為預算管理的決策機構。預算管理委員會由校領導、財務、人事、審計、教務、設備、科研、學生管理等部門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審議和決策全校預算,監(jiān)督預算實施,協(xié)調預算編制及執(zhí)行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財務預算一經確定,必須嚴格執(zhí)行,不得隨意變更或調整。確需調整的,要由預算管理委員會確定,預算管理委員會主席審批。
(六)推行績效預算管理模式
高校與企業(yè)不同,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社會效益。推行績效預算管理模式就是要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實現(xiàn)學校辦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冃ьA算管理模式是指通過強化責任機制和建立激勵機制,將校內各部門的經費預算與工作任務掛鉤,經費預算的執(zhí)行隨工作績效浮動的一種預算管理模式??冃ьA算的具體管理程序與方法如下:一是由財務部門根據(jù)預算管理委員會審定的規(guī)劃目標,確定學校當年預算的總體目標。二是細化和分解總體目標,形成資金使用部門的具體目標,以此指導各部門有計劃的進行預算編制。三是建立完善的績效指標考評體系,制定切實有效的績效目標。四是資金使用部門要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匯報預算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財務、審計等部門要切實監(jiān)督預算執(zhí)行的進度和結果,了解預算資金是否偏離了目標,監(jiān)督數(shù)據(jù)是否真實完整,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guī)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以便及時地分析績效情況,確定和分析預算差異,找出差異形成的原因。五是要定期、不定期地用審計報告或會計報告的形式將預算執(zhí)行結構、進度、效果等內容反饋給資金使用部門,并提出改進措施,指導預算部門合理地使用預算資金。六是要建立激勵與約束制度,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良好的部門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對執(zhí)行情況差的部門給予懲罰。這樣既可以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又可以調動資金使用部門的積極性。Z
(注:本文系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項目編號:GHYB110116)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預算司.中央部門預算編制指南[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2.周紅軍.高校預算編制方法探討[J].事業(yè)財會,2007,(6).
3.左琦.理事會制度下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J].財務與金融,2008,(3).
4.徐寧.芻議財政預算改革對院校預算的影響[J].黑龍江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