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鵬 王 順 趙佳輝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針灸科,哈爾濱150001)
頭穴透刺對急性腦梗死的TNF-α、IL-6影響及臨床評價
桑 鵬 王 順 趙佳輝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針灸科,哈爾濱150001)
頭穴透刺;急性腦梗死;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etion,ACI),是指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因其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和復發(fā)率高,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目前研究表明[1],缺血性腦卒中損傷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是一種損傷性級聯(lián)反應,能量代謝障礙、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細胞內Ca2+超載、自由基損傷、炎癥因子反應、細胞凋亡,一氧化氮及內皮素損傷等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們在不同時間點,彼此相互重疊、相互影響,最終導致腦損傷。
臨床上急性腦梗死的腦保護一直缺乏高效、簡便、可重復性強的治療手段。近年來,頭穴透刺療法取得了確切療效,己被大量的實驗和臨床資料所證實。但針灸療法治療本病多局限于小樣本臨床病例報道,缺乏嚴格隨機對照分組大樣本規(guī)范性觀察。且在以往研究中,針灸臨床與神經(jīng)生化免疫等基礎研究相分離,沒有確切深入研究頭穴透刺療法對該病腦保護作用的機理。因此本研究根據(jù)多年臨床研究成果,進一步將經(jīng)驗應用于大樣本臨床治療,并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頭穴透刺和普通針刺、藥物療法的對比研究,從神經(jīng)生化和免疫等方面對頭穴透刺的腦保護機理進行了探討。
1.1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來自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針灸科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病人。
入選病人符合1995全國腦血管病會議急性腦梗死診斷[2]并且符合以下標準:①年齡<76歲;②發(fā)病6小時至7天內;排除標準:①近三個月有活動性出血或已知出血傾向;②嚴重高血壓(血壓>200/120mm Hg);全部病例中男66例,女54例;年齡在38~75歲之間,平均年齡(59.65±8.34)歲。病灶部位:基底節(jié)區(qū)49例,內囊區(qū)32例,額頂區(qū)9例,顳頂區(qū)6例,多發(fā)性2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三組患者在病程、病灶大小、病情、合并癥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無顯著性差異。
1.2 研究方法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透穴治療組40例(透穴+藥物)、普通針刺組40例(針刺+藥物)、藥物對照組40例。
透穴治療組取百會透刺雙側曲鬢加患側肢體的臂臑、手三里、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陽陵泉、豐隆、三陰交、太沖;普通針刺組取患側肢體的臂臑、手三里、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陽陵泉、豐隆、三陰交、太沖;透穴治療組、普通針刺組針刺得氣后均采用G-6805型(青島鑫升實業(yè)有限公司準字2000第2270088號)電針儀,波型為密波,頻率為100HZ,強度以肢體輕微抖動且患者耐受為度。每次留針30分鐘,一天一次。三組病例基礎治療均采取靜脈注射血栓通凍干粉針(中恒)300mg(廣西梧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Z20025652)、舒血寧注射液(雪樂通)20ml(山西盛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Z14020748)、腦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欣普善)30ml(遼寧天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H20003770)及對癥降顱壓、抗感染等藥物。
全部病例均在治療前、第14天進行臨床評價。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采用卒中量表(NDS)對病人進行評價。
1.3 療效評價①臨床療效評定依據(jù):a:神經(jīng)功能缺損積分值的減少(功能改善)。治療前、治療后14天NDS評分變化。b: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tài)(評定時的病殘程度)。
0級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或恢復到病前狀態(tài);1級生活自理,獨立生活,部分工作;2級基本獨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幫助;3級部分生活活動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幫助;4級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隨時照料;5級臥床、能坐、各項生活需人照料;6級臥床、有部分意識活動,可喂食;7級植物狀態(tài)。
②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7%左右;惡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1 材料與方法
2.1.1 主要儀器①低溫高速離心機(美國BECKMAN J2-MC)。②低溫冷凍冰箱(美國NBS Premium)。③超凈工作臺(日本MCV-B91F)。④免疫熒光光度計〔日本F-2500)。⑤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美國Kinetic Microplate Reader Vmax)
2.1.2 主要化學試劑武漢中美科技出產(chǎn)試劑盒:①人腫瘤壞死因子酶聯(lián)免疫分析(TNF-α)ELISA試劑盒編號:E0133h;②人白介素-6酶聯(lián)免疫分析(IL-6)ELISA試劑盒編號:E0079h。
2.1.3 主要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治療前、治療后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采血,進行ELISA酶聯(lián)免疫檢測TNF-α、IL-6。
2.2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測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組內比較均用q檢驗。
表1 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變化
表1 治療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變化
注:三組治療前后自身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其中,透穴組治療前后比較△P<0.01。兩對照組與治療前后比較▲P<0.05;治療14天后透穴組與兩對照組比較**P<0.01,差異有顯著意義
組別治療前療后7天療后14天透穴組IL-6(μg/L)TNF-α(fmol/L)0.78±0.38△79.4±11.2△0.63±0.82 66.5±8.3 0.47±0.16**△61.5±15.4**△普針組IL-6(μg/L)TNF-α(fmol/L)0.61±0.12**▲68.5±14.2**▲藥物組IL-6(μg/L)TNF-α(fmol/L)0.79±0.25▲79.2±17.2▲0.67±0.56 70.4±13.2 0.77±0.27▲79.6±15.2▲0.72±0.87 75.4±11.6 0.68±0.14**▲70.1±17.8**▲
表2 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表2 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注:△治療前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頭穴透刺組與藥物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差異(P<0.01);#治療后針刺對照組與藥物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頭穴透刺組與針刺對照兩組比較顯著差異(P<0.05)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頭穴透刺組37.42±3.79△14.45±1.87*▲針刺對照組38.31±3.59△21.59±2.35▲#藥物對照組37.15±3.42△24.32±3.59*#
表3 臨床療效評定
表3 臨床療效評定
注:經(jīng)Ridit分析:*痊愈+顯著進步率相比,頭穴透刺組與藥物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頭穴透刺組與針刺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針刺對照組與藥物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
頭穴透刺組針刺對照組藥物對照組A基本痊愈8(20)5(12.5)3(7.5)B顯著進步28(70)28(70)21(52.5)C進步4(10)7(17.5)15(37.5)D無變化0(0)0(0)1(2.5)A+B 36(90)*#26(82.5)?!?4(60)*▲
本實驗結果表明,頭部透穴針刺組的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頭部透穴針刺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較對照組明顯的下降,和兩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這就提示我們對腦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盡早應用頭部透穴針刺可以顯著地改善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其機制不僅是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質過氧化的作用,還可能與其有效降低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阻止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和活化有關[3]。
TNF-α、IL-6皆屬于炎性細胞因子,是一組由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產(chǎn)生的免疫活性分子。它們共同參與腦卒中或腦損傷的機體免疫反應、應激反應、炎性反應及神經(jīng)內分泌調節(jié),并導致了神經(jīng)內分泌免疫網(wǎng)絡功能的失調[4]。本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腦梗死急性期患者TNF-α、IL-6均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TNF-α、IL-6直接參與了腦梗死的發(fā)生,參與了缺血導致的組織損傷過程。本病屬中醫(yī)中風范疇,其病機為氣血瘀滯,血脈痹阻,肌膚筋脈失于濡養(yǎng)?,F(xiàn)代醫(yī)學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5],針刺能擴張血管,促進腦血管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改善腦及肢體的微循環(huán),增加病損組織的血氧供應,提高新陳代謝,并能激活神經(jīng)細胞,從而使上下運動神經(jīng)元的功能恢復。能明顯降低TNF-α、IL-6的水平,加速腦細胞的修復,減少腦神經(jīng)的損害[6]。急性腦梗死病人檢測TNF-α、IL-6可作為動態(tài)觀察其病情演變及療效評估的指標之一,且有助于更深入揭示中風病中醫(yī)病因病機的本質。
[1]梁偉雄.中風病急性期中醫(yī)證候多元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4):293.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3]Murray CJL,Lopez AD.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rom disease,injuries,and risk factors in 1990 and projected to2020[J].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134-136.
[4]Stegmayr B,Vinogradova T,Malyutina S,et al.Widening gap of stroke between east and west:Eight-year trends in occurr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Russia and Sweden[J].Stroke,2000,31:2-8.
[6]孫怡,楊任民.實用中西結合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
中藥詩詞賞析——丹參
赤參色合丙丁奇,獨入心家聽指揮。
胎任死生俱有賴,血隨新舊總堪依。
排膿止痛功偏速,長肉生肌效可期。
一味古稱同四物,妊娠無故不相宜。
按:丹參味苦微寒,無毒,入心經(jīng)?;t紫色,根赤色。色合丙丁,獨入心家,專主血證。蓋宿血宜破,新血宜生,生胎宜安,死胎宜落。丹參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排膿逐瘀血,止痛生肌肉。止崩中帶下,調經(jīng)脈不勻。古稱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為調經(jīng)之神品,女科之要藥。然其性長于行血,妊娠無故勿服,大便不實者忌之。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26
1672-2779(2013)-09-0041-02
韓世輝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