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紅,崔莉娜 (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因具有安全性好、創(chuàng)傷性小、患者痛苦輕、住院時間短、短時間迅速恢復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已經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患的首選治療方法。LC術后較易發(fā)生膽漏[1],且LC術后膽漏發(fā)現(xiàn)起來也不是特別容易,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2-3]?;仡櫺苑治?007年10月~2011年11月我科行LC 720例發(fā)生膽漏4例的相關治療和護理體會,現(xiàn)將具體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男2例,女2例,年齡24~57歲。所有病例術前均經彩超證實膽囊內有結石存在,其中膽囊結石并發(fā)慢性膽囊炎2例,膽囊息肉1例,慢性萎縮性膽囊炎1例。本組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3例,因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膽汁樣液體確診為膽漏,1例因出現(xiàn)腹膜炎體征,經診斷性腹腔穿刺出膽汁樣液體確診為膽漏,并急診超聲引導下于膽囊窩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治療方法:手術治療1例,原因:腹膜炎廣泛,伴隨全身中毒癥狀,引流量>500 ml/d。手術種類:手術行膽囊管修補加T型管支撐引流,非手術治療3例,經持續(xù)低負壓(壓力在5 kPa左右)引流。
手術患者住院時間為26 d,所有手術患者均帶支撐管出院,支撐管于放置6個月后徹底拔除,沒有病例有膽漏發(fā)生,均成功痊愈;對其他非手術患者采取持續(xù)負壓引流后,膽漏量有了程度不同的減少,10~20 d將引流管拔除掉,順利出院。
3.1 觀察腹部體征:LC損傷小,術后通常情況下沒有明顯腹痛、腹脹,所以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使用止痛劑。如患者訴腹痛明顯,需要警惕是否有膽漏發(fā)生。LC術后護理人員應加大巡視力度,多和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的主訴要做到耐心傾聽并認真分析,對腹部體征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有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等腹膜炎體征出現(xiàn),應馬上報告醫(yī)生并積極進行處理。
3.2 監(jiān)測生命體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脈搏、呼吸、血壓、氧飽和度、尿量,合理安排輸液順序并合理控制輸液速度,及時查血常規(guī)和電解質,預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颊咝g后體位可取半坐臥位或者右側臥位,目的是使膽汁順利流出。
3.3 引流管的護理
3.3.1 普通腹腔引流管的護理: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并在相應位置處進行標記,避免發(fā)生扭曲、受壓、脫出或逆流,對引流管的通暢與否進行仔細觀察。對引流管需定期擠壓,記錄引流液量和性狀所發(fā)生的變化,如引流不通暢時,可用NaCl溶液或稀釋的抗生素液低壓對管腔進行充分、徹底的沖洗;如果發(fā)現(xiàn)腹腔引流出的液體為棕色膽汁樣,且24 h引流量在10 ml以上,嚴重者在500 ml以上時應考慮為膽漏。當24 h引流量30~50 ml與血性液相混,呈紅棕色與正常引流液相似容易被忽視,應密切觀察癥狀和體征的變化。
3.3.2 膽漏后持續(xù)負壓引流的管理:發(fā)生膽漏后應第一時間使用負壓吸引,可最大程度地減少膽汁對腹膜的刺痛,根據(jù)引流情況和具體的腹部體征,合理調節(jié)負壓,確保引流有效。同時密切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量的變化,由于引流放置時間長,操作時需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程序,避免發(fā)生逆行感染,通常情況1周左右引流周圍瘺道形成,引流減少并經B超聲檢查無腹腔積液,可改為普遍引流。
3.4 心理護理:膽漏的發(fā)生使患者產生腹部疼痛、腹脹、發(fā)熱、患者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患者可產生焦慮、對抗情緒。此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傾聽患者的想法,及時與醫(yī)生溝通,對下一步治療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向患者解釋,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3.5 飲食護理:患者發(fā)生膽漏常感腹痛、腹脹,可有畏寒發(fā)熱、有腹膜炎體征,胃腸功能受影響。此時可通過胃腸外營養(yǎng)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待患者腹痛、腹脹消失,可予流質飲食,逐步恢復正常飲食,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對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腹鏡鏡膽囊切除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腹部體征,注意引流管護理,以便早發(fā)現(xiàn)膽漏,早期處理,同時給予心理護理,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秦仁義,鄒聲泉,裘法祖.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漏的防治[J].臨床外科雜志,2001,9(5):270.
[2]巴明臣,毛靜熙,陳訓如,等.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漏的原因及對策[J].中華普外科雜志,2004,19(1):77.
[3]王先法,虞 洪,蔡秀軍,等.LC致膽管損傷的特點處理及預防方法[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1,7(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