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芝,侯婷婷,李 敏,韓翠香
解放軍第八十八醫(yī)院 五官科,山東泰安 271000
咽瘺是下咽和全喉切除術后最常出現的早期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為3.2%~38.6%。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能力降低,組織修復能力減弱,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致使抗感染能力減弱,切口經久不愈合,極易導致咽瘺的發(fā)生。我科自2009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喉癌并手術患者58例,其中5例糖尿病患者中,4例未發(fā)生并發(fā)癥;1例發(fā)生了咽瘺,經積極治療與精心護理,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患者女性,59歲,2011年11月診斷為糖尿病2型,反復出現聲嘶27年,加重伴呼吸困難6月,診斷為喉癌,于2011年12月26日入我科。入科后各項檢查指標正常,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符合手術指標,于氣管插管全麻下行氣管切開術+全喉切除術+頸淋巴結清掃術,手術成功,安返病房。術后予以糖尿病及氣管切開常規(guī)護理。因患者本身是護理工作者,自認為較懂,不服從治療及護理,多次出現空腹血糖>9.0 mmol/L,餐后血糖最高達14.6 mmol/L,堅持不按規(guī)定注射胰島素,醫(yī)生勸說無效。術后10d換藥時發(fā)現,頸部切口下方裂開,吞咽后切口下方有唾液滲出,頸部皮下見1 cm×1 cm大小腔隙,考慮咽瘺。
1.2 處理方法 嚴格測血糖7次/d,根據監(jiān)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每日予以3%雙氧水清理瘺口創(chuàng)面,慶大霉素注射液沖洗,碘伏棉球清潔頸部瘺口處,碘紡紗條填塞擴張引流,局部加壓包扎,行氣管套管周圍換藥,注意觀察切口生長情況。發(fā)現咽瘺當日頸部切口分泌物培養(yǎng)結果為:銅綠假單胞菌,停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予以哌拉西林鈉/他咗巴坦鈉靜滴。術后12 d用碘伏棉球清潔頸部瘺口處,擦拭出新鮮創(chuàng)面,換碘紡紗條為康復新液紗條填塞壓迫咽瘺內口,局部加壓包扎,每日如法換藥1次。
1.3 護理 1)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從事護理工作30余年,曾任護理部主任,對失聲及自身形象難以接受,咽瘺的發(fā)生對其打擊更沉重,非常焦慮,我們耐心予以飲食指導,時常到床邊關心安慰?;颊呗l(fā)現自己不從事本科工作,有很大欠缺,逐漸對飲食、監(jiān)測血糖、注射胰島素等積極配合。2)體位的護理: 將患者床頭抬高15~30°,避免用力扭頭或抬頭等,以減輕患者切口張力。3)嚴格監(jiān)測并控制血糖:每日三餐前30 min、餐后2 h、睡前監(jiān)測血糖共7次,根據血糖監(jiān)測結果調整胰島素用量,將血糖控制在7~10 mmol/L之間。4)營養(yǎng)支持: 患者留置胃管,指導家屬準備營養(yǎng)齊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勻漿飲食。餐前15 min予以門冬胰島素注射,鼻飼前吸盡痰液。采用50 ml注射器經胃管推注法,每次15~30 min,鼻飼液溫度在38~40℃,每日鼻飼量1 500~2 000 ml,分次推注,患者未發(fā)生低蛋白血癥,體重于咽瘺后2周逐漸增加。5)防治感染: 嚴格限制陪伴探視,病室每日紫外線消毒1次。吸痰時先氣管套管,后口腔。氣管內滴藥、霧化吸入等操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及時吸出口腔、咽腔、瘺口周圍的潴留物,保持頸部敷料清潔、干燥。6)嚴格執(zhí)行鼻飼操作規(guī)則,減少操作帶來的胃部不適,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呃逆、嘔吐。囑患者少做吞咽動作,減少張力以利于吻合口愈合。
2 結果 患者經40 d的治療及精心護理,瘺口愈合,出院。
3 討論 喉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術后易發(fā)生感染及咽瘺,術前術后加強健康宣教控制血糖,有效的飲食指導以增加營養(yǎng)支持,提高免疫力,是防止咽瘺發(fā)生的關鍵。一旦發(fā)生咽瘺,采取有效的換藥方式,加壓包扎;嚴密監(jiān)測血糖,根據血糖值調整胰島素用量;加強心理護理及營養(yǎng)支持,積極防治感染等,可促進咽瘺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