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梅
天??h新華中學 甘肅天祝 733200
語文課應當是廣義的語言課。從表現(xiàn)形式來看,它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從使用范圍來看,它包括實用語言、文藝語言和科技語言。語文課應當十分重視語言教學。
所謂語言教學,是指在感受課文語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咀嚼、揣摩、領悟課文語言所蘊含的內在含義的教學活動。語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什么呢?人教社專家明確指出,中學語文中語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傳授語言基礎知識,培養(yǎng)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讀聽和說寫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夠理解一般文章和口頭語言的準確性、連貫性、嚴密性,能夠理解語言的表層含義和隱含意思,能夠鑒賞文學語言的形象性和含蓄性,使學生具有寫作和說話的準確、流暢、得體的語言能力;養(yǎng)成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良好習慣,具有一定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逼肺哆@段文字,筆者體會語言教學的基本任務有三點:一是傳授語言基礎知識;二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三是培養(yǎng)語言文化素養(yǎng)。筆者據(jù)此認為,語言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以思維為核心的語言能力的訓練上。那么,在教學中怎么落實這一“著力點”呢?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备星槔首x又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而進行的,使學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于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符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說明已經(jīng)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讀出了語言的韻味。朗讀體味語言能力的方法主要有演讀配合法和動作表情并茂法。
所謂“演讀配合”,其一就是要邊讀邊演,通過表演簡單的舞蹈、舞臺動作,讓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體會,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一般適用于簡短的詩歌,即《金色花》《紙船》等課文;其二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或學完課文后,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適合童話故事式的課文,如《皇帝的新裝》等課文。初中生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愛模仿、愛游戲、愛表演,可以通過表演動作和表演課本劇的朗讀形式來滿足他們的天性。學生在課本劇的情景影響下,既訓練了朗讀能力,又培養(yǎng)了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動作表情并茂法”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運用已掌握的文章寫作背景,如身臨其境地讀出文章的語氣和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一同進行的一種朗讀方法。學生為了能夠讀出語氣語調,配上合適的動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內化,提升為自己的感情體驗,再通過恰當?shù)恼Z調、豐富的表情表達出來,達到入文入情的境界。同時動作表情的運用還可以使朗讀者與聽眾的積極性提高起來,使看似枯燥單一的朗讀生動活潑起來。因此,在課堂中經(jīng)常運用動作表情并茂式的朗讀方法去創(chuàng)造朗讀的情景和氛圍,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而且能鍛煉和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和語文修養(yǎng)。
錢夢龍老師在教《論雷峰塔的倒掉》,講到結尾一段“活該”二字時,他先讓學生變換語調去讀,在熱鬧了一陣子后,他問:“誰讀出了味道?”一個學生立即站起來說:“‘活該’兩個字干脆有力、痛快淋漓,說明法海罪有應得!”錢老師說:“看,這‘味道’是讀出來的?!?/p>
《愚公移山》中有這樣兩段文字: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教學時可抓住這兩段文字的相似處和不同點,扣住“獻疑曰”——“笑而止之曰”,“以君之力”——“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且焉置土石”——“其如土石何”等關鍵語句,從句式、稱謂、語氣等方面反復比較。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愚公妻、智叟雖然都不同意愚公移山,但他們的態(tài)度是迥然有別的:愚公妻的態(tài)度是“獻疑”,表現(xiàn)出對愚公的擔心和關心;而智叟的態(tài)度則是譏笑和諷刺。通過語言比較,能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抓語言的比較訓練,不僅僅比較同一篇課文,也要比較課文之間的異同。通過比較,學生可以借助學過的課文來體會和理解新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從中感受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如《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課文要求學生理解“護官符”在文中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人物性格、表現(xiàn)主題思想所起的作用。教學中,教師聯(lián)系《孔乙己》進行情節(jié)發(fā)展的動因比較,效果事半功倍?!犊滓壹骸分卸啻纬霈F(xiàn)的“笑”,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迭現(xiàn)了不同的社會生活畫面,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人物性格,人物的悲劇命運和社會的愚昧病態(tài)就是通過這些“笑”展現(xiàn)出來的。而《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則由賈雨村為撈取升官資本而裝腔作勢地發(fā)簽捉拿薛蟠開始,到門子獻“符”情節(jié)便急轉直下。之后,“密室策劃”“徇情枉法”以及最后的“修書邀功”等情節(jié),全都因“符”的作用而步步發(fā)展的。所不同的是,孔乙己的“笑”構成一個促使人物悲劇命運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則以“符”作為人物的直接誘因。經(jīng)過“笑”和“符” 的異同比較,學生就能比較地理解“符”在《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的“動因”作用了。
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泛濫”“埋葬”真是匠心獨運,精妙無比?!胺簽E”一詞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物到處擴散”,是貶詞褒用。這里是無法操縱與控制的意思,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抑地想四下泛濫奔流,一發(fā)不可收拾。它比用“澎湃”“涌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表達作者極其強烈的思想之情。“埋葬”只用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歡笑已經(jīng)死去了嗎?是的,昔日飄蕩、回響在田壟的歡笑曾經(jīng)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fā)出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隨著“九一八”的到來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xiāng)的田壟間。這里用“埋葬”比“飄蕩”“回想”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就舉一反三理解了課文內容,訓練了語言能力。
《中國石拱橋》一文在介紹趙州橋時寫道:“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比绾卫斫馇擅罱^倫的含義呢?照字面意思講:巧妙,技術靈巧高明;絕,獨一無二;倫,同類,意思是形容技術高明,同類之中沒有能趕上的。但結合上下文來考查,“巧妙絕倫”的含義就不止于此,其含義有:1)制造奇特;2)設計富有創(chuàng)造性;3)橋身堅固;4)結構勻稱。這樣依境釋義,“巧妙絕倫”的含義就具體化了。
《我的老師》中有這樣一句:“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庇幸晃唤處熃虒W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蔡老師在信中是怎樣勸慰‘我’的呢?她可能會說些什么話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索后紛紛舉手。有的說:“蔡老師可能會說:‘小魏巍呀,別難過,你爸爸不是壞人,他在部隊里當了軍官,以后會叫你到部隊里去玩的?!庇械恼f:“蔡老師可能說:‘小魏巍呀,別太傷心,我?guī)湍闳ヅu那些同學,你要振作起來?!庇械恼f:“小魏巍,老師對不起你,你別再難過了,再難過你媽媽會傷心的?!庇械恼f:“魏巍,你是好孩子,你心清如水,老師理解你,你別怕。”學生的想象豐富多彩,合情合理。這種想象力的訓練,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