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杰 魏慶偉
作者:李艷杰,壽光市侯鎮(zhèn)三中(262700);魏慶偉,壽光市圣城中學(262700)。
隨著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認識到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已遠遠地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需求?!耙槐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能上課”的教育觀念早已轉變,取而代之的電教媒體早已運用到課堂上來。通過電教媒體的運用,能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且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密度,從而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整體優(yōu)化。下面談一談筆者對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優(yōu)勢的認識。
“激發(fā)情感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然而,有時單憑教師的語言、表情,學生情感難以“到位”。這時就可以恰當?shù)乩枚嗝襟w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與教學情境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發(fā)揮寓教于樂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知識。
如在講《春》這篇散文時,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春天給人的生機與活力,筆者從《春的旋律》中截取一段音樂,配上合適的圖片,頓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學生隨著這優(yōu)美的旋律和畫面很快投入課文所描繪的圖景之中。此外,利用生動的視頻,通過聽覺、視覺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動人的情節(jié),從而入情。再如教學《劉胡蘭慷慨就義》時,筆者先播放一段視頻,學生看完后被劉胡蘭的壯舉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于是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感受,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一種莊嚴而悲壯的情境之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啟發(fā)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皩W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教教材的興趣?!睕]有愉悅的心情、濃厚的興趣,學習就是學生沉重的負擔。而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猶如反哺食物,教師將有關內容、情感、思想咀嚼一遍,再讓學生重新咀嚼。這種簡單的講授方式,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枯燥無味,對語文的學習也毫無興趣可言,從而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的增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媒體技術可以以其獨特的形、聲、景觸動學生的心弦,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生動活潑的、喜聞樂見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能展示知識發(fā)生的過程,促進學生拓展發(fā)散性思維,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使學生記憶深刻、理解透徹,形成新的認知模式。多媒體教學可產生優(yōu)良的視聽效果,因為人的視覺和聽覺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教學中,筆者經常選用視和聽這一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如講授《口技》時,筆者通常找一段口技表演的視頻,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從而引發(fā)濃厚的興趣,達到較佳的學習效果。
再如《濟南的冬天》一文描繪了一幅奇特的冬景:這里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利用多媒體學生對濟南的冬天那種奇特的美所陶醉,從而涌動著對美的贊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課文中的難點,往往也是學習中的重點,學生如果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就會影響對整篇文章的把握。一節(jié)課上得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有無突出教學重點,有無突破教學難點。語文教學僅借助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的?,F(xiàn)代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變困難為容易,更易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多媒體通過提供生動、感性的材料,有利于學生對難點的突破。在講授小說、戲劇等課文時,單憑教師一個人在臺上講解,就算使盡混身解數(shù),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也難以完全將情感表達出來,因而學生總是覺得課文枯燥無味,提不起精神。但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專業(yè)演員表演的逼真性,以及專業(yè)演員語言的恰當唯美性,能將學生的情感細胞都調動起來,學生就會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時而緊張時而激動起來,觀看的過程中他們會時而拍手,時而大笑……他們會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本的內容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從而明白人生的哲理,體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課堂上教師無法顧及的細節(jié)或者難以突破的重點和難點都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實現(xiàn)。
例如,在講解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一課時,如果單純依靠課文,學生就會缺乏對故事的整體把握,像安東尼奧為什么要向夏洛克借款,夏洛克為什么對基督教徒懷著刻骨仇恨,非要置安東尼奧于死地,雙方到底誰才是正義的,這些僅僅靠課本中解釋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影片片段,再來學習課文中的內容,就可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對人物理解也更全面、透徹,課堂效果也就更明顯。
在低年級的學生思維中,形象思維占了很大的優(yōu)勢,無意注意為主,喜歡直觀、生動的感性材料。教師可抓住學生思維的這一特點,巧用多媒體,豐富學生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學習《白求恩》之前,先讓學生看電影《白求恩大夫》,對文中所寫白求恩同志“毫無自私自利”的精神就不再感到抽象了。再在學習《雷雨》之前,先看適量的視頻,然后讓學生討論,教師再進行講授,這樣學生對周樸園的人格的虛偽,就會有入木三分的理解。所以多媒體在豐富認識的同時,對于學生學習課文的語言,增強語感,加深理解都會有很大益處。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強化教學過程的民主性和開放性,使教師寓教于愉悅中,使學生在愉悅中求知識,力求讓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扎實。但是只有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如議論文教學、閱讀教學等,如果全部使用多媒體,不但加重了教師制作課件的負擔,而且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手段,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應根據(jù)教學內容而定。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既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又要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善于啟發(fā),因勢利導。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包括問題、案例等,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思維,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相關知識的學習情境中;通過反思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把當前學習的內容與已有的知識加以聯(lián)系,并認真地思考,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且要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復雜而有趣的藝術,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語文教學觀念和方式正在發(fā)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信息時代的知識爆炸使語文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大膽利用高科技,不斷挖掘人類智慧的潛能,促進我國語文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優(yōu)化,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1]李克東,謝幼如.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2]張素霞.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J].成才之路,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