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瀟瑩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步伐也逐漸加快。教師的教學應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的指導,應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教育技術裝備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可以把那些理論性強的知識進行直觀化、形象化展示,有效解決教學難點,積淀學生體育素養(yǎng),注重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思想。這樣會使小學體育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實現(xiàn)“在樂中學,在玩中學”,提升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伴隨教育技術裝備的推廣與普及,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大型比賽的視頻、進行技術指導的光盤,或者通過網(wǎng)絡學習,通過電視媒體、社會生活等方式學習體育知識,全方位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特別是讓小學生通過觀看國家級或國際級賽事上的頒獎視頻,大大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有專業(yè)特長的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刻苦訓練,實現(xiàn)自主學習,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訓練狀態(tài),從中體驗學習體育的快樂,使學生愛上體育課,愛上體育運動。這也是體育教學現(xiàn)代化的一個教學目標。
如在進行體育發(fā)展史、體育常識性知識和純理論知識的教學時,不是照本宣科,夸夸其談,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記憶,而是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通過網(wǎng)絡、圖書進行自學,把找到的資料在課上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交流展示,遇到問題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解答、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如在了解有關體育運動場所和器材的具體數(shù)值的教學時,如小學標準操場一周的長度、乒乓球臺面的尺寸、小學籃球場地的大小以及籃板的高度、現(xiàn)用乒乓球和籃球的直徑等,都可讓學生上網(wǎng)搜索或去圖書館查詢相關信息,進行自主學習或者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對每項數(shù)據(jù)或者參數(shù)有個全面的了解。這樣教學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把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落到實處。
此外,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新授課時,盡最大可能優(yōu)化教育技術手段,為小學生設置體育學習情境,拓寬學習思路,激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僅能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學會很多課外體育常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科學落實小學體育新課標理念。
在新課程背景下,結合網(wǎng)絡媒體等課程資源,根據(jù)學生的不同需求,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己實際的訓練計劃。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明確要求。所以教師在為學生設計目標時,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輕易達到,要設計可塑性強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刻苦努力達到自己的理想成績,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喜悅,從而提高體育訓練的實效性。
如在進行跳長繩、跳短繩、短跑、乒乓球投準、原地顛乒乓球、立定跳遠等項目的訓練時,為培養(yǎng)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動作協(xié)調性,提高技能技巧,提高訓練成績,對學生進行定期測試,記錄的數(shù)據(jù)主要是測試時間、測試項目、測試結果等。把這些數(shù)據(jù)輸入EXCEL文檔中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分別生成測試時間——成績,測試項目——成績的折線圖。師生通過對圖形分析,結合自己的情況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讓學生體驗到進步的快樂,從而更加促進體育成績的提升,為學生學好體育樹立自信。
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準確、生動的講解,正確的示范,或利用幻燈片、三維動畫等演示方法解決教學難點。在練習時還要注意教學方法、手段的采用,以生動的令人信服的實例來啟發(fā)、教育、引導學生,真正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在給學生演示的過程中,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悟能力。
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行正是在暑期,于是筆者提前給學生留了假期作業(yè),讓學生在家注意收看奧運會的主要賽事,及時做筆記,注意觀察體育比賽的規(guī)則和參賽技巧;開學后至少能說出10個項目的冠軍得主,并能說說他們的簡單事跡,還能模仿項目動作,開學時將舉行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大部分都能觀看體育賽事,并能模仿簡單的技術動作,雖然不太規(guī)范,但在學生的印象中對此項目已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而且還激起了體育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簡單的動作可完整練習,復雜、有難度的動作必須進行分解練習,最后組合形成完整的動作,有效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使體育課堂教學也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帶著學生按照課前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進行授課,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基本是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的新知,根本涉及不到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優(yōu)質課程資源,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就有助于幫助學生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提高小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自編團體操”的訓練中,過去沒有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時,學生很難快速準確地掌握各種動作的要領,尤其是連續(xù)性強的動作。教師不可能把每個環(huán)節(jié)、動作要領一一示范到位,更不可能時刻停留在某個動作上,只能是一連串地完成整節(jié)體操內容,讓學生觀察其中的過程動作,學生很難理解到位,學習效果較差。教師課前把示范動作錄制成視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范例,把需要強調的技術動作或要領逐拍地展示給學生,同時用彩色的文字加以提示,對有的拍節(jié)甚至可以暫?;蛘呋胤拧_@樣教學,就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輕松掌握動作要領,有效解決教學難點。
好奇心和提出質疑是小學生的天性,是小學生探索新知的動力。帶領學生觀看教學有關的運動項目,提出問題:跨欄時的擺動腿動作是什么樣子的?腿為什么要彎曲?擲實心球怎么扔扔得遠?等等。教師提出問題后,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體育比賽的視頻或者是教學講解的光盤,對關鍵的動作進行暫停處理,使學生更容易看清動作的要領和技能技巧等。通過認真觀察,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連說帶模仿,雖然說不出所以然,但會模仿。這樣,在他們的腦海中記住了“跨欄的擺動腿是彎曲的,實心球扔得遠需要腿、手和腰部一起用力”等初步印象。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模仿和創(chuàng)作的好奇心,使學生能產生積極訓練的動機,從視頻范例或講解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共同解決,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體育課堂教學應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結構,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使體育教學的各項目標落到實處,綜合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
[1]杭衛(wèi)芬.試談多媒體技術與體育課堂的整合[J].新課程:小學,2012(10).
[2]鄭敏.淺析籃球教學中學生觀察與模仿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世界:學術版,2009(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