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夏玉兵 宮深謀
開封市腫瘤醫(yī)院,河南開封 475003
腦轉移廇系指原發(fā)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轉入顱內,大多慢性起病,但病程進展迅速。大多數患者有惡心、嘔吐、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的癥狀,對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時間危害極大。為探討三維適形調強放療聯(lián)合福莫司汀治療腦轉移瘤患者的臨床療效,該研究選取2008年1—8月該院住院58例腦轉移瘤患者,采用三維適形調強放療聯(lián)合福莫司汀化療治療,現報道如下。
入組的58例患者均為腦轉移瘤的初治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單純放療組(單放組)28例和福莫司汀同步放化療組(放化組)30例,兩組資料包括性別、年齡、KPS評分,病理類型,遠處轉移、既往化療,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KPS評分≥70分,病灶均經腦CT或MRI 證實,血常規(guī)、肝腎功、心電圖均正常,無放療、化療禁忌癥。
患者隨機分為單放組和放化組,兩組采用直線加速器(西門子Primus) 6MV 光子線連續(xù)放射治療,放化組于放療同期給予靜脈滴注福莫司汀208 mg/m2,1 d,放療結束后28 d 給予1個周期輔助化療,福莫司汀化療4 周期。在治療期間所有病例依病情變化使用甘露醇以及地塞米松進行脫水治療?;熗瑫r根據血象變化及時給予升白細胞治療,并必要時加用止吐治療。
腦CT或MRI,血常規(guī)、肝腎功、心電圖、胸部CT、腹部B超或CT 等,治療中觀察有無血液血毒性、惡心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根據CT或MRI,評價療效。
近期療效依據治療前或者治療后2個月CT或MRI 的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均在治療前、中、后檢查肝腎功能,每周血常規(guī)進行復查1次,記錄不良反應,根據WHO 實體瘤近期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1]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SD),病變進展(NC)。放療急性不良反應按RTOG 標準[2]進行評定,化療毒性根據WHO 抗癌藥物不良反應的分度標準進行觀察評價,分為0~Ⅳ級。
數據采用SPSS15.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從每例患者治療開始隨訪,到患者死亡、失訪或者隨訪結束,隨訪1次/月。
治療結束后2個月,對兩組患者分別評價客觀緩解率。放化組中,達到CR 者8例,CR 率為28.57%;達到PR 者12例,PR率為42.85%;5例為穩(wěn)定,占17.86%,3例出現進展,占10.71%。放療組評價為CR 者6例,CR 率為20.0%;達到PR 者10例,占33.33%,10例為穩(wěn)定,占33.33%,4例出現進展,占13.33%。放化組的客觀緩解率明顯優(yōu)于單純放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
放化組的中位生存期為12.0個月,單放組的中位生存期為8.5個月。兩組組間生存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放化組優(yōu)于單放組。
在放化組,出現6例3級低白細胞血癥,6例3級貧血,以及8例3級以上低血小板血癥;單放組的血液學反應則均在2級以下,兩組在血液學方面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放化組8例患者發(fā)生2級以上的頭痛,對比放療組有5例,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組患者中,并未發(fā)現肝、腎以及心臟的相關毒性,也沒有患者因相關的不良反應致使減量化療藥物,可見福莫司汀耐受性良好。
自從有作者報道全腦放射治療可給患者帶來好處以來,全腦放療為腦轉移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方式,不僅能改善腦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而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出現的立體放射治療是一種新的放療方式,立體放射治療后轉移瘤縮小明顯,而周圍腦組織損傷體積較小,出現晚,其對于小的腦轉移灶能夠得到很好的劑量分布和控制率。該研究采用的是三維適形調強放療是立體放射治療較為先進的一種治療方式。
福莫司汀是亞硝脲類抗腫瘤藥物,脂溶性較好,作用是使細胞內的DNA 降解和合成受阻,同時也影響RNA 和蛋白質合成,除使S期細胞受損外,其他各期細胞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損,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其化學結構特性使其易于通過血腦屏障,可誘導處于G0期的腫瘤細胞向S期轉化,提高放射抵抗腫瘤細胞的反應性,提高了放射治療的療效[2],化療藥物和放射線具有協(xié)調增效作用,可進一步提高療效[3]。
該試驗采用三維適形調強放療配合福莫司汀單藥化療,放療結束后再行化療的治療方式??梢钥闯觯呕M客觀緩解率明顯優(yōu)于單放組(P=0.023)。且該試驗中,放化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12.0個月,單放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8.5個月,各臨床試驗對比發(fā)現優(yōu)于部分文獻報道的試驗結果,可能與該試驗中選取患者KPS評分≥70分,且多數患者并未合并腦外轉移有關。雖然放化組的總生存期優(yōu)于放療組,但該中位生存期仍不能令人滿意。在不良反應方面,放化組血液學毒性與單放組相比有明顯差異,但經對癥處理均能完成相關治療。文獻報道[4],骨髓抑制通常在接受過化療的患者中更為常見,定期進行血象隨訪非常重要。在該試驗中放化組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提示放化結合有可能改善腦轉移瘤患者的治療現狀。但本試驗中所搜集病例數較少,尚待開展大宗的臨床試驗以進一步證實放化結合對腦轉移瘤患者的作用。
[1]姜文齊,孫曉非,張力,等.實用腫瘤內科處方用藥手冊[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3:518-528.
[2]Mingione V,Oliveiva M,Prasad D,et al.Gamma knife surgery for melanoma metastases inThe barin[J].l J Neuorsurg,2002,96:544-551.
[3]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3(12):305-308.
[4]Frenay M,Giroux B,Khoury S,et al.PhaseⅡstudy of fotemustine in recurrentsupratentorial malignant gliomas [J].Eur JCancer,1991,27:85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