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Ci指數(shù)的衡陽市干旱及其變化特征分析

    2013-01-19 03:06:14劉蘭芳陳春燕周益平袁欽飛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衡陽市氣象降水

    陳 濤,劉蘭芳,陳春燕,周益平,袁欽飛

    (1.湖南衡陽市氣象局,湖南 衡陽 421001;2.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10002;3.湖南祁東縣氣象局,湖南 祁東 412003)

    0 引 言

    干旱是全球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隨著經濟迅速發(fā)展、人口快速增長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干旱有進一步加重趨勢[1-2]。對于干旱歷年變化規(guī)律及其發(fā)趨勢,專家開展了廣泛研究[3-8]:趙俊芳在分析濕潤指數(shù)后發(fā)現(xiàn),未來40a中國氣候總體上呈暖干趨勢;侯威在分析中國極端干旱事件時發(fā)現(xiàn),我國的極端干旱事件與青藏高原氣溫密切相關,同時氣候變化在時間尺度上具有350a左右準周期;商彥蕊認為,干旱不等于旱災,在時間與空間分布上,旱災往往與干旱脆弱性分布一致,而不與自然降水分布一致。

    1997年美國氣象學會將干旱分為四類即氣象干旱、農業(yè)干旱、水文干旱和社會經濟干旱。就氣象干旱而言,它指某時段內,由于蒸發(fā)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xiàn)象。對氣象干旱的定量化研究,離不開干旱指數(shù)。張強等[9]在制定《氣象干旱等級》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了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相對濕潤度指數(shù)、標準化降水指數(shù)等5種單項氣象干旱指標及一項綜合氣象干旱指數(shù)(Ci)。其中,Ci指數(shù)同時考慮了降水和蒸發(fā)能力因子,與單純利用降水量的干旱指數(shù)比較具有較大優(yōu)越性[8],成為目前國內干旱監(jiān)測和評估業(yè)務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本文基于衡陽市各觀測站的日平均氣溫及降水資料,計算其Ci指數(shù),以期用定量的方法分析近53a衡陽市的干旱特點及變化規(guī)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及說明

    本文利用衡陽市7個觀測站(衡山、衡陽縣、衡陽市、衡南、祁東、常寧、耒陽)1960年—2012年逐日氣溫、降水量統(tǒng)計各站Ci指數(shù)并求平均。季節(jié)定義為:1月、2月及上年12月為冬季,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參照國際通用標準,Ci指數(shù)氣候值基于1981—2010年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所得,各站逐日氣溫、降水量值通過了湖南省氣候中心質量控制。

    1.2 統(tǒng)計方法

    1.2.1 Ci指數(shù)計算

    本文參考《氣象干旱等級》國家標準(GB/T 20481-2006)[9]中Ci計算方法,利用近30d(相當月尺度)和近90d(相當季尺度)降水量標準化降水指數(shù),以及近30d相對濕潤度指數(shù)綜合得出,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30、Z90分別為近30d和近90d標準化降水指數(shù)SPI;M30為近30d相對濕潤度指數(shù);a為近30d標準化降水系數(shù),平均取0.4;b為近90d標準化降水系數(shù),平均取0.4;c為近30d相對濕潤系,平均取0.8。通過公式(1),利用前期平均氣溫、降水量可以滾動計算出每天Ci值。根據(jù)Ci值劃分各氣象干旱等級,見表1。

    表1 綜合氣象干旱指數(shù)(Ci)等級

    1.2.2 干旱頻率

    利用衡陽市近53a來逐日Ci指數(shù),采用公式(2)計算干旱發(fā)生頻率(P):

    式中n為近53a中有干旱發(fā)生日數(shù),即出現(xiàn)輕旱及以上干旱等級的發(fā)生日數(shù);N為資料樣本總個數(shù),即近53a總日數(shù)

    1.2.3 干旱頻率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

    對歷年干旱頻率變化規(guī)律采用線性傾向率分析,突變分析采用Mann-Kendall(簡稱MK)檢驗,具體方法可參考文獻[10-14],本文不再贅述。

    2 各等級干旱日頻率

    2.1 輕度及以上干旱頻率(Pd)

    圖1a為1960—2012年輕度及以上干旱日發(fā)生頻率(簡稱Pd,Ci≤-0.6)的年變化曲線,整個曲線變化分為三段,1960年代初至1970年代后期及1990年代前期至2010年代為劇烈變化期,其特點是Pd值變化頻率快,幅度大。1980年代為相對穩(wěn)定期,曲線變化幅度小,波動頻率不大,Pd值相對穩(wěn)定。53a平均Pd為24.6%,氣候值為24.4%。對變化曲線的線性傾向率分析顯示,近53a來Pd呈極緩慢增多趨勢,每10a增大0.347%,但這種變化未通過r=0.1的顯著性檢驗。

    圖1b~e分別是1960—2012年冬、春、夏、秋四季Pd年變化曲線,平均Pd值分別為13.0%、9.8%、35.6%和40.0%,秋季Pd值最大,春季最小。對四季線性傾向率分析結果顯示,冬季和夏季呈微弱下降變化,每10a分別下降0.077%和2.297%。而春、秋季Pd值為上升的,每10a分別上升了0.781%和2.966%。由于春、秋季Pd上升較冬、夏季減少更為明顯,導致年Pd值呈上升變化。同樣,四季Pd曲線的傾向率變化均也未通過r=0.1的顯著性檢驗。

    在各季節(jié)Pd曲線變化中,冬季(圖1b)相對平緩;夏季(圖1d)變幅較大,從其5a滑動平均變化可以看出,有10~15年左右的變化周期;春季Pd曲線在1980年代之前,有周期性的干旱變化,之后周期變化不明顯,但變幅有逐漸增大趨勢;而秋季變幅大,且無明顯規(guī)律。

    2.2 重、特旱頻率

    衡陽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農業(yè)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嚴重干旱區(qū)[15]。由于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現(xiàn)已建設了較為完備的水利設施,通常輕、中等程度干旱對其影響較小,但重、特旱出現(xiàn)時,受災將十分嚴重。在以下分析中,重點對重、特旱出現(xiàn)頻率予以討論。

    2.2.1 重旱頻率(Pz)

    重旱頻率是指重旱日(-2.4<Ci≤-1.8)年出現(xiàn)頻率(Pz),期間土壤出現(xiàn)水分持續(xù)嚴重不足,土壤出現(xiàn)較厚的干土層,對農作物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較嚴重影響[9]。近53a衡陽市Pz為3.1%(圖2a),其中最高值為14.0%(1992年),其次為11.2%(2007年),另有3a未出現(xiàn)重旱(1975、1993、2002年),占總年數(shù)的5.7%。對其線性傾向率分析發(fā)現(xiàn),53a間Pz呈極緩慢上升趨勢,每10a上升0.107%,其變化未通過r=0.1顯著性檢驗。有四個階段Pz波動較大,分別是1961—1967、1973—1982、1990—1993、2002—2012年,目前是Pz波動明顯期。

    2.2.2 特干頻率(Pt)

    特干頻率指特旱日(Ci≤-2.4)年出現(xiàn)頻率(Pt)。期間土壤出現(xiàn)水分長時間持續(xù)嚴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等[9]。1960—2012年平均Pt為1.2%(圖2b),較Pz下降了1.9%。從歷史情況分析,Pt最高為7.1%(1966年),其次是5.8%(2011年),53a間有12a未出現(xiàn)特旱日,占總年份的22.6%。線性傾向率分析表明,Pt為每10a上升0.066%,較Pz增幅偏小。從時間變化分析,Pt波動較大有兩階段,第一段是1962—1967年,第二段是2002年至今,其它時期出現(xiàn)頻率較小,且波動幅度不大。

    圖3 1960—2012年衡陽市重、特旱頻率年變化疊加圖(細線為重旱,粗實線特旱)

    對Pt及Pz曲線疊加(圖3)分析,大部分年份,兩曲線變化趨勢基本相同,在Pz值高的年份,其Pt也明顯偏高。通常而言,特旱是在重旱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在重旱偏多時,特旱出現(xiàn)頻率也加大。但也有例外,如1966年,由于旱情發(fā)展迅速,大部分重旱都發(fā)展為特旱,當年Pt為7.3%,Pz值為3.2%;另一種情況是重旱較多,而特旱較少。如1992年,其Pz、Pt值分別為14.0%和1.2%。

    2.3 Pd年代際及月變化

    2.3.1 年代際特點

    圖4為不同等級干旱日在各年代際(1960—2000年代)的出現(xiàn)頻率,其中圖4a為Pd的頻率變化,其在1990年代最?。?1.2%),2000年代最大(26.7%);重度干旱日發(fā)生頻率(圖4b)在1980年代達到低谷之后(2.5%),連續(xù)上升,在2000年代達到最大(1.5%);而特大干旱日出現(xiàn)頻率(圖4c)呈弧形變化,兩端高,中間低。由此可見,不同年代際干旱日頻率變化具有不同特點:1960年代是特旱日發(fā)生頻率相對較高;1970年代重干日發(fā)生頻率處于中等水平,特旱日減少;1980年代重度及以上干旱日發(fā)生頻率為歷史最低點;1990年代盡管干旱發(fā)生頻率較低,但重旱及以上干旱呈上升趨勢;2000年代則是不同程度干旱集中爆發(fā)時期。

    圖4 1960—2000年代年際衡陽Pd(a)、Pz(b)、Pt(c)變化曲線

    2.3.2 月變化特點

    圖5為衡陽市干旱日(圖4a)及重、特旱日(圖5b)月變化情況。從圖5a可以看出,1~4月,Pd值較小,期間最高發(fā)生頻率為10.8%。自5月開始,其發(fā)生頻率直線上升,8~10月達到峰值,分別為44.2%、44.6%和44.8%,其后又快速下降。圖5b為重、特旱日變化曲線,1~5月,兩曲線變化基本相同,在低位徘徊,6月及以后,兩者差距明顯增大,Pz上升十分明顯,11月兩者差距達到最大(5.6%)。

    從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Pd、Pz及Pt的月變化曲線存在明顯差異,這與各月降水量及氣溫高低有關。1~6月衡陽市雨水充沛,重、特旱日出現(xiàn)幾率小,但輕~中等程度干旱日時有發(fā)生。在6月底雨季結束以后,在7~9月有一段明顯的高溫少雨時期,蒸發(fā)量增大,氣溫迅速上升,干旱日發(fā)生頻率達到峰值。6~10月衡陽市降水整體呈減少趨勢,8月受臺風等天氣系統(tǒng)影響,其中雨、大雨及暴雨出現(xiàn)次數(shù)較7月分別偏多11.2%、14.6%和16.9%,由于干旱發(fā)生具有滯后性。故在9月的重、特干旱發(fā)生頻率明顯下降,但輕、中度干旱發(fā)生頻率仍未完成較高水平。秋季是衡陽市降水偏少時期,且氣溫較冬季明顯偏高,秋干物燥,導致10月Pz及Pt繼續(xù)上升。

    3 氣溫突變分析

    圖6為1960—2012年干旱頻率曲線MK突變分析結果。由于所以UF曲線均未突破±1.96線,表明近53a來,干旱增多或減少狀況未發(fā)生根本突變。圖6a為Pd曲線頻率MK分析結果,自1967年以后,其UF曲線就在0線附近波動,波幅變化不大,Pd值較為穩(wěn)定;Pz曲線(圖6b)的MK分析表明在1963—1966年重旱有增多趨勢,1967—1987年重旱發(fā)生頻率為減少,1987年以后,UF值在0線附近波動,表明重旱變化不明顯。圖6c結果顯示自1980年以后,UF值在0線以上波動,顯示出特旱頻率加大。

    4 結 論

    本文利用綜合氣象干旱指數(shù)(Ci)對衡陽市干旱分類并統(tǒng)計不同程度干旱的發(fā)生頻率及其年、季度變化情況,從統(tǒng)計角度量化分析了衡陽市的干旱特點及變化趨勢,其結果如下:

    (1)衡陽市不同程度干旱的發(fā)生頻率不同,Pd、Pz及Pt年平均出現(xiàn)頻率分別為24.6%、3.1%和1.2%。干旱日每年均有出現(xiàn),有94.3%和77.4%年份出現(xiàn)重旱及特旱日。近53a來,干旱、重旱、特旱日發(fā)生頻率呈略增多趨勢,為每10a發(fā)生頻率分別上升0.347%、0.107%和0.066%,主要表現(xiàn)為輕-中度干旱增多相對明顯,重旱次之,但這些變化未能通過r=0.1的信度檢驗。進入21世紀之后,干旱頻率變化加大,一旦有干旱出現(xiàn),重、特旱發(fā)生幾率增大。在通常情況下,在重旱偏多的年份,特旱發(fā)生頻率也增大,但也有例外。

    (2)在冬、春、夏、秋四季中,平均Pd值分別為13.0%、9.8%、35.6%和40.0%。曲線線性傾向率分析結果是冬季和夏季呈微弱下降變化,而春季和秋季上升,在Pd值大的季節(jié),其傾向率增大(減?。└鼮槊黠@。

    (3)在1~5月,各等級干旱均處于低發(fā)期,Pd值在8~9月達到最大,而Pt和Pz在9月以后達到較高水平。8月受臺風影響,衡陽市不同降水量級發(fā)生次數(shù)較7月增多,且量級越大,增大越明顯,由于干旱的滯后性,在9月的重旱及特旱發(fā)生頻率減少。重旱及特旱在1980年代出現(xiàn)頻率最低,2000年代最高。

    (4)MK突變分析表明近53a中,Pd、Pz及Pt曲線變化均未發(fā)生突變,但特旱UF值自1980年以后一直在0線以上波動,顯示出特旱頻率加大。

    [1]張繼權,李寧.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管理的數(shù)量化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茂松,李松,李育慧,等.中國近50年旱災災情分析[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3,24(1):7-10.

    [3]趙俊芳,郭建平,徐精文.基于濕潤指數(shù)的中國干濕狀況變化趨勢[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0,26(8):18-24.

    [4]袁文平,周廣勝.干旱指標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展望[J].地球科學進展,2004,19(6):982-990.

    [5]商彥蕊.河北省農業(yè)旱災脆弱性區(qū)劃與減災[J].災害學,2001,16(3):28-32.

    [6]商彥蕊.河北省農業(yè)旱災脆弱性動態(tài)變化的成因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00,9(1):40-46.

    [7]劉蘭芳,肖志成,周松秀,等.亞熱帶稻區(qū)旱災巨災風險形成機理及生態(tài)減災研究:以衡陽盆地為例[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33(3):91-94.

    [8]鄒旭愷,任國玉,張強.基于綜合氣象干旱指數(shù)的中國干旱變化趨勢研究[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0,15(4):371-378.

    [9]張強,鄒旭凱,肖風勁.氣象干旱等級.GB/T20481-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1-17.

    [10]王梓坤.概率論基礎及其應用[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76.

    [11]魏鳳英.現(xiàn)代氣候統(tǒng)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

    [12]尹云鶴,吳紹洪.1961—2006年我國氣候變化趨勢與突變的區(qū)域差異[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12):2147-2156.

    [13]魏鳳英,曹鴻興.中國、北半球和全球的氣溫突變分析及其趨勢預測研究[J].大氣 科學,1995,19(2):140-148.

    [14]陳芳,馬英芳,金惠瑛.高空溫度、高度變化特征及其與地面氣溫的相關分析[J].氣象科技,2005,33(2):163-166.

    [15]劉蘭芳.衡陽盆地農業(yè)旱災脆弱性研究[J].熱帶地理,2002,22(1):19-23.

    猜你喜歡
    衡陽市氣象降水
    氣象
    藝術啟蒙(2025年2期)2025-03-02 00:00:00
    氣象樹
    衡陽市德豐源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長江蔬菜(2021年19期)2021-11-16 01:24:30
    黑龍江省玉米生長季自然降水與有效降水對比分析
    黑龍江氣象(2021年2期)2021-11-05 07:07:00
    《內蒙古氣象》征稿簡則
    內蒙古氣象(2021年2期)2021-07-01 06:19:58
    衡陽市德豐源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辣椒雜志(2021年4期)2021-04-14 08:28:14
    為什么南極降水很少卻有很厚的冰層?
    家教世界(2018年16期)2018-06-20 02:22:00
    大國氣象
    降水現(xiàn)象儀模擬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
    衡陽市啟動“雙百工程”
    清远市| 靖远县| 南安市| 梧州市| 镇江市| 长治县| 湘阴县| 抚顺市| 汽车| 湛江市| 延吉市| 那曲县| 安吉县| 波密县| 高淳县| 康马县| 松阳县| 柳州市| 成安县| 韶山市| 关岭| 广德县| 南宁市| 花莲县| 鄂尔多斯市| 自治县| 策勒县| 高淳县| 景谷| 柳林县| 勃利县| 望城县| 重庆市| 秦皇岛市| 肇州县| 驻马店市| 莱州市| 文登市| 九台市| 神池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