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從四個角度(自我學習、教材、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探究了推進初中教學改革的方法,以求與廣大教師朋友共勉。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課堂教學 改革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8—0143—01
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筆者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jīng)被視為經(jīng)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xiàn)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 對自我學習的反思
教師間充分的對話交流,無論對群體的發(fā)展還是對個體的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均分”時設計了學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魚、分餅干、分蘋果等。在交流對話時,有的教師提出僅僅圍繞“吃”展開教學似乎很有局限。事實上,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要進行分配,教師可以適當擴展教學設計面。這樣開放性的討論能夠促進教師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把實踐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并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yōu)槭裁催@樣組織課堂教學;自己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自己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如果遇到偶發(fā)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可以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教益。
二 對教材的反思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改變教師為主體、專門講解的那種模式,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反思長時間的教學工作,筆者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給學生自主交流的時間多了,學生漸漸成了教室、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輔助學生的一個個體。在如何引導后進生學習方面還要繼續(xù)探討?!罢n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且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 對課堂的反思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nèi)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nèi)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好的教學備案和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應全面了解當前大的教學背景,在豐富自己知識與素養(yǎng)的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并對其進行分析和借鑒,如對于典型教學案例中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技術性分析,借鑒甚至延伸至好的課堂教學行為方法;典型教學案例中教學策略的布置,新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案例設計也值得去研究解讀并加以運用。每天教學任務完成后,作為教師應靜下心來反思當天的教學成果,找出并評比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仔細揣摩當天的教學過程:當天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并得到充分展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緊湊還是寬松,以后需如何調(diào)整;教學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教學內(nèi)容是否清新;當天的教學行為哪些做得好需要保持,又有哪些地方以后需要注意;學生學習積極性及課堂氛圍是否已被調(diào)動等,找出自己教學過程的優(yōu)缺點并做記錄。長期下來,教師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同時還在無形之中增長了教學經(jīng)驗,獲得一筆豐富的教學財富。
四 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輔助工具。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苯虒W方法有很多種,如講授式、啟發(fā)式、發(fā)現(xiàn)式、問題式等,當然也有許多輔助教學方法,如利用掛圖、模型、實物、小黑板、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有效教學方法的依據(jù)是學生的認知水平,面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反思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摸清他們最容易忽略卻富有教學價值的地方;從他們學習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從他們最無聊、最無味的地方入手。另外,每門課程都會有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并且課程也會有難易程度,對于學生有興趣、容易接受的地方,教師可以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用最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創(chuàng)造性、最利于學生各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最佳教學形式。課程設置基本上是由易入難,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課題引入太平淡,就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是例題習題的處理缺乏深度,學生不好掌握,可以層層深入、舉一反三,在同學們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盡量培養(yǎng)他們的集中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zhì)量也一定能夠提高。
五 總結
以上幾點是筆者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時的心得。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教師,應盡快適應,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難,應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jīng)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一個人的素質(zhì)高低決定了他之后的生存能力??傊處煹慕虒W價值不在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是自己所帶學生總體素質(zhì)的上升,作為教師,教授知識是必要的,但若能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做人、做事能力的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