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7歲的新加坡資深紀錄片制作人Siok Siok Tan(陳惜惜)萌生了兩個瘋狂的想法:一是接受朋友的創(chuàng)業(yè)邀請,做一個視頻網站;而另一個則是,拍一部Twitter紀錄片。
兩個瘋狂的計劃幾乎同時推進,Siok自己也沒料到竟然都能實現,更沒想到的是,后者竟然把自己這個近20年的傳統(tǒng)電視人給徹底顛覆了。
5月中旬的一個早上,記者在北京方家胡同46號采訪了Siok,這是她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所在地。她剛熬了一宿,與美國社會化電影發(fā)行公司distrify討論如何發(fā)行《twittamentary》(推特傳記)。
歷時兩年,利用Twitter征集故事,發(fā)動推友主動提供線索素材,參與影片的拍攝、制作、放映和發(fā)行, “Twitter”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紀錄片的拍攝、制作和發(fā)行,Siok稱《twittamentary》為全民參與的“眾包劇”。
《twittamentary》在美國、英國、德國等全球8個國家放映了45場,已經有英文、中文和西班牙文三個版本,這些均由全球各地的推友自發(fā)組織完成。這部以Twitter為題材、又以Twitter為工具的社交紀錄片引起了全球很多文化組織的關注,被英國國家媒體博物館選為“線上生活”展館開幕片之一,Siok還應邀參加了臺北2012年遊牧影展。
而對于Siok來說,《twittamentary》是她對Twitter這個新型社交媒體的一次探索,更是作為傳統(tǒng)電視人的一次自我探索。
一路拍、一路Twitter
拍攝Twitter故事的創(chuàng)意很偶然。2008年,Siok在北京的愚公移山酒吧放映自己拍攝的北京奧運會紀錄片《北京沸騰》,現場來了許多在Facebook上認識的人。“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社交網站的魅力?!盨iok驚嘆,這些人從未謀面,但都很友善、熱情地把她當朋友。
從那個時候起,Siok就開始想拍一部關于互聯(lián)網改變生活的片子,而后來玩Twitter的體驗讓她決定以“Twitter”為主角。
2009年6月,Siok開始找人搭建網站twittamentary.com,8月網站正式上線。Siok開始透過Facebook、Twitter、Youtube在網絡上聚集人氣,征集故事。
“紐約有一位名叫Geo Geller 的藝術家,在網上看到我的創(chuàng)意之后,表示愿意和我一起實施?!盨iok說,幾次網絡交流,這位從未見過面的藝術家就成了她的搭檔。
經過幾個月的收集與篩選,Siok征集了超過100個Twitter故事,同時透過Skype聊天采訪了五六個Twitter用戶,雖然不夠充分,但她還是決定去冒一次險,因為她收到了一個Twitter大會的邀請,這個叫“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的美國民間組織將于11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Twitter大會。Siok現在想起來覺得有點好笑:“他們看到我的紀錄片創(chuàng)意,便邀請我到大會上做演講,但那時我還沒開拍呢!”
2009年10月底,她從新加坡飛到紐約?!暗郊~約時,我心里非常忐忑,因為之前和geogeller一直針對觀點與創(chuàng)意吵架,并且我從來沒見過他,很擔心他會退出。”經過內心的反復掙扎后,Siok還是按原計劃只身一人飛到美國,“我需要先給出自己的真誠”。
幸運的是,這位紐約藝術家信守了諾言。他倆從紐約出發(fā),橫跨美國向洛杉磯進發(fā),沿路拍攝Twitter的故事。三個星期之后,所有的拍片工作完成了。雖然短暫,這3個星期也給了Siok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我是一路走、一路拍、一路發(fā)Twitter,一路征集。一路下來,我企圖說服全世界的陌生人幫助我做片子。” Siok興奮地分享其Twitter之旅。
在紐約,在當地推友的帶領下,Siok來到一個Twitter聚會。整晚的聚會,Siok都拿著攝像機拍攝采訪,聚會上的人也不躲避,有的甚至當起Siok的介紹人,并協(xié)助拍攝。
Siok有些詫異,在電視的世界里,不可能有人無緣無故、如此輕易地答應拍攝,需要事前做很多溝通。拍片子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很多操作細節(jié)沒有一個團隊完全搞不定。而這一次,她卻一個人完成了。在后來的3個星期中,這種奇妙的拍片感覺Siok也常常觸摸到,一直讓她興奮不已。
Siok離開紐約,乘坐大巴前往芝加哥,路上開始發(fā)twittee征集當地的推友故事。很快,不少人給她回復。在推友的推薦下,Siok去了正在舉辦的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慶。
在芝加哥這個Twitter重鎮(zhèn),Siok親身經歷了一部妙不可言的“美國大片”。周年慶是一個盛大的聚會,除了尋常的推友們互相認識、介紹外,后來還有一場芝加哥最流行的即興表演比賽。
聚會上,她遇到了在芝加哥交易所工作的@allanschoenberg Allan Schoenberg , 他建議Siok到交易所拍攝交易員如何使用推特分享信息。第二天一大早,Siok就去了芝加哥交易所,拍了交易員@ReganPTX Richard Regan 的工作狀態(tài)。
在芝加哥,Siok還拍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紀錄片中最重要的主角—流浪女@padschicago。
在見到@padschicago時,她已經流浪4年,無家可歸。@padschicago一無所有,但擁有一個Twitter賬號,有幾百個粉絲。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在路邊停下來和她講話。她通過發(fā)twittee與外界交流,她并不避諱自己是一個“游民”,并主動告訴別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的生活真相。不少推友成為@padschicago的粉絲,時常關心她的動態(tài),也會給她寄衣服、日用品等等。
Siok被她這種頑強的精神打動了,于是邀請她一同前往洛杉磯參加Twitter大會“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
在洛杉磯,一位作家給流浪女送去了一套參加Twitter大會的禮服,她們在Twitter上認識并互相關注。在“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Twitter大會上,@padschicago的演講很精彩,她的故事也成為Twitter大會的最佳故事。這次偶然的經歷讓@padschicago變得更加積極,覺得“自己想要找到一個住的地方和一份工作,開始積極、樂觀的生活?!?/p>
在“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上,Siok獲得了更多twiitter故事。一位并不富裕的女藝術家在一次Twitter聚會上把Mac電腦弄丟了,她沮喪地在Twitter大會上發(fā)了條消息,后來,當地的推友們主動捐錢,給她買了一臺新的蘋果電腦。
Twitter是什么?
三周的美國Twitter之旅,Siok貼身感受了美國狂熱的Twitter文化。
“在美國,Twitter和Facebook就像蘋果和PC,沒有人會炫耀自己有一臺PC,但會炫耀有一臺蘋果。”Siok說,Twitter的粉絲都是忠實粉絲,大家在線上與線下的互動、交流也非常頻繁。
當她來到拍攝的第一站紐約時,整座城市對Twitter的狂熱讓她十分驚訝。在紐約,每天晚上都有以Twitter名義舉辦的聚會,每個人都在慶祝Twitter帶來的奇妙新世界。聚會主題也多種多樣,有的交流使用Twitter的心得、傳授Twitter使用技巧,有的討論Twitter對體育、文化、藝術的影響。
聚會之前,大家互不相識,但第一次見面,卻都很熟絡。Siok清楚地記得一位推友對她說:“我也感覺很奇妙,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大家卻真誠相對,擁有像兄弟姐妹一樣的愛?!?/p>
在后來的旅途中,Siok也親身經歷了一件非常感動的事。當時她和geogeller正在去丹佛的大巴上,當時已近午夜,Siok擔心趕不上長途車,于是在Twitter上發(fā)布了一條消息分享自己的困境。1個小時后,一位熱心的推友驅車來接他們,并熱情邀請他們去他家住宿。Siok在最后一分鐘趕上了最后一班長途車,但這位熱心的推友至今讓她難忘。
Siok在YouTube上找到《Twitter之歌》視頻,并且透過Twitter結識了一個來自英國的說唱歌手。Siok問他,為什么人們如此狂熱地喜歡Twitter?那個歌手吟唱道:“在Twitter找到了能夠共同理解的人,從此便有了更多的聯(lián)系。我再也不會害怕與關注的人失去聯(lián)系。人與人打招呼再也不用談論天氣,而是談論你發(fā)的Twitter。過去的那些朋友,再也不聯(lián)系了?!庇押玫泥従硬辉偈俏锢砩献≡诟舯诘娜耍欠窒韾酆?、有共同興趣的人,這便是Twitter。
見證了全球各地人們對Twitter的狂熱,Siok重新回到原點,追問自己拍攝這部紀錄片之初想探索的原始命題—Twitter是什么?“每個人都在Twitter上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雖然Twitter不能替代衣食住行,但整個世界的人可以用Twitter在一起孤獨?!痹诩o錄片的最后,Siok用一個在睡夢中死去的推友故事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Twitter不僅是在發(fā)信息,而是不斷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在與別人的聯(lián)系中深化了社區(qū)的意義?!盨iok說,“從網絡開始,大家會開始關心對方。很多人在新加坡轉機、來北京都會來找我。在Twitter上久了,大家就成了真正的朋友?!?/p>
Siok很感謝那些幫助過自己的推友。“除了創(chuàng)意,我擁有的只是勇氣,然后用這個勇氣去打動所有的陌生人。”Siok說,“我走到每個地方,都會得到未曾謀面的熱心推友的幫忙,這讓我很快加入當地的Twitter圈子,并能夠從中發(fā)現好的故事?!?/p>
眾包的全民劇
最讓Siok興奮的是,作為傳統(tǒng)電視人,她真正觸及了社交媒體之于傳統(tǒng)媒體的顛覆性改變?!懊總€階段,《twittamentary》都有不同的人來創(chuàng)作。整部片子像是一部即興表演的音樂。不同的人玩不同的樂器,但主旋律是一樣的?!?/p>
Siok認為,這就是互聯(lián)網的“眾包”(群眾外包)。最初只有一個核心創(chuàng)意,開源之后,不同的人會從自己的角度與核心創(chuàng)意結合在一起,然后這個創(chuàng)意就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東西?!伴_源的創(chuàng)作方式也讓角色發(fā)生了變化?!?Siok說:“觀眾可以變成制作人、Twitter上的好友可以成為演員、剪輯人員、影片放映員?!?/p>
“Twitter改變了電視節(jié)目制作的方式?!盨iok說,如果沒有Twitter,自己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在全球來尋找如此好的故事。并且,由于推友們的角色有多重,所以她能夠在3周內完成拍攝,而這在電視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2011年9月,《twittamentary》的第一版制作完成。Siok希望改變傳統(tǒng)紀錄片導演的“自娛自樂”,讓更多人給這部影片提出修改意見。于是,Siok又在Twitter上發(fā)布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很多人給了她回復,其中還有不少專業(yè)人士。
《twittamentary》的第一次放映由新加坡管理大學的一位傳媒專業(yè)教授組織舉辦。這位教授也是一名推友,自Siok有拍攝《twittamentary》創(chuàng)意起,就一直跟蹤采訪她,后來還將整個拍攝過程編寫成一部大學教材,教學生們如何使用社會化媒體進行創(chuàng)作。
《twittamentary》采用雙屏放映,一邊是影片,一邊是Twitter墻。每一次放映,Siok都會收集觀眾的反饋意見,并在接下來的新版本中修改。
“雙屏放映創(chuàng)意也是一次在測試放映中學到的。”Siok介紹,有一次放映,一位Geek主動提供了一個Twitter墻,大家邊看紀錄片,邊發(fā)Twitter,感覺很好,自那以后,每場放映就加進了Twitter墻。放映過程中,觀眾除了發(fā)表評論,還可以通過Twitter與演員、導演交流,分享某個場景的拍攝細節(jié),知曉劇中的男女主角們最新的狀態(tài)。
“這是一種別樣的體驗,之前觀看影片都沒有過?!盨iok認為,正是這種互動性讓《twittamentary》真正實現了社交化。
這種深度互動也改變了影片中主角們的生活。在片子拍攝完成一年之后,無家可歸的流浪女@padschicago在推友的幫助下找到了住所?!斑@距離她流浪已經5年了。”Siok說,通常流浪1年就很難改變命運了,但Twitter改變了這位流浪者的心理、改變了她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同。
“她在自己的Twitter頁面上寫自己是一個流浪者,也是Twitter的大會演講者、twittamentary紀錄片中的一個人物?!笨吹竭@個標簽的那一刻,Siok 說:“我非常感動這部片子帶給她這么大的意義,即使這部片子沒有別的影響力,能改變這個流浪者的生活也足夠了?!?/p>
從全球的巡場放映中,Siok亦體會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特點。新加坡人無時無刻不在談論飲食,德國人比較保守、看片子時幾乎不發(fā)Twitter,英國人喜歡批判,美國就相當多元。
Siok很慶幸自己當初無意識地選擇了美國作為《twittamentary》的拍攝地,因為只有在多元的美國文化中才能找到好故事。美國的互聯(lián)網文化是比較信任、開放的。Twitter有熱絡的線下聯(lián)絡圈子,大家經常聚在一起討論Twitter對各行各業(yè)的改變,彼此之間也樂意分享,并敢于在鏡頭面前表現自己。
最初,Siok的腦海中有一個全球性紀錄片的輪廓,但并不清晰。隨著《twittamentary》已經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等全球8個國家上映了45場,Siok亦感覺到它的全球價值。她告訴記者,《twittamentary》的英文、中文版本已經出爐,未來還會有西班牙文、法文等版本。
我是互聯(lián)網人
“拍完這部片子,我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Siok很激動地告訴記者,這一次是顛覆式的體驗。
現在她不再認為自己是電視人,而覺得是互聯(lián)網人,雖然所有的線下朋友都還是電視人。她對自己發(fā)生的這些變化有些驚訝,她清楚地記得自己當初只是對互聯(lián)網充滿好奇,想學習一些新的拍攝經驗,并沒有想到自己會下定決心離開傳統(tǒng)電視業(yè)。
“不用Twitter的人,無法體會Twitter帶來的奇妙,亦無法知道《twittamentary》對我的改變?!?/p>
“互聯(lián)網顛覆了電視,帶來了方法上的改變,如制作方式、演員的挑選、播映形式、雙方關系的改變?!盨iok認為,雖然互聯(lián)網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很大沖擊,但是只要勇敢地去迎接它,傳統(tǒng)的媒體人必定能夠贏得新的機會。未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并不會消失,因為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會講故事、會選片的專業(yè)人才。
除了拍攝制作,Siok還打算用社會化電影發(fā)行公司distrify這種互聯(lián)網模式來發(fā)行《twittamentary》,雙方正在商談合作。每個使用者可以將影片嵌入到自己的Facebook、Twitter頁面中。只要有用戶轉發(fā)就可以獲得一些費用。
這已經不是“玩票”,Siok有更多的打算。在制作《twittamentary》的過程中,Siok于2009年7月成立了一家互聯(lián)網視頻公司動能之星(Kinetic ONE)。
動能之星的合伙人也是Siok在網絡上發(fā)現的?!白隽藠W運紀錄片之后,我在北京的老外圈里小有名氣。當時,有一個人想做互聯(lián)網視頻,于是就在Facebook上尋找,通過線上朋友的牽線搭橋,我們很快就聯(lián)絡上?!盨iok回憶說,當時自己也正打算嘗試互聯(lián)網,既然機會來了,那么就去試一試。于是,這兩個從未謀面的“好友”一拍即合。
動能之星是一家專業(yè)制作和發(fā)行視頻內容的網絡平臺,旗下?lián)碛信H藥?、?yōu)范兒、Bizlook和親子薈四大獨立頻道。9個月后,這個公司開始賺錢,現在動能之星給很多視頻網站提供片源。Siok 說,現在視頻網站把90%的錢都花電視劇上,但除了電視劇,網民還會有親子、時尚、運動的需求。
動能之星與《twittamentary》是同時啟動的。“我那時還‘僥幸’地想其中一個項目會在3到6個月中死掉,這樣自己就能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Siok說,幸好兩個都沒有放棄。
《twittamentary》拍攝之旅
2009年6月初開始開發(fā)Twittamentary.com
2009年8月中,Twittamentary.com上線,開始征集故事
擁有超過100萬粉絲的推特紅人和名旅游博客作者@adventuregirl( Stephanie Michaels)
第一時間分享了她的推特故事。
@geogeller [Geo Geller]建議去美國拍攝,雙方開始討論計劃
10月25日拉斯維加斯
尋找愿意接受采訪的色情工作者碰壁,@sioksiok 發(fā)了推特分享了挫折和失落的情緒,一位她不認識的推友建議和AV女優(yōu)@Mika_Tan Mika Tan取得聯(lián)系,和Mika Tan 在推特上相互關注了9個月后,透過Skype視頻完成采訪。
10月24日丹佛,科羅拉多
因有可能趕不上下一班長途車,可能被逼滯留在Denver. 在路途上發(fā)推特分享困境,推友@paulswansen Paul Swansen在將近午夜的時分,開車到長途車站接應我們。
2009年10月16日,@sioksiok抵達紐約
拍攝@jeffpulver Jeff Pulver 牽頭主辦的推特大會(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及一個紐約推友聚會,在會上公布橫跨美國的拍攝計劃,邀請現場的推特發(fā)燒友給予支持。
10月22日下午抵達,當晚拍攝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慶活動。
10.28洛杉磯
參加140 Characters Conference
2009年10月16日,@sioksiok抵達紐約
2009年10月21日晚上,@sioksiok和@geogeller啟程橫跨美國,連夜趕往芝加哥
從紐約往芝加哥途中,@ChicagoDiane( Diane Saucier )推薦拍攝當晚在芝加哥舉行的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 周年慶。@sioksiok透過推特與 Chicago Social Media Club主席@jwillie(Jeff Willinger)取得聯(lián)系。
周年慶上,遇到了在芝加哥交易所工作的@allanschoenberg (Allan Schoenberg ), 建議隔天早上到交易所拍攝交易員如何使用推特分享信息。
2009年10月23日上午,到芝加哥交易所拍攝交易員@ReganPTX ( Richard Regan) 的工作狀態(tài)。
下午采訪游民@padschicago( Anne Marie)
在紐約往芝加哥途中,由游民權益倡導者@hardlynormal Mark Horvath建議拍攝。
在離開芝加哥前,見到@ChicagoDiane 和她女兒@ChicagoJulia Julia Saucier , 并且向她道謝,因為她在我們的芝加哥拍攝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拍攝@TruckerDesiree Desiree Woods 女卡車司機以及她的愛犬 @TruckinDogKarma Karma Desiree Woods 的推特故事,這是在我們第一階段征集故事的時候,由推友@lonniehodge Lonnie Hodge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