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么埃及第一夫人,我希望人們稱呼我為娜杰拉姐姐或哈吉?!?月25日,就在穆爾西搬入總統(tǒng)府后第二天,穆斯林兄弟會網(wǎng)站上出現(xiàn)了他妻子的這么一則表態(tài)。哈吉,是對按伊斯蘭教法規(guī)定,履行了到麥加朝覲者的尊稱。50歲的娜杰拉首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時就強調自己的穆斯林身份,而且她總是身穿阿拉伯傳統(tǒng)長袍。
過去30年,埃及前第一夫人蘇珊一直以在西方受過高等教育、著裝時尚的形象出現(xiàn)。而娜杰拉沒上過大學,不佩戴珠寶,也不化妝,和蘇珊有著天壤之別。埃及人從未見過穆爾西這樣的總統(tǒng),也從未有過像他妻子娜杰拉這樣的第一夫人。在阿拉伯世界,穆爾西是第一個擔任總統(tǒng)的伊斯蘭教長。而埃及卻是在阿拉伯世界受西方影響最大、世俗化最深的國家。
1798年7月,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著名的金字塔戰(zhàn)役后占領開羅。同時被打開的,還有隸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埃及國門。此后,埃及又淪為英國殖民地,深受西方影響。法國人給埃及帶去了憲政意識,英國人幫助埃及人搞君主立憲。但國王最后被納賽爾領導的革命摧垮,在冷戰(zhàn)期間又確立了軍人權威。而如今,軍人強權卻又被革命打倒。然而,在埃及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絕大多數(shù)的選民都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兄弟會作為他們的一個精神支柱,上臺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對此,埃及《消息報》表示:“以伊斯蘭勢力上臺為標志,埃及將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競選期間,穆爾西就提出了一系列有關經(jīng)濟社會的改革主張,其中包括大力發(fā)展伊斯蘭銀行體系,逐步取代現(xiàn)有高盈利的銀行機構。5月13日,穆爾西又表示,埃及憲法應該根據(jù)《古蘭經(jīng)》和伊斯蘭教法制定。
伊斯蘭進行曲 對于穆爾西引發(fā)的埃及沖擊波,俄羅斯政治評論網(wǎng)作出了這樣一番評論:“埃及沖擊波實際上勝利地奏響了伊斯蘭進行曲!”而作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又是阿盟總部所在地,埃及一直在中東問題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那么這就意味著,伊斯蘭勢力在埃及崛起所帶來的沖擊波,是不可能僅僅局限在埃及國內的。于是在中東這樣一個大舞臺上,一股史無前例的地緣政治沖擊波正在拉開帷幕。
6月25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會面時,不斷提到《埃以和平協(xié)議》:“我們希望與埃及新政府在和平協(xié)議的基礎上共同努力?!边@樣的擔心不無道理,早在穆爾西競選時,就曾公開宣稱如果獲選就會廢除《埃以和平協(xié)議》。不過,穆爾西當選之后就立刻表示:“我保證將遵守埃及簽署的所有國際協(xié)議,我們是為和平而來?!?br/> 而內塔尼亞胡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6月24日,伊朗外交部稱贊穆爾西的當選是“埃及的伊斯蘭覺醒”;而在加沙,與穆斯林兄弟會過從甚密的哈馬斯走上大街,鳴槍慶祝,并稱穆爾西的當選是“埃及世俗化的失敗和與敵人合作的終結”。
6月29日,在開羅解放廣場的集會上,穆爾西作出了一個讓美國人大吃一驚的承諾:“我將竭盡全力,從明天開始,釋放所有被軍方關押的抗議者,所有人,還包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卜杜勒?拉赫曼,參與了1993年2月26日紐約世貿(mào)中心地下車庫的爆炸案,還曾涉嫌暗殺前總統(tǒng)穆巴拉克,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關押在美國。拯救拉赫曼的承諾在解放廣場迎來陣陣歡呼。但在美國華盛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務院官員向美聯(lián)社表示拉赫曼的獲釋機會為零。
埃及沖擊波的影響力還不止如此。6月25日,敘利亞反對派也為穆爾西的上臺歡呼。敘利亞反對派表示:“穆爾西當選最高領導人是敘利亞革命的勝利,因為他完全支持敘利亞革命。”去年以來,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到也門,在這場阿拉伯大變局中倒下的都是世俗化政權。而穆爾西當選埃及總統(tǒng)并非單發(fā)事件,去年在突尼斯,同樣是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賈巴利已經(jīng)成為國家總理;在此之前,摩洛哥經(jīng)過大選之后,也是穆兄會為背景的自由與正義黨上臺執(zhí)政。在短短的時間里,宗教勢力已經(jīng)開始走向了政治舞臺的中心。而對此,《紐約時報》評論說:“伊斯蘭主義的復興,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中東政治格局?!倍绻覀兓仡櫄v史,這種伊斯蘭復興沖擊浪潮并非首次上演。
求變中的穆兄會 1949年2月12日,開羅街頭。正在等候出租車的哈桑?班納遭到埃及政府派出的槍手刺殺。哈桑?班納,埃及伊斯梅里亞城的一名學者。1928年,班納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主義歷史上第一個有現(xiàn)代意義、同時有較為完整意義的政治組織——穆斯林兄弟會,其目的只有一個:伊斯蘭主義的復興。
公元7世紀,在伊斯蘭教基礎上建立的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民族最輝煌的時期,然而它的鼎盛期只有一百多年。此后近千年,阿拉伯世界遭受異族統(tǒng)治;近代以來,更是屢遭西方殖民入侵。自創(chuàng)立之初, 穆斯林兄弟會就試圖通過暗殺、爆破來反對殖民統(tǒng)治和猶太復國運動,復興伊斯蘭教。而在班納死后3年,納賽爾通過政變上臺,開始走世俗化道路。
埃及、伊拉克、利比亞等國都對傳統(tǒng)的政教合一體制進行了根本性改造,建立世俗化國家。然而,在幾次中東戰(zhàn)爭中,阿拉伯國家均告失敗,而世俗軍人政權衍生出來的獨裁與腐敗也引起民眾的不滿。于是,阿拉伯世界開始向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尋求出路。
然而,就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日趨極端之時,穆兄會卻悄悄作出改變。過去,穆兄會通過暗殺和爆炸來建立哈里發(fā)政教合一的國家;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穆兄會逐漸制定了一個新的綱領:參加世俗的民主政治,組建現(xiàn)代的政黨,淡化伊斯蘭色彩,不追求政教合一。而穆爾西在當選后甚至提出了任命女性為副總統(tǒng)的設想,這讓外界都頗感意外。不過在英國《衛(wèi)報》看來,這樣的妥協(xié)是有可能的,因為初次執(zhí)政的穆兄會面臨著如何站穩(wěn)腳跟的問題。
天平,穆爾西競選時的代表符號,也是此時最能反映他在伊斯蘭主義和現(xiàn)實困境之間面臨的困難抉擇。而整個穆兄會都在競選中明確過將不挑戰(zhàn)現(xiàn)有的政治框架,不謀求政治宗教化,而這樣的路線更像是仿效土耳其政黨的發(fā)展模式。2002年11月,具有伊斯蘭宗教背景的正義與發(fā)展黨在土耳其議會選舉中成為一匹黑馬,單獨執(zhí)政。該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在公共場合禁止飲酒,婦女必須佩戴頭巾等伊斯蘭化政策,但在執(zhí)政后改變路線,提出淡化宗教色彩,實施經(jīng)濟改革的務實路線。2007年和2011年,該黨連續(xù)兩次執(zhí)政。英國智庫奎利姆基金會專家賈法爾?侯賽因評論說:“伊斯蘭執(zhí)政黨必須直面現(xiàn)實,順應處于變化中的環(huán)境,否則只能被現(xiàn)實淹沒。”
對于當前阿拉伯大變局,95歲高齡的猶太裔中東歷史學家伯納德?路易斯作出了這樣一番總結:“無論在哪里,革命勝利后,都迎來了伊斯蘭教的復興。如果民主并沒有狹隘到由單一形式來表現(xiàn),那么伊斯蘭主義和民主之間并不存在敵對關系。”而穆爾西當選之后引發(fā)的一連串沖擊波究竟能否在路易斯的論斷中早日迎來平息,手握法老權杖的穆爾西能否為穆斯林兄弟會樹立起一個新的形象,這一切都需要等待埃及這位新總統(tǒng)的進一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