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民
“且喜牧翁恢正氣,不枉如是苦用心!夫榮妻貴何足論,風雨同舟最可親!”熟悉、親切但又久未耳聞的蘇劇歌聲中,伴隨著錢謙益攜手柳如是慢慢走向遠方,燈光漸熄,大幕徐徐閉上。我木坐在座位上,思緒里恍現那紅豆樹下的一幕幕一景景,直到掌聲響起,我才驚醒,呵蘇劇,久違了,呵《紅豆祭》,您使蘇劇重又登上了藝術復蘇的舞臺。那“重展芳容”、“失而又獲”的喜悅之情,填滿我整個胸膛。那一聲聲優(yōu)美的蘇腔,一招招剛柔的身姿,一段段感人的情節(jié),一幕幕動人的表演,使我沉醉在蘇劇江南風情的夢境之中難以自拔!
蘇劇從蘇灘而來,是蘇州本鄉(xiāng)本土的地方劇種,和蘇州本土孕育誕生,充滿吳儂軟語雅麗風韻的昆曲、評彈并稱為蘇州藝壇三朵花。
解放后蘇劇創(chuàng)作獻演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她那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性魅力迷倒了無數文化人,影響遍及全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至今已絕響舞臺十余年了。多少文化人、蘇劇人千呼萬喚中今天終于看見了蘇劇復蘇的曙光。而沉寂了許久的蘇劇要得以真正復蘇,極需一臺具有標志性,能更體現貼近蘇劇個性風格和蘇劇藝人個人魅力相融合的劇目活在舞臺上。而講的是蘇州事,唱的是蘇州戲,展示的又是蘇州人的《紅豆祭》的橫空出世,昭示了蘇劇美好的明天。
歷史上柳如是和錢謙益二人之事,以前筆者雖略有所聞,但并不深知,由于《紅豆祭》的出現,自己也算是蘇劇世家的后人,帶著迫切關愛之情閱覽了柳、錢二人及紅豆山莊的史料?!都t豆祭》全劇演繹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和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的愛情故事,敘述了柳如是在清兵入關之際維護個人民族氣節(jié),并幫助已在大義面前失節(jié)的一代文壇領袖錢謙益洗刷恥辱,重拾士大夫氣節(jié),為救抗清義士,夫妻攜手共赴牢獄的故事。劇本主要謳歌千百年難得一見的奇女子——柳如是的才情氣節(jié),以錢謙益的不義失節(jié)反襯柳如是的高大。歷史上真實的柳如是的一生跌宕起伏,才情、氣節(jié)令人敬仰。她為了民族、為了自由、為了尊嚴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跡和詩篇。雖然她的形象比李香君更立體更豐滿,但正因為有夫君錢謙益之負面因素,因此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學者劇作家也較少描寫涉足這個題材。
著名劇作家鄭懷興經過多年的構思努力,截取了柳如是和錢謙益的一段曲折坎坷的人生經歷!為蘇劇寫出了謳歌柳如是民族氣節(jié)的大作。
每個有責任心的劇作家辛勤創(chuàng)作的歷史作品都體現出劇作家既要尊重歷史,又要有構建歷史和故事的權利和信心,同時也寄托出劇作家內心世界的潛在話語和思想,要想說什么,什么是真善美,給人以什么樣的啟迪和思考。鄭懷興所寫的柳如是的民族氣節(jié),在歷史發(fā)展朝代更迭中,或許像某些學者文人所說的那樣沒有什么歷史進步意義,但從歷史、人文、中國婦女氣節(jié)、個性的角度去看,無法否認柳如是作為民族英雄的存在而應該受到國人的尊敬和仰慕!
或許《紅豆祭》創(chuàng)作的更深含義在于尋找回歸中國文化人丟失的品格,丟失的氣節(jié),劇作者借柳如是之聲幫助中國文化人在大是大非、物欲橫流面前,如何堅守尋回應有的文化品格和氣質,引起人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倫理的思考和堅持。
《紅豆祭》全劇最精彩的部分是劇作者虛構的柳如是在紅豆樹下為錢謙益修衣冠冢的一場戲和通過蒙太奇手法展示柳、錢二人泛舟西湖、熱戀中的夢境。雖說舞臺上展示的是柳、錢二人濃情蜜意的虛幻夢境,但筆者寧可相信,這是他們二人以紅豆定情真摯愛情甜蜜幸福的真實生活的寫照,否則,柳如是作為一個24歲的青樓女子,在眾多權貴、公子、富商、豪杰對她如癡如狂的追求中,最后卻依偎在年已花甲的錢謙益的懷中。柳如是不愛金錢、不愛權勢、愛的是男人的正直、磊落、俠骨、才氣。這不體現柳如是作為封建社會受壓榨的女子,雖無法抗拒命運,但為實現自身價值的理想,敢于追求真正的愛情而向封建禮教挑戰(zhàn)的奇女子嗎?
而當柳如是得知錢謙益在大義面前失節(jié)之時,劇作者跳過史實,虛構了在二人定情之物紅豆樹下為錢謙益修衣冠冢,醉酒痛哭錢謙益的變節(jié)和不義。“去年金陵淪陷日,牧翁魂魄已歸天,知音一失千年恨,今夜葬夫舊衣冠。”“自古圣賢重氣節(jié),氣節(jié)鑄成漢脊梁,盡忠豈是殉明室,將我華夏正氣揚。”句句是淚、字字是血,唱出了柳如是的心痛和大義,唱出了柳如是的俠義忠腸,終使錢謙益痛恨自己、無地自容而起死重生。
《紅豆祭》唱的是蘇州戲,演的是蘇州人。而誕生于吳江盛澤的明末才女柳如是由中國戲曲梅花獎“二度梅”得主、同樣出身于吳江震澤的著名昆劇、蘇劇表演藝術家王芳扮演,真乃天作神合,多么奇妙的歷史巧合和時代造化??!
王芳數十年的舞臺藝術生涯,成功塑造了花魁女、杜麗娘、楊貴妃、李三娘、西施、五姑娘等古代女子形象,似一朵清香沁人的茉莉花,醉心迷人。
作為蘇昆藝術傳人,她默默耕耘,勤奮創(chuàng)作,這一次她加盟《紅豆祭》劇組,擔負柳如是形象的塑造,無疑對全劇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柳如是身處的時代背景,她的個性追求和愛情生活也不同以往所已駕馭的人物,必須以全新的體驗和演繹來進行創(chuàng)作和塑造。王芳不負眾望,又給了人們一個新的驚喜!
驚的是王芳塑造的柳如是還原了歷史上讓人可信的柳如是人物形象,她的內心體驗和外在表演,體現了劇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導演二度創(chuàng)作的要求,在藝術創(chuàng)作又上了一個新的層面和臺階。喜的是王芳通過蘇劇柔美和明快的唱腔和功底深厚的肢體語言有層次有深度的內心刻劃,塑造的柳如是是美的化身,詩的展示,堅強的代言和大義的象征。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張?zhí)票?,錫劇界名小生,國家一級演員,他幾十年演唱錫劇,這次要脫胎重新學唱蘇劇,難度可想而知。蘇劇、錫劇雖同屬灘簧系統,但畢竟有地區(qū)語言差別,表演的雅俗之分,唱腔的風格不同。要從短短的幾個月中,掌握蘇劇念白的韻味,四聲的改變,唱像蘇劇的曲調,表演風格步入雅性自然,錢謙益人物的正確塑造,從小生轉行老生行當,可憋苦了張?zhí)票?。但當大幕徐開,在風雪交加中,一位老者一曲蘇腔引吭高曲中一亮相,隨著劇情開展和張?zhí)票_演繹錢謙益的唱念做表,筆者不由拍案而起,誰看得出這是唱了幾十年錫劇的張?zhí)票剑?/p>
毋庸置疑《紅豆祭》創(chuàng)演至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全劇發(fā)展脈絡存在拖沓,力度不夠,高潮欠缺等,而唱詞應更詩化,以體現柳、錢兩人是文學大家的特征,蘇劇曲調應更豐富多彩一些,群舞安排應更合理更妥貼等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探討、加工和提高,精益求精。
在蘇劇復蘇的歷程中,這次蘇州市錫劇團有限公司在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支持下,承擔了如此的重任,可謂有膽有識,令人肅然起敬。筆者深為蘇劇《紅豆祭》的成功演出,為《紅豆祭》在第六屆江蘇省戲劇節(jié)上獲得優(yōu)秀劇目獎,王芳、張?zhí)票@得優(yōu)秀表演獎等一系列榮譽而高興喝彩。為蘇劇的復蘇,為蘇州錫劇團有限公司的敢挑重擔而慶幸和感謝。而這一次為讓蘇劇《紅豆祭》更好地展示風采和魅力而努力打造的精品優(yōu)勢,匯聚著名劇作家鄭懷興、著名戲劇導演石玉昆等全國一流藝術創(chuàng)作人才,資源整合,強強聯合的正確舉措,無疑對蘇劇長期存活舞臺、展示其藝術生命力,吸引更多的蘇劇觀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蘇劇今后的創(chuàng)作道路,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印證和成功案例。
但愿紅豆樹下一片女兒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