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吳 艷,曹 茜
近視眼在國內(nèi)是發(fā)病率極高的眼病,為了控制青少年近視的發(fā)展,角膜塑形鏡是臨床醫(yī)師試圖通過改變角膜形狀來改善視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我們測試了64例患者120只眼配戴角膜塑形鏡的青少年近視眼患者的CS,現(xiàn)將其結(jié)果分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眼科中心就診、臨床診斷近視并配戴角膜塑形鏡的青少年患者64例120只眼(角膜塑形鏡組),年齡7 ~20 歲,平均年齡(10.21 ±2.62)歲。為排除高度近視可能,所有患者的屈光度為≤-6.00 D,最佳矯正視力≥1.0。將角膜塑形鏡組按屈光度不同又分為3個亞組:A組(≤-2.00 D)36只眼;B組(-2.25 D~ -4.00 D)52只眼;C組(-4.25D~-6.00D)32只眼。視力正常的門診患者60例120只眼為對照組,年齡7~19歲,平均年齡(10.43 ±3.01)歲,裸眼視力≥1.0。角膜塑形鏡組及對照組患者均無任何影響CS的眼疾,亦無其他可能影響CS的全身性疾病。
1.2 CS值 CS是指對不同空間頻率的正弦光柵條紋的識別能力,空間頻率的單位為周/度(cycle/degree,c/d)。每一空間頻率均有一定的CS值,其中3c/d空間頻率的CS值主要反映低頻區(qū);6、12c/d主要反映中頻區(qū);18c/d主要反映高頻區(qū)。本研究對正常對照組及角膜塑形鏡組配鏡前后的CS值進行采集。
1.3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的CS值均由同一醫(yī)師操作,采用 CSV-1000E對比敏感度測試儀(由VECTORVISION公司提供)進行測定。試驗室設(shè)置在暗室中,CS測試儀是采用熒光照明(其光源亮度為85 cd/mm)的燈箱設(shè)備,表面為半透明的測試面板,燈箱是室內(nèi)唯一的照明光源。測試距離為2.4 m,在測試距離處測得的眩光光源垂直面照明度為40 lux?;颊呔诎凳抑羞m應(yīng)10 min左右進行CS值檢測。角膜塑形鏡組戴鏡3個月,裸眼視力達≥1.0。
2.1 各頻區(qū)CS值比較 3個不同屈光度的角膜塑形鏡亞組在3c/d、5c/d、12c/d、18c/d,4 個頻段的 CS值與對照組相比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別將戴鏡前、后的CS值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在各空間頻率的CS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見表1。
2.2 各組間CS值比較 在每個頻區(qū),分別對3個亞組之間戴鏡前、后的CS值進行比較,在3c/d、18c/d頻區(qū),各亞組的CS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而在6c/d、12c/d頻區(qū),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見表1。
2.3 戴鏡前后的CS值 3個亞組戴鏡前后的CS值,在各空間頻率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各組患者的CS值比較()Table 1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groups()
表1 各組患者的CS值比較()Table 1 Contrast sensitivity in different groups()
與對照組比較,*P <0.016c/d、12c/d頻區(qū) A、B、C 組戴鏡前后組間比較,P <0.05
組 別 眼數(shù)(只)空間頻率(c/d)12 18對照組 120 32.11 ±6.60 66.20 ±15.40 78.12 ±19.61 38.7363 ±10.28角膜塑形鏡組 120 A 組 戴鏡前 36 20.01 ±6.78* 45.28 ±13.67* 56.46 ±17.45* 23.31 ±9.47*戴鏡后 36 21.16 ±8.45* 45.90 ±13.34* 58.20 ±14.64* 24.98 ±11.20*B 組 戴鏡前 52 17.34 ±6.59* 38.34 ±11.12* 42.99 ±14.51* 20.01 ±11.49*戴鏡后 52 18.08 ±7.01* 39.78 ±11.90* 44.67 ±16.52* 20.97 ±9.45*C 組 戴鏡前 32 16.57 ±5.02* 30.06 ±13.32* 34.66 ±17.76* 17.39 ±9.11*戴鏡后 32 19.43 ±6.98* 33.04 ±11.13* 36.42 ±15.02* 21.36 ±8.67*
目前,青少年近視在國內(nèi)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對國民視覺質(zhì)量造成極大的危害。以往對于視覺質(zhì)量的評估僅依靠Snellen視力表,檢測患者在100%的背景對比(白底黑字)下識別最小視標(biāo)的能力,這并不能檢測患者識別低對比度物體的能力。CS是一項新技術(shù),能察覺2個區(qū)域照度的差別[1],用來評估患者在低對比度情況下的視覺質(zhì)量,它比Snellen視力表能更準確、全面的反映功能視力(functional vision)。功能視力主要反映患者在高、中、低各對比度環(huán)境下的綜合視力情況。在明暗對比度變化的情況下,CS可確定視覺系統(tǒng)對不同空間頻率正弦光柵條紋的識別能力,是測試視標(biāo)邊緣與背景照明間對比分辨的能力[2]。條柵越細,空間頻率越高;條柵越粗,空間頻率越低。1對明暗條柵為1周,并以每度視角所含的周數(shù)代表空間頻率。每一空間頻率均有一定的對比度值,用公式表達為:
Lmax和Lmin分別代表正弦光柵明亮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對比度閾值的倒數(shù)稱為CS[3]。低頻區(qū)主要反映視覺對比度情況,推測這可能代表周邊視網(wǎng)膜的Y細胞通道功能。許多疾病早期,在普通視力表檢查尚未出現(xiàn)異常時,CS已開始下降。因此,CS檢查被認為是較普通Snellen視力表更為敏感的視功能檢查方法之一。
目前認為,CS在高頻區(qū)主要反映視敏度,這可能代表集中于黃斑中央部分的X細胞通道功能。中頻區(qū)主要反映視覺對比度和中心視力綜合情況。正常人中空間頻率CS較高,低、高空間頻率的CS較低,CS曲線為一近似倒U型曲線。近視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鏡后雖獲得正常視力,但仍感覺視物模糊或視物易疲勞,是由于近視患者的CS降低所致[4]。很多文獻報道,近視患者特別是高度近視眼的CS改變早于中心視力的改變。這可能是由于很多近視患者周邊視網(wǎng)膜Y細胞通道功能較低的緣故。
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對近視患者裸眼視力的改善有極佳的療效[6],但對CS的影響缺乏較系統(tǒng)的研究。本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角膜塑形鏡組患者的CS值在戴鏡前后各頻區(qū)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在低、高頻區(qū)各亞組的CS值雖出現(xiàn)下降,但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而在中頻區(qū),各亞組CS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石堯等[5]曾對低中度近視及高度近視的CS進行研究,得出了類似結(jié)論。角膜塑形鏡組中的3個亞組,在各空間頻率,戴鏡前后CS值的改變差異雖然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但是戴鏡后的CS值較戴鏡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綜上所述,青少年近視會造成全頻區(qū)CS值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時,在中頻區(qū),屈光度的增加會造成CS值的降低。配戴角膜塑形鏡后,可不同程度的增加CS值,但它對CS值的影響程度,仍需進一步分析。
[1]周 璐,黃振平.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shù)術(shù)后視覺質(zhì)量下降的分析[J].醫(yī)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09,8(22):893-896.
[2]黃振平,徐仁鳳,吳 勇.RESTOR多焦點人工晶體對比敏感度的研究[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7,43(2):134-137.
[3]徐仁風(fēng),黃振平,楊麗萍.白內(nèi)障術(shù)后不同人工晶狀體對比敏感度的研究[J].醫(yī)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09,8(22):893-896.
[4]徐仁鳳,楊麗萍,黃振平.高度近視對比敏感度研究[J].醫(yī)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07,20(6):588-589.
[5]石 堯,黃振平,李建昌,等.中低度近視與高度近視對比敏感度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09,9(4):737-739.
[6]楊麗萍,周 璐,包曼紅,等.97例角膜塑形鏡驗配體會[J].醫(yī)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10,23(6):6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