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娟 李 玉 孟 麗
(食藥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長春,130118)
陳明杰 John Buswell
(上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宋金俤
(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草菇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因其品質(zhì)鮮嫩,味道鮮美,肉質(zhì)細膩,享有“素中之葷”的美稱,加工的干制品,香味更加濃郁。草菇中Vc、蛋白質(zhì)、脂肪和糖類的含量較高,并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2]以及一種異體蛋白,可增強人體的抗癌能力。草菇中還含有非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分解為膽酸,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改善血管的彈性,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作用[3-5]。因此,以草菇為原料的制成品,如草菇醬油等[6-8]倍受國內(nèi)外青睞。但草菇與其他的大宗食用菌相比,產(chǎn)量偏低。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草菇栽培的文獻報道較多[9-16],但是對于影響草菇產(chǎn)量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有關(guān)文獻報道了雙孢蘑菇產(chǎn)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存在抑制物,國外的一些學者認為是積累了有毒的代謝產(chǎn)物,或微量元素[17-19],也有學者認為是微生物的競爭等導致產(chǎn)量下降[20-21]??紤]到雙孢蘑菇和草菇同是草腐菌,對影響草菇產(chǎn)量的研究可以借鑒影響雙孢蘑菇產(chǎn)量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從影響草菇產(chǎn)量因素之一的抑制物進行研究,以期找到影響草菇產(chǎn)量的抑制物,為解決草菇的實際生產(chǎn)問題奠定基礎(chǔ)和提供思路。
草菇菌株V23,由上海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用菌所菌種保藏中心提供。
大腸桿菌感受細胞DH5α(天根生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栽培培養(yǎng)基 95%廢棉,5%輕質(zhì)碳酸鈣。
液體基本培養(yǎng)基(1 L):磷酸二氫鉀1.0 g,磷酸氫二鉀 0.4 g,硫酸鎂 0.5 g,氯化鈣 0.013 g,硝酸銨0.5g,酵母膏0.1g,L-天冬酰胺1.5g,維生素B10.0025 g,吐溫-802.0 mL,微量元素溶液 1.0 mL,葡萄糖(10 g)10 g,用KOH(2 mol/L)和HCl(2 mol/L)將培養(yǎng)基調(diào)至 pH=6.0。
微量元素溶液配方(1 L):檸檬酸鐵4.8 g,Zn-SO4·7H2O 2.64 g,MnCl2·4H2O 2.0 g,CoCl2·6H2O 0.4 g,CuSO4·5H2O 0.4 g。
PDA培養(yǎng)基 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加蒸餾水至1000 mL,液體培養(yǎng)基不加瓊脂。
LB液體培養(yǎng)基 10 g胰化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10 g NaCl,NaOH 調(diào)節(jié) pH 至 7.0,蒸餾水定容至1 L。
LB固體培養(yǎng)基 15 g瓊脂加入到1 L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
LB+AP培養(yǎng)基 每20 mL LB培養(yǎng)基含20 μL(50 g/L)氨芐青霉素。
LB+AP+IPTG+X-gal平板 將含有20 μL(50 g/L)氨芐青霉素添加到LB培養(yǎng)基中,制成平板,然后將40 μL(20 g/L)X-gal和 4 μL(200 g/L)IPTG涂布于平板上。
將自然發(fā)酵的培養(yǎng)料分成3個組。分別為:A組——稱量培養(yǎng)料 4.5 kg,接種 0.4 kg,菌種 V23。將處理的培養(yǎng)料全部封閉,經(jīng)121℃滅菌2 h。滅菌后冷卻至室溫備用。培養(yǎng)過程均處于封閉狀態(tài)。B組——稱量培養(yǎng)料4.5 kg,不接菌種。C組——稱量培養(yǎng)料 4.5 kg,接種 0.4 kg,菌種 V23。
將3組培養(yǎng)料分別放在人工環(huán)境栽培箱中,菌絲生長階段栽培箱最低溫度設(shè)置為32℃,最高溫度設(shè)置成34℃;最高濕度設(shè)置為85%,最低濕度設(shè)置80%;CO2的最低質(zhì)量濃度為1500 g/m3,最高質(zhì)量濃度為2000 g/m3。生殖生長時期,栽培箱最高溫度設(shè)置為32℃,最低設(shè)置為30℃;最高濕度設(shè)置為95%,最低濕度設(shè)置90%;CO2的最低質(zhì)量濃度為1000 g/m3,最高質(zhì)量濃度為1300 g/m3。每組均做3個重復。
取經(jīng)過一個栽培周期后的A、B、C 3組培養(yǎng)料,按照m(培養(yǎng)料)∶m(水)=1∶4分別制備提取液。每組提取液分別進行4種處理:T1——提取液經(jīng)121℃高壓滅菌 20 min;T2——提取液用 0.22 μm濾膜過濾除菌;T3——提取液用0.22 μm濾膜過濾后再121℃高溫滅菌20 min;T4——提取液不做任何處理。
1)以20 g/L的提取液(A、B、C組培養(yǎng)料經(jīng)4種不同處理得到)分別加入草菇液體基本培養(yǎng)基(100 mL)中,再加入2 mL菌株V23,32℃搖床培養(yǎng)5 d。每個提取液進行3個重復,配方詳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的培養(yǎng)基配方 mL
2)將 100、250、500 g/L(100 mL 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提取液分別占10%、25%、50%)的提取液(C組的T1處理得到)分別加入草菇液體基本培養(yǎng)基(100 mL)中,再加入2 mL菌株V23,32℃搖床培養(yǎng)5 d。每個提取液進行3個重復,配方詳見表2。
表2 不同處理培養(yǎng)基配方 mL
3)將質(zhì)量濃度為1000 g/L的提取液(C組經(jīng)T1和T2處理得到)加入草菇液體基本培養(yǎng)基(50 mL)中,再加入1 mL菌株V23,32℃搖床培養(yǎng)5 d。每個提取液進行2個重復。
4)將質(zhì)量濃度為1000 g/L的提取液分為兩組:一組加基本培養(yǎng)基,另一組不加培養(yǎng)基,將以上兩組又再次分為兩個處理,即C組經(jīng)T1和T2處理得到,均接種V23菌種1 mL,32℃搖床兩組同時培養(yǎng)5 d。每個提取液2個重復。
對B組和C組經(jīng)T4處理得到的未知物進行分子檢測。
DNA的提取 采用改進的CTAB法提取基因組 DNA[22]。
DNA質(zhì)量檢測 用1.0%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質(zhì)量,在0.5×TBE緩沖液中,5 V/cm電壓下電泳;電泳結(jié)束后,以質(zhì)量濃度為0.5 g/L的EB染色,用EC3 Imaging System凝膠成像系統(tǒng)觀察并記錄結(jié)果。
PCR擴增 1)PCR反應所用引物。PCR擴增引物為ITS1和ITS4,由北京三博遠志生物技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合成,引物堿基序列見表3。2)ITS擴增采用的反應體系和反應條件。PCR擴增體系(25 μL)各組分為:10×PCR buffer 2.5 μL,MgCl2(25 mol/L)2 μL,dNTP(10 mol/mL)0.5 μL,ITS1(25 mol/mL)0.5 μL,ITS4(25 mol/mL)0.5 μL,模板 DNA(50 mg/L)0.5 μL,Taq DNA 聚合酶(10 mol/mL 5 U/μL)0.5 μL,蒸餾水18 μL。PCR擴增反應程序的熱循環(huán)參數(shù)為94℃預變性2 min,然后進入連續(xù)30個循環(huán):94 ℃變性15 s,60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循環(huán)結(jié)束后在72℃再延伸10 min,最后4℃保存。3)PCR產(chǎn)物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經(jīng)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EB染色后,在EC3 Imaging System凝膠成像系統(tǒng)(SYNGENE公司)下觀察結(jié)果并拍照。4)PCR產(chǎn)物的回收。本試驗使用AxyPrep DNA Gel Extraction Kit(Axygen Biosciences,USA)進行回收。5)連接反應。PCR純化產(chǎn)物,用pGEM-T試劑盒進行連接反應體系,如表4所示。6)反應條件。4℃連接過夜。7)克隆轉(zhuǎn)化。將連接產(chǎn)物加入100 μL冰浴融化的感受態(tài)細胞中混合,冰浴30 min;在42℃水浴中熱擊90 s后,迅速將管子移到冰浴中,使細胞冷卻2 min;向連接反應轉(zhuǎn)化細胞中加入800 μL LB 培養(yǎng)基混勻,37 ℃,150 r/min,培養(yǎng)1.5 h;培養(yǎng)結(jié)束前40 min,在含有 AP的 LB平板上涂布 4 μL IPTG(200 g/L)和 40 μL X-gal(20 g/L)混合物,然后將平板置于培養(yǎng)箱內(nèi)37℃使其吸收;培養(yǎng)結(jié)束后,取100 μL菌液涂布于平板上,37℃過夜培養(yǎng),然后挑單菌落。
表3 引物序列
表4 連接的反應體系
克隆驗證PCR 1)PCR反應體系見表5所示。2)擴增程序。PCR擴增反應程序的熱循環(huán)參數(shù):95℃預變性5 min,連續(xù)30個循環(huán),94℃變性30 s,4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循環(huán)結(jié)束后72℃再延伸10 min,4℃保存。3)測序。挑選3個陽性轉(zhuǎn)化子,送華大基因公司進行測序。4)比對。將序列輸入到NCBI,根據(jù)BLAST進行同源性比較分析。5)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采用SPASS 13.0進行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性分析。
表5 PCR反應體系
將菌絲用蒸餾水沖洗數(shù)次并過濾,于烘箱中80℃烘干至質(zhì)量恒定。
2.1.1 質(zhì)量濃度20 g/L提取液對草菇生長的影響
1)草菇生長情況見表6。A、B、C 3組的提取液經(jīng)高壓滅菌、過膜除菌、過膜后滅菌的處理后加入液體培養(yǎng)基中,均不影響草菇菌絲的生長,各組的不處理提取液加入液體培養(yǎng)基后,均抑制草菇菌絲的生長。其中B、C組長有非草菇的抑制物。
表6 20 g/L的提取液對草菇生長影響
2)生物量的測定。A組3個處理的草菇生物量見表7。與CK相比,3個處理的生物量均比CK的生物量高。其中,以過膜后滅菌處理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滅菌處理的生物量。AT3比ATI、AT2、CK分別增加0.0155、0.0161、0.0509 g,分別提高 7.38%、7.69%、29.15%。各處理之間在 0.05 水平上差異性顯著。
表7 A組不同處理的生物量
B組的生物量見表8。與CK相比,3個處理的生物量均比CK的生物量高,各個生物量從高到低的順序為:BT3>BT2>BT1>CK。BT3 比 BT2、BT1、CK 分別增 0.0221、0.0294、0.0539 g,增加幅度分別為12.66%、16.84%、30.87%。各處理在0.05 水平上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差異極顯著。
表8 B組各個處理的生物量
C組的生物量見表9。與CK相比,即過膜后滅菌(CT3)的處理加到液體培養(yǎng)基的生物量為最高,CK的生物量最低。CT1、CT2、CT3處理的生物量分別比 CK 的生物量提高15.46%、18.21%、25.43%,各處理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在0.01水平上差異極顯著。
表9 C組不同處理的生物量
比較3個組內(nèi)生物量,從高到低的順序為:A組,T3>T1>T2>CK;B 組,T3>T2>T1>CK;C 組,T3>T2>T1>CK。即T3處理后的生物量最高,說明提取液過膜后進行高溫滅菌(T3),更能促進草菇菌絲的生長。
組間生物量從高到低的順序為:T1,A>C>B組,其值依次為0.2100、0.2016、0.1967 g;T2,A>C>B組,其值依次為 0.2094、0.2064、0.2040 g;T3,B>A>C 組,生物量分別為 0.2285、0.2255、0.2190 g。
2.1.2 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 100、250、500 g/L 提取液對草菇生物量的影響
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滅菌菌糠提取液加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沒有抑制草菇的生長。相反,隨著滅菌菌糠提取液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其生物量也隨之增加,見表10。當提取液質(zhì)量濃度為500 g/L時,其草菇菌絲生物量為最大,是對照的3.58倍(其他處理加的是提取液,對照加的是水)。各個處理經(jīng)過SPASS13.0處理,均達到5%顯著水平或1%極顯著水平。
表10 草菇生物量的結(jié)果
2.1.3 1000 g/L草菇菌糠的提取液對草菇生長的影響
1)草菇生長情況。加入基本培養(yǎng)基和不加入基本培養(yǎng)基,草菇均能生長正常。
2)生物量的測定。將1000 g/L的草菇菌糠的提取液分為兩組,一組加合成培養(yǎng)基,一組不加合成培養(yǎng)基,每組的提取液又分為高溫滅菌和0.22 μm濾膜除菌。測定結(jié)果表明:各個處理沒有對草菇的菌絲產(chǎn)生抑制作用,生物量見表11。從表11中可以看出,與不加合成培養(yǎng)基的處理相比,提取液加入合成培養(yǎng)基后,草菇菌絲的生物量明顯增加,處理B比處理A的生物量增加2.66倍,處理D比處理C的生物量增加2.32倍。提取液經(jīng)121℃滅菌20 min與0.22 μm濾膜滅菌相比,過膜處理的提取液加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其生物量不如提取液經(jīng)高溫滅菌處理的生物量高。
表11 各個處理的生物量
將不做任何處理(T4)的A、B、C 3組培養(yǎng)料的提取液加入液體培養(yǎng)基中,均不能長出草菇菌絲球。A組液體乳白色,渾濁,說明已被污染;B組液體清澈,長出的菌絲球形態(tài)上與正常草菇不同;C組液體清澈,僅長出幾個菌絲球,表面有裂痕,菌絲球呈白色,與正常草菇的菌絲球不同。
提取BT4和CT4不明物質(zhì)菌絲的DNA,經(jīng)過對ITS區(qū)PCR擴增得到的結(jié)果見圖1。ITS擴增試驗中,除了對TB4、TC4的DNA進行擴增,還對TC4的DNA模板的加樣量做了3個梯度分析,以草菇V23菌株為對照。BT4處理擴增出來的ITS條帶在600 bp左右,CT4擴增出2個條帶分別在500 bp和550 bp左右。BT4和CT4擴增的條帶與草菇擴增出來的條帶相比,不在同一個位置。TC4模板的3個不同加樣量比較,只有當模板為3 μL時,能擴增出2個目的條帶。
圖1 ITS擴增結(jié)果
將PCR產(chǎn)物回收、克隆驗證、測序,經(jīng)過BLAST比對,BT4 與 Hypocrea sp.有同源性;而 CT4(3 μL)的兩條帶中,由于上邊條帶模板濃度過低,沒能測出結(jié)果,下邊的條帶測出2個結(jié)果,測序后經(jīng)過BLAST比對發(fā)現(xiàn),分別與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煙曲霉(Asperigillus furnig)都具有同源性,說明T4處理的提取液中混有以上2種菌絲。由于草菇是開放式的栽培環(huán)境,推測在其栽培過程中出現(xiàn)煙曲霉污染,可能由于煙曲霉生長速度較草菇菌絲生長快,比較強勢,從而抑制了草菇的生長。
通過3組(A、B、C)不同培養(yǎng)料制備的4種(T1、T2、T3、T4)提取液,各組的 T1、T2、T3 處理均不影響草菇菌絲的生長。說明T1處理排除抑制物為真菌和化學物質(zhì),T2排除細菌,T3排除病毒,只有各組不處理的提取液(T4)均抑制草菇生長。經(jīng)過逐步的排除后,鎖定T4的提取液是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謝產(chǎn)物,進而抑制了草菇菌絲的生長。
試驗中所用提取液的制備均是用蒸餾水制備,并沒有嘗試用乙醇、甲醇等有機溶劑提取。也有可能存在沒有檢測到的抑制物是不溶于水,而溶解在有機溶劑中;還有一種可能,即便是存在抑制物且溶于水中,但需要非室溫的提取溫度,而本試驗采用室溫進行提取,沒有嘗試不同的提取溫度對提取效果的影響等,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試驗進行探索。
為了避免因20 g/L處理液質(zhì)量濃度較低從而稀釋了抑制物,將C組的菌糠提取液經(jīng)高壓滅菌處理,分別以質(zhì)量濃度為100、250、500 g/L進行液體培養(yǎng),但其并沒有抑制草菇的生長,且生物量均隨質(zhì)量濃度的增大而增加,說明高溫滅菌處理的提取液含有營養(yǎng)物質(zhì)。有研究報道[23-24],菌糠中殘留的大量菌絲體蛋白、維生素類等物質(zhì)提供的營養(yǎng)可供菌絲生長利用,與本試驗的結(jié)果相符。將C組質(zhì)量濃度為1000 g/L的提取液分為兩組:一組不加合成培養(yǎng)基,另一組加入合成培養(yǎng)基,以上兩組分別經(jīng)高壓滅菌和過膜處理,進行液體培養(yǎng)后結(jié)果顯示,經(jīng)過膜和高壓滅菌處理的提取液,均不影響草菇菌絲的生長,加入合成培養(yǎng)基的生物量高于未添加合成培養(yǎng)基,說明1000 g/L菌糠提取液含有一定的營養(yǎng),但營養(yǎng)成分不全面;高壓滅菌處理的生物量高于過膜處理,試驗結(jié)果表明,過膜后殘留物可抑制草菇生長,高壓滅菌處理更利于草菇菌絲的生長,說明經(jīng)高壓滅菌后,更徹底地消滅了有害微生物,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同時,經(jīng)過高壓滅菌后,一些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有效成分也部分被破壞了。
經(jīng)過BLAST比對發(fā)現(xiàn),BT4與肉座菌屬有較高的同源性,說明在栽培前培養(yǎng)原料中就存在此物質(zhì),或者是因為草菇是屬于開放式栽培,在栽培過程中培養(yǎng)料被肉座菌屬污染。而CT4經(jīng)過BLAST比對的結(jié)果是與煙曲霉同源。說明肉座菌屬和煙曲霉是抑制草菇生長的抑制物。界定本研究所采用的培養(yǎng)料和栽培環(huán)境,肉座菌屬和煙曲霉是抑制草菇生長眾多抑制物中的兩種。
[1]黃年來,林志彬,陳國良,等.中國食藥用菌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10.
[2]楊慶堯.食用菌生物學基礎(chǔ)[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1.
[3]汪麟,李育岳,董宜勛.北方草菇栽培技術(shù)[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7.
[4]江炳坤.蘇州地區(qū)草菇栽培新技術(shù)研究[D].南京: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5]張雁,丘銀清,李健雄,等.草菇蒜茸調(diào)味醬的工藝研究[J].食品科技,2005(8):36-38.
[6]劉鳳蓮.草菇酸奶加工工藝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7(11):108-109.
[7]嚴聃.草菇保健飲料的研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5(6):85-87.
[8]劉波.中國藥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217-219.
[9]李青松,梁耀平,林賢普.香蕉莖葉栽培草菇試驗初報[J].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05,36(4):9-10.
[10]楊大林.蠶豆秸稈種草菇方法簡單效益好[J].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01(6):19-20.
[11]關(guān)雁桃,羅國楊,董炳炎,等.變廢為寶:廣東菇農(nóng)利用藥渣栽培草菇技[J].當代蔬菜,2005(10):1-22.
[12]齊志廣,董建新,朱正歌.玉米秸稈培養(yǎng)料栽培草菇試驗[J].食用菌學報,2003,10(3):32-35.
[13]張欣,吉思.橡膠林地劍麻渣栽培草菇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2,21(4):21-22.
[14]Chang H Y,Yee N T.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physiology of Volvariella volvacea and Coprinus cinereus[J].Transactions of the British Mycological Society,1977,68(2):167-172.
[15]Fasidi I O,Jonathan S G.Growth requirements of Volvariella esculenta(mass)Singer,a Nigerian edible mushroom[J].Chem Microbiol Technol Lebensm,1994,16(5/6):151-155.
[16]Fasidi I O,Kadiri M.Use of agricultural wast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Lentinus subnudus in Nigeria[J].Revista de Biologia Tropical,1993,41(3):411-415.
[17]Giovannozzi S G,Basile G,Luna M.Biochemical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compost during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Agaricus bisporus[J].Mushroom Sci,1978,10(2):3753.
[18]Schisler L C.Why mushroom production declines with each successive break,and the production of a second crop of Agaricus mushrooms on ‘spent’compost[J].Appl Agric Res,1990,5(1):44-47.
[19]Beyer D M.Studies in the mineral element requirements and changes in mushroom compost that infiuence later break yield of Agaricus bisporus(Lange)Imbach[D].Pennsyl vania:The Pennsyl vania State University,1996.
[20]Fordyce C Jr.Relative numbers of certain microbial groups present in compost used for mushroom(Agaricus bisporus)propagation[J].Appl Microbiol,1970,20(2):196-199.
[21]楊佩玉,鄭時利,林新堅,等.不同層次發(fā)酵料的微生物群落與草菇產(chǎn)量關(guān)系的探討[J].中國食用菌,1990,9(4):19-20.
[22]張紅,秦蓮花,譚琦,等.用改進的CTAB法提取香菇基因組DNA[J].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2(5):547-550.
[23]侯立娟,姚方杰,高芮,等.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的概述[J].中國食用菌,2008,27(3):6-8.
[24]侯立娟,代祖艷,韓丹丹,等.菌糠的營養(yǎng)價值及其在栽培上的應用概況[J].北方園藝,2008(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