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麗
(湖南省懷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南 懷化 418000)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較高的時間、空間分辨率,能多角度重建圖像,是臨床診斷頭頸部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作為先進的造影劑管道系統(tǒng),高壓注射器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將造影劑集中注入患者血管內,以獲得對比度更好的圖像[1],這在頭部動脈血管CT成像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本文介紹我院在頭部動脈血管造影中應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60例行頭部動脈血管造影檢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患者檢查方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在29~76歲之間,平均(62.5±4.7)歲,腦缺血患者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8例,頭頸部動脈狹窄12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在30~73歲之間,平均(61.5±5.2)歲,腦缺血患者1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9例,頭頸部動脈狹窄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美國GE公司的GE.lightsPeed.4層螺旋CT和Ulrich Medical造影劑370%優(yōu)維顯,注射器密蘇里(XD2001),掃描參數(shù)為140kv、570mA,層厚64mm×0.6mm,矩陣512×512,視野20~26cm,患者取仰臥位,頭先進,利用胸前心點門控技術,掃描期囑患者屏氣20s左右[2],預掃描以確定掃描范圍,患者行常規(guī)平掃后,使用Ulrich高壓注射器注入造影劑,注入速率為4mL/s后注入20mL生理鹽水沖洗,延遲時間采用自動觸發(fā)啟動增強掃描,將感興趣放在頸總動脈內,設置出發(fā)閾值為100HU[2],頸總動脈CT值達到100HU時,延遲4s開始掃描,自第7頸椎椎體下緣,由足側向頭側掃描至顱頂,參數(shù)不變,增強掃描位置、層面中心及視野完全一致?;颊咴跈z查前20min用20G留置穿刺保留做碘靜脈試驗,選擇上臂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穿刺,檢查過程中造影劑用量為1mL/kg,總量為55~75mL[3],以5mL/s的速度推注生理鹽水16mL確定無外滲方可推注。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推注。圖像后處理采用減影軟件,圖像數(shù)據(jù)經網絡傳入工作站[3],將增強后和平掃后重建為1mm層厚的圖像進行減影,利用3D去骨軟件將減影圖像處理,提出動脈,將偽彩處理后3D頭頸動脈圖像分別按照左、有頸動脈、椎基底動脈分開出處理保存,使血管不宜被周圍細小動脈及椎動脈遮影,常規(guī)CT造影圖像處理是未經減影增強圖像,得到頭頸部動脈圖像。
優(yōu):頭部動脈血管造影CT檢查順利進行,圖像未受明顯干擾,重建圖像能顯示動脈血管的主干及其分支,達到診斷的目的;良:頭部動脈血管造影CT檢查順利進行,圖像受到明顯干擾,重建圖像部分顯示血管的主干及分支;差:頭部動脈血管造影CT不能進行,或圖像不能顯示頭部動脈血管。
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使用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觀察組患者圖像質量高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
見表2。觀察組患者造影劑用量少、造影時間短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造影劑用量及造影時間比較
常規(guī)CT造影通過閾值調節(jié)顯示頭頸部動脈時,頸內動脈內段與椎動脈有大片顱底骨質及椎體無法分離,受到人為因素影響過大,缺乏經驗操作者不僅處理時間長,且容易損傷正常的血管。減影良好的圖像其骨骼大部分被去除,特別是減去椎動脈和顱底骨質[4],節(jié)省操作者剔出骨骼的時間,缺乏經驗的操作者也能早短時間內完成頭頸部后的護理。高壓注射器是CT影像學檢查必要的輔助設備,造作簡單,能使造影劑注射與主機曝光或圖像采集之間精密配合,常規(guī)手推注射、加壓注射不能準確控制造影劑的注射速度,注藥量不均勻等,增強效果不佳,高壓注射器有更完善的性能,能促進雙期多期掃描[5],能更加清楚顯示病變特點,為病變早期發(fā)現(xiàn)、定性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隨著多層螺旋CT的發(fā)展,特別是64排螺旋CT的問世,為行頭部動脈血管造影的患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壓注射器能使造影劑維持在37℃,降低了造影劑的粘稠度,有效防止藥液溫度過低對血管的刺激,減少動脈血栓的形成,應用高壓注射器能有效減少上腔靜脈高密度偽影,頭部動脈血管造影時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既可以得到高質量圖像,又能夠減少造影劑用量,效果滿意,值得在臨床推廣。
[1] 邱建星,唐光健,高福生,等.16層螺旋CT冠狀動脈血管成像和傳統(tǒng)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的對比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0):1046-1049.
[2] 王怡寧,金征宇,孔令燕.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初步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6,12(3):797-798.
[3] Zhang z,BergM,IkonenA.et al. Carotid stenosis degreeinCT angiography as-ent based on luminal-versus luminal diametermeasurements[J].Eur Radi01.2009,15(5):2359-2365.
[4] 李松年.現(xiàn)代全身CT診斷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8:387-389.
[5] 吳雪琴,岑玉堅,崔冰,等.應用高壓注射器進行CT血管造影時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19(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