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河南科技大學林業(yè)職業(yè)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2012年4月15日-2012年5月15日,針對河南科技大學林業(yè)職業(yè)學院(以下簡稱“我?!保┥鷳B(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在洛陽牡丹園景區(qū)頂崗實習所服務的游客,筆者進行了實地抽樣問卷調查,詳細了解了本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情況。調查過程中共發(fā)放問卷550份,收回有效問卷550份,有效率為100%。
本研究旨在了解本校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頂崗實習的情況,為進一步提高本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質進行調查與分析。主要從兩方面展開研究:第一部分屬于基本調查,主要確定受訪游客的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等;第二部分是游客對所服務的我校實習生的評價。
1.性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他們對實習生的評價可能不一樣,調查顯示男性約占48.7%、女性占49.2%。
2.年齡。從年齡上看,20-30歲占調查總數(shù)的35.6%,31-40歲占調查總數(shù)的28.3%,41-50歲占調查總數(shù)的20.3%,50-60歲占調查總數(shù)的7.2%,60歲以上的占調查總數(shù)的4.9%。這說明外出旅游的人群中,年輕人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而外出旅游的另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中年人,他們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較高的經濟收入,但是由于繁忙的工作,加上較大的經濟壓力,他們的內心極度渴望外出旅游擺脫壓力,放松身心。
1.服務中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在被調查的550名游客中,37.4%的游客認為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在服務中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導游的應變能力是指導游人員在服務中憑智慧帶團,要在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努力掌握導游方法和技巧并不斷總結提高,做到講解因人而異,并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思維敏捷、情緒穩(wěn)定、考慮問題周到,能夠妥善、及時處理突發(fā)事件和特殊問題。
2.實習生的知識儲備不足。調查結果顯示,27.4%的游客認為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比如在學生的實習中有游客就問學生“牡丹是什么時候被貶到洛陽的?”學生張嘴就說“楊貴妃的時候”(答案是武則天),這就是明顯的知識儲備不足的表現(xiàn)。
3.實習生的服務技能有待提高。調查結果顯示,20.9%的游客認為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的服務技能有待提高。(由于我校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在洛陽牡丹園景區(qū)實習崗位絕大部分是講解員,所以這里所說的服務技巧指的就是講解技巧)
導游工作具有很強的獨立性,每一次帶團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可預見的事件,所以導游必須要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以便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yǎng)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學生的應變能力,學生才能真正適應將來的工作。
1.案例分析法。用一些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件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強他們實際工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一次真實事件,讓學生扮演導游、領隊、游客等角色進行練習,然后學生討論,怎樣處理旅游計劃變更、錯接、漏接、財物丟失、游客走散、發(fā)生交通事故等事件,并找出恰當?shù)奶幚矸椒?。在每一個案例分析中,都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多種解決辦法,實行互動性教學,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這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教學方法,既能使學生學到知識,又能鍛煉學生解決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的能力,還能使課堂的教學氣氛活躍、輕松。
2.模擬現(xiàn)場考試。由于導游在帶團中具有獨立性和不可預見性,所以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在導游資格考試中就有一項是考查考生處理突發(fā)事件和特殊問題的能力,稱之為應變能力問答。考試時考官會根據(jù)《導游服務規(guī)范》的內容提問,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由教師當考官,對學生進行現(xiàn)場提問,以提高學生的臨場經驗和應變能力。
3.組織學生觀摩學習。教學中除了在學校內進行講解和模擬練習以外,還要走出學校,觀摩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觀摩是由正式的導游在旅游景點現(xiàn)場講解,帶領學生游覽參觀,處理實際出現(xiàn)的問題。這種方式學生印象深刻,有利于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相聯(lián)系。例如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旅行社進行實地考察、專業(yè)問詢;在教學中還可以與當?shù)芈眯猩缏?lián)系,把學生帶到飛機場、火車站,親自觀看導游接機或接火車,讓學生模擬接團,特別是對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比如機票上的姓名與身份證不符,客人忘記帶小孩的出生證或戶口簿,有客人遲到等問題進行處理,然后教師進行點評。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米”,才能體現(xiàn)出“巧”來,無“米”,再“巧”也做不出飯來。因為人的大腦不管多聰明,它只是一個加工廠,加工必須有原料,如果不努力去儲備知識,想憑空創(chuàng)造,只能是空談。因此,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的學生平時要多閱讀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及相關書籍,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生態(tài)旅游專業(yè)教師也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信息。在現(xiàn)代化教學中,鮮明生動的圖形、聲像、動靜結合的畫面等手段,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
導游講解能力可以分為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語言、口語技巧等,導游講解技巧與方法有重點講解法、問答法、懸念法、畫龍點睛法等。將核心能力分解為單項技能后,就可針對單項技能設定教學目標,組織實施教學。
1.懸念法。人都有好奇心,充滿探究的欲望。導游在講解時就可以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在游覽某個景點時,為引起游客的注意,導游在講解時可提出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故意引而不發(fā),激起游客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制造懸念。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山西懸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距大同市65公里。懸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建立在山勢陡峻、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懸崖上,抬頭望上去,但見層層疊疊的殿閣,只有十幾根碗口粗的柱子支撐。俗話說:“平地起高樓”,可是,懸空寺卻反其道行之,懸空建在這絕壁之上。隨著導游員設置懸念開始的這么一問,把所有游客都問呆了,是呀,這懸空寺是怎樣起來的呢?為什么1400多年都過去了還能巋然不動?游客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在導游員的精彩講解上了。然后導游再接著講解其建造情況與名稱來歷。游客解開了心中的謎底,自然對導游員的講解也十分滿意和敬佩。
2.問答法。導游人員在講解過程中,經常需要提出問題來吸引游客的注意,從而激發(fā)起游客的興趣。問答法又可以分為我問客答法、客問我答法和自問自答法三種。(1)我問客答法,指的是導游人員在講解中,為了啟發(fā)游客開動腦筋,防止單調乏味,適當組織游客參與講解,這對導游人員的講解效果是大有益處的。(2)客問我答法,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接觸的大部分是新鮮事物,對很多東西都充滿了好奇,所以往往會就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對導游進行提問。這個時候游客是主角,導游員應自信地面對提問,精彩的、準確地做出回答。(3)自問自答法,就是導游員自己提出問題后略作停頓,讓游客猜想,但并不期望他們回答,只等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后,導游員再作出簡潔明了的回答。自問自答法在節(jié)奏和速度上要比我問客答法來得快些,因為導游員在思想上并不打算讓游客來回答,如果有游客要回答或者想回答,那導游員也就順水推舟,順其自然了。
在實際的講解過程中,還要注意導游講解語言的音、調和節(jié)奏。講解速度要緩急結合,講解的音量要適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講解要有優(yōu)美的語感。導游員還可以運用“分段講解”、“突出重點”、“畫龍點睛”、“前后呼應”等很多的語言技巧方法??傊?,導游員在實際講解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語言技巧,才既能激發(fā)游客的興趣,又能讓游客增長知識、增加閱歷,達到讓游客滿意的目的。
[1] 孫江虹.《導游業(yè)務》教學中導游技能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9,(12).
[2] 董瑋.旅游專業(yè)教學中導游技能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7).
[3] 徐進.也談中職旅游教育中導游職業(yè)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1,(11).
[4] 李旭東.重慶紅色旅游市場調查與建議[J].旅游經濟,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