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滄州師范學院英語系,河北滄州 061001)
大學英語教學中語言意識培養(yǎng)初探
李 慧
(滄州師范學院英語系,河北滄州 061001)
文中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意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語言意識的辦法和途徑。
教學現(xiàn)狀;語言意識;英語學習
縱觀中國的英語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每個學生用于英語學習的時間長達二十多年,可是,學生真正運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能力卻普遍低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固有的強大的交流溝通功能,受到中國應試教育的束縛,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交流的功能,變成了純粹的“形而上”的學問。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喬姆斯基的轉化生成語法的理論研究結果,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語言這種工具,就要把語言使用意識放在英語學習的首位。英語學習應該采用不同以往的方法,樹立一個全新的語言學習意識,這種意識的培養(yǎng)要貫穿在整個日常教學中。已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大學生,應該首先學會使用英語并養(yǎng)成習慣,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應運用它去研究英美文學、文化、詩歌和歷史等,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將其運用于本專業(yè)的學習和交流。
以培養(yǎng)語言意識為切入點的英語學習方法,其特色在于以全新角度看英語學習,運用是大方向,語言就是用來交流的,其次才是研究。英語學習中,語音、語法錯誤在所難免,英語也可以適應中國習慣。讓英語走出課本,走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繼而走入普通人的世界。英語不再是一門高深學問,而是有著實際意義和功用的工具。英語可以促進我國與眾多擁有先進文化技術的英語國家的交流,促進國家經(jīng)濟和整個民族的長遠發(fā)展。改變傳統(tǒng)的以語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改變被動接受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模式,英語教學貼合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英語學習的目的回歸為人際交流。
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語言意識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翻譯教學和語法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意識為目的,從自然的聽和說入手,強調(diào)聽和說的信息輸入,課堂教學自然而輕松。教師要用英語主導課堂,從易到難,從小詞到長詞,用學生已知、已會的語言講解新詞匯,模擬母語學習的場景,使英語學習母語化,讓學生不知不覺中避開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干擾,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和語言的應用意識。
具體做法是從閱讀和單詞入手,教師用平實的英語語言解釋和勾勒出知識的總體輪廓,把主講內(nèi)容的梗概輸出給學生,完成語言知識和學習內(nèi)容的英語輸出,由于語言平實易懂,學生能夠很快有效獲得,經(jīng)過自身的內(nèi)部學習機制加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加工重組內(nèi)化成為其知識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小組討論,表演等課堂活動來創(chuàng)造場景,完成知識的及時輸出,并及時處理輸出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一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喬姆斯基的語言學觀點之上的,即人人都有語言天賦,語言主要用于人際交流。
語言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用新的教學法的班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主動學習的意識增強,口語會話水平有顯著提高,語言感知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強。通過學期初跟學期末的試卷測評,各項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生,依然被動鉆研英語,尤其是聽力、會話水平無任何改善。這表明采用加強語言意識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大學里是可行并有效的。教師與學生同時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語言學習習慣,對改變在校大學生及我國語言學習者的現(xiàn)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實踐以培養(yǎng)語言意識為主導的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1)教師因素。教師個人業(yè)務素質和水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課題向縱深發(fā)展。(2)學生因素。學生的語言知識基礎儲備不夠,由于課時有限,教師課堂信息輸入量受到限制,導致輸出水平和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使得課上學習成為主要學習途徑,從而影響其學習質量。(3)學習環(huán)境。在中國,英語教學缺少地道的語言環(huán)境,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需改善學習環(huán)境,如增加學校網(wǎng)絡教學資源,提供更多的英語原版聲像資料等。
對此,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做到發(fā)音準確,語言流暢,用詞精準到位,表達清晰自如,表達基本沒有死角,不會被學生的問題難倒,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引領者和活詞典。由于理論水平、實踐經(jīng)驗、時間、及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語言意識培養(yǎng)在某些層面還略顯單薄,我們將在課堂上努力創(chuàng)設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使得課堂講授與學習生態(tài)化,講授做到“潤物細無聲”,學習從“曲徑通幽”到“豁然開朗”。
[1] Jack,C.R.,and Theodore S.R..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Chomsky,N..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1957.
[3] Chomsky,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Boston:M IT Press,1965.
[4] Chomsky,N.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 and Use[M].New York:Praeger,1986.
[5] Hoggart,R.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Contemporary Criticism,Ed.M.Bradbury and D.Palmer[M]. London:Chatto&Windus Press,1970.
(責任編輯:徐 艷)
H319
A
1008-3782(2012)03-0083-03
2012-07-10
李 慧(1975-),女,河北滄州人,滄州師范學院英語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