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松
從高考作文來看,寫議論文的考生占了多數(shù),而高考滿分高分議論文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用例豐富、新鮮,能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如果把議論文比喻成一個人,那么中心論點就是人的靈魂,結構思路就是人的骨骼脈絡,用例論證就是人的血肉。豐滿鮮明的用例論證能使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議論文講究的是提出論點后要擺事實,講道理,這里的擺事實就是用例論證。從歷年的高考作文來看,很多考生審題立意都對,可得分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例不當。從實際情況來看,用例不當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所引用的例子與主旨無關;二是用例陳舊,老套;三是引用的例子能體現(xiàn)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論點,但論述分析不夠明確、深刻。
第一種情況只能靠平時多加積累,多加訓練,正確理解中心論點,準確把握頭腦中已有素材和中心論點的關系。第二種情況更要考生注重平時積累,關注實事新聞,關注生活熱點。更多的考生犯的是第三種情況(本文重點討論的也是第三種情況),考生寫議論文的時候,只會提觀點和擺材料,通篇作文沒有一點自己個人的意見和看法,譬如要寫愛國,則馬上就“屈原愛國,文天祥愛國,岳飛愛國,所以我們要愛國”。這類考生往往缺乏對事物的認知和辨析能力,這類作文只能判為中等或以下檔次。
縱觀近幾年來的高考議論文,凡是得滿分高分的文章,大多數(shù)用例恰當,論證有深度。文章提出中心論點后,用例論證,生動鮮明地揭示其中所蘊涵的道理,說明其與論點的聯(lián)系,使論點與論據(jù)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展示考生論證的深度,更能顯示出考生思維的縝密。
議論文提出中心論點后,通常要展開幾個分論點,然后舉例子,講道理。縱觀高考的滿分高分作文,用例論證的形式主要有兩種:
1.面例式論證
提出分論點后,略舉一組事例的寫法就稱之為“面例式”,面例式例子豐富,使得內容充實,更能展現(xiàn)考生的博覽群書,閱讀面廣,知識面廣,深受閱卷老師的青睞。例如高考滿分作文《“?”的聯(lián)想》:
“?”能啟發(fā)人們對社會、對世界的思考?!短K菲的世界》這本書里,一個小女孩面對“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問題開始了對生命對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馬斯·莫爾面對羊吃人的社會現(xiàn)象,思量著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形態(tài),從而為我們描繪了《烏托邦》。馬克思更是無數(shù)次地問自己:“資本主義制度怎樣才能滅亡?”通過大量工人運動經驗的總結,他終于使“一個幽靈在歐洲上空盤旋?!闭且粋€又一個問號盤旋在哲學家的心中,使人類智慧的花園里百花競放,爭奇斗妍。
又如《論勤奮》:
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不是這樣嗎?有勤,才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佳話,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譽;有勤,才有了祖逖“聞雞起舞”的美談,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報國的偉業(yè);有勤,才有了張海迪“當代保爾”的稱號,也才有了“通五經、貫六藝”的這位當代青年學習的楷模。
2.點例式論證
提出分論點后,詳舉一例的寫法就稱之為 “點例式”,這是學生用得最多的形式,用得好的話,論證深入,能通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既展示考生論證的深度,更能顯示出考生思維的縝密。例如高考滿分作文《不要輕易說“不”》:
不要輕易說“不”,是一種力量。緝毒警察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然而從那以后,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并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終于在愛的呼喚中“沉睡”丈夫奇跡般生還,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這種堅持和愛就是對死神的否定,羅映珍告訴了我們對生命不要輕易說“不”。人,這是任何其他生物都無法比擬的,這就需要呼喚,需要鼓勵,需要觸動,往往最不需要的是代替,那么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我們有什么理由放棄?我們需要的是力量,這種力量不會輕易讓你的朋友,你的親人,甚至與你相遇的每一個人放棄。
充分明確了高考滿分高分議論文的用例論證形式后,那么,我們考生要怎樣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用例論證能力呢?下面,我們就針對高考的兩種用例論證形式進行詳細分析。
(一)面例式論證,要求我們的考生首先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博覽群書,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來
1.同類事例組合用例,例如:
“屈原在其‘聯(lián)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未被采納卻‘忠而被謗’的苦難中,仍能‘哀怨托離騷,孤忠報楚國’;司馬遷因秉筆直書,‘不溢美’‘不隱惡’而遭受腐刑,卻能‘憂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杜甫雖‘長夜沾濕’‘布衾似鐵’卻依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吟誦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絕唱。他們不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難,而是用全部的熱情和才智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升華了自己也點綴了歷史?!卑亚?、司馬遷、杜甫這些同類事例組合在一起,旗幟鮮明地表明了這些偉人的愛國情操。
2.正反對比用例,例如:
“如來佛祖拋除私欲,性格沉穩(wěn),終修成正果,普渡眾生;諸葛孔明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終運籌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無法沉穩(wěn)下來,遇事則慌,處事則亂。霸王以一己私欲,趕走亞父,氣走韓信,終被困垓下,遺憾千古,長使英雄淚滿襟。霸王之敗,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則必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矣。”《穩(wěn)中求勝》這篇2005年高考作文巧以如來、孔明與項羽對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假設用例,例如: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擦⒐γ谑勒撸瑹o不是從小處做起,注意點點滴滴的積累,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斷自我完善的。若無每日聞雞起舞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無長年筆走龍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揮毫蓋世被尊為書圣呢?若無半生鉆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陳景潤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譽世界呢?”這些假設用例,向每一個讀者清楚地表達,沒有“假如”,就不會這有些人的成功。
(二)點例式論證,通常一個分論點只有一個例子
這就不能象面例式論證一樣展示考生的博覽群書、閱讀面廣。這就要求考生平時勤思考,深入分析,做到思維縝密??梢酝ㄟ^以下方法來有效提升。
1.例后評論。在敘述完事例后,為了密切所舉例子和觀點的關系,或為了突出事例所蘊涵的意義,要對其進行評論。
例如高考滿分作文《用奉獻雕琢心中的天使》中舉完洪戰(zhàn)輝是一個天使這個事例后,馬上進行評論:“他自強不息,用一個小男孩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社會道德標準,扛起了原本屬于他和不屬于他的責任。他把他那顆天使的愛心奉獻給了與自己無親無故的小女孩。他的事跡溫暖了全社會,打濕了人們的眼眶,換來了感動的淚珠。當別人,當社會向他伸出援手時,他只是用淡淡的微笑婉拒了。洪戰(zhàn)輝在用責任和奉獻雕琢心中的天使的同時,將自己也雕琢成一個感動中國、感動人間的天使?!边@樣評論就使得洪戰(zhàn)輝這個“天使”形象不再抽象,不再單薄,有血有肉,生動而鮮明。
2.例后設問。例后設問就是在敘述完事例之后,對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進行發(fā)問,然后再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
例如:“法國著名數(shù)學家費爾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陪伴著會議廳,研究數(shù)學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但他卻在數(shù)論、概率論、解析幾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費爾馬定理”至今還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這個事例陳述完后,一個設問:“為什么費爾馬在政壇勤奮一生,卻沒能結出碩果,而在數(shù)學方面成績斐然呢?”設問完后,接著做如下分析:“這是由于他沒有搞政治的天賦和特長,卻具備非凡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由此看來,門捷列夫所說‘終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以上分析,引領出對事例的分析,既對門捷列夫所說提出疑問,又揭示了費爾馬矛盾產生的原因。
3.例后假設。通過對假設條件下可能產生結果的推測,來證明論點正確。
例如:“歐立希為發(fā)明一種新藥,堅持進行試驗,失敗了,總結教訓再干,一直試驗了606次方獲得成功,制出了以試驗次數(shù)命名的新藥‘606’,新藥的問世是堅持的結果。試想,如果歐立希僅僅試驗一二次,失敗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藥又怎么會問世呢?如果他試驗了一二百次都以失敗為告終,他若認為成功的希望已經渺茫,甚至懷疑了原來的設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甘暴棄,不另辟蹊徑,那么‘606’自然不會誕生。即使他試驗了605次,又失敗了,如果他這時喪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滅了,那么,他也會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同樣,也決不會有‘606’的誕生。正因為他堅持下去了,最后,他終于獲得了勝利,可見,堅持就是勝利?!币粋€又一個假設條件下產生的結果,最終無可質疑地證明了“因為堅持,歐立希才獲得了勝利”這一論點。
4.夾敘夾議式用例。把材料凝縮到議論式的句子里,在轉述材料的同時進行評論,有時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例如:“如果愛迪生習慣了黑暗,也許我們至今點著蠟燭;如果趙武靈王習慣了寬大的袍子,沉重的戰(zhàn)車,也許趙國早就滅亡”。夾敘夾議這種用例寫法,正體現(xiàn)了舉例與議論的完美結合。
總之,考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如果能充分把握用例論證的形式和方法,就會使自己的文章中心突出,內容充實,論證深刻,思維縝密,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