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福英 何桂仙
[作者通聯(lián):浙江上虞中學]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十分重視。可是筆者聯(lián)系自己多年教學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怕寫作文,一提寫作文就叫苦不迭。而老師怕改作文,改得費時費力,卻幾乎沒有收效。很多時候作文教學處于一種“原生態(tài)”,學生管自己寫作文,教師根據(jù)自己需要講評一下作文。作文教學很多時候是有名無實,只有作文,沒有教學;部分老師認識到了調(diào)動作文積極性的問題,但只有開始沒有延續(xù);意識到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卻沒有作文教學的計劃性,隨意性太大。
經(jīng)筆者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在初中階段就沒有系統(tǒng)的作文教學,作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缺乏,導致作文基礎差;學生課業(yè)負擔較重,學生根本無暇去寫作文,時間一長,被動地喪失了作文的興趣、好奇心等,甚至討厭作文;高中作文教學沒有系統(tǒng)性,對學生作文提高沒有太大幫助。盡管部分高中生有學好作文的欲望,也用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因學習的方法、措施欠佳,事倍功半,等等。這些問題有的獨立存在,有的彼此聯(lián)系、相互影響,但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高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正確對待問題、積極排除障礙和努力克服不足,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無論是彌補作文基礎,還是提高高考成績,都至關重要。對此,筆者認為首先應從立足于學生主體入手,在以下方面進行必要的嘗試,以利于在全國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高中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好不好,只是涉及高考語文成績。甚至有學生認為高考作文批改主觀性太強,再怎么寫總有40分;還有的學生認為,作文成績提高不快,也沒有必要花精力重視。因此,學生對作文的認識只停留在應試層面,而完全沒有認識到,作文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想空間、心靈空間、表達空間以及價值認可的空間。新的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嶄新的理念,例如在“實施建議”中的“表達與交流”部分里寫道:“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我給學生概括了作文的五大好處:(一)從最膚淺層面看,學好作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為進入良好的大學做好鋪墊。(二)作文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三)作文是與人溝通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四)學好作文,有過硬的文筆,也是未來就業(yè)的基礎及途徑。(五)作文訓練最終可以幫助學生思維的開發(fā)。
作文用途之廣、價值之高,這些都對渴望在新世紀實現(xiàn)自己宏圖大業(yè)的高中生們形成濃厚作文學習興趣構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古代哲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墩撜Z·雍也第六》)學習者的“好”如何有,“樂”怎樣來?這既源于學習內(nèi)容的價值和魅力,又在于學習者的興趣,而更關鍵的、起決定作用的,是看誰能善于發(fā)現(xiàn)價值、體驗魅力,強化、發(fā)展興趣,并且看誰能將其轉化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持續(xù)性和具體行動。明曉作文的價值之后,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發(fā)揮。
當下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是:語文老師急于求成,給學生一個題目,要求學生完成字數(shù)一般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而并沒有遵照作文的特點來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根據(jù)作文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
舉例來說:議論文寫作中,舉例論證是同學們最常用、最熟悉的論證方法,但是很多同學在運用例證的時候,往往只會舉例,不會說理,或者說理干癟,導致有例無證,削弱了論證的力度。議論文中的論據(jù),不能只有事例舉證,沒有理論分析。理論分析,也并不是非要長篇大論說上一番,而在于分析評論是不是到位,能不能揭示中心。對癥下藥,教師應為學生講授議論五步法。
(一)對比論證法
(二)因果分析法
(三)假設分析法
(四)比喻論證法
(五)歸納點題法
例子:從前有一位化學家,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癥。一天他路過一個村子,村里人聽說他有這種病,于是告訴他:“我們村里有口井,喝了井里的水就能治你的病?!被瘜W家喝了那口井里的水后,果真治好了病?;厝ヒ院螅瘜W家想:為什么這種水能救我呢?帶著這個問題,化學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他發(fā)現(xiàn)井水里含有芒硝,并驗證了芒硝的藥用價值。
提示:本文中心——要善于“質(zhì)疑”
請思考,接下來應該怎么進行議論?
(對比論證)村民們世代都吃著這口井里的水,也知道井水能治病,但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芒硝;化學家只是偶然經(jīng)過,卻最終發(fā)現(xiàn)了芒硝的藥用價值。這是為什么呢?
(因果論證)是因為村里人根本沒有去思考井水治病的原因,而化學家卻能在村民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中找到了質(zhì)疑點,所以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研究,并獲得新發(fā)現(xiàn)。
(假設論證)如果化學家也像那些村民一樣,治好了病后就把這件事置之腦后,那么芒硝的藥用價值就不會那么快被發(fā)現(xiàn),也許這種怪病直到現(xiàn)在還在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比喻論證)如果說,社會是一輛高速運行的列車,那么“質(zhì)疑”就是這輛列車的內(nèi)燃機;如果說,生活是一個蓄滿知識的寶庫,那么“質(zhì)疑”就是打開這個寶庫的金鑰匙。
(歸納點題)善于質(zhì)疑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和關鍵,人們首先只有善于質(zhì)疑,然后才會去思考,才會去研究學習,才可能解決問題,最終推動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
如此示范后,再讓學生當堂訓練,學生就很容易掌握議論文論證方法,繼而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廣泛的閱讀與堅實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但中學生始終在抱怨:現(xiàn)在都高中了,哪有時間去閱讀、積累呀?作文內(nèi)容空洞,可以說是學生習作中常見的問題,小到一個詞語,大到一篇文章。若能將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對于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學語文教材,其入選范文,總體上說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以課文為寫作的突破口,及時地把寫作訓練有機地揉進課文的教學中,進一步發(fā)揮課文的典型優(yōu)勢,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xiàn)讀寫結合。而且學生通過自己在作文實踐中對內(nèi)容、結構、感情的理解和運用,也會提升對課文的更為感性的認識,使課文的學習更得心應手。
以蘇教版為例:高一第二學期第一專題《祖國土》。導語:“蘇聯(lián)詩人阿赫瑪托娃在《祖國土》里把祖國稱作‘自己的土地’。一個人的生命天然地與生他養(yǎng)他的祖國連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運、情感和記憶永遠與祖國相關。人與祖國的復雜關系,是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思索的,而要真正體悟質(zhì)樸、崇高的愛國情感,則不僅需要思考,更需要我們付諸行動?!闭n文有:《祖國山川頌》、《長江三峽》、《肖邦故園》、《發(fā)現(xiàn)》、《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些課文與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 “綠葉對根的情誼”、“一枝一葉一世界”、“角色轉變之間”可以很好的互通起來,并且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得高分。
同樣,在平時學習中,學生若注意對課本中的文章、作家圍繞多個專題進行歸類整理;作家的經(jīng)歷、課文的背景、課文的內(nèi)涵、課文中的人物、課文中的佳句等,都可以充實作文的立意構思。作文時,在腦海中將這些材料反復搜索思考,同樣可以在作文中取得成功。
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保ā抖Y記·學記》)“善學就是要有得當?shù)膶W習方法、科學的學習策略,就是要抓住學習中的主要矛盾和處理好學習中的重要問題。做到這一點,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減輕課業(yè)負擔,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在此方面,高中生的作文訓練教學應有針對性地做到以下幾點。
課堂上開展“一二三”工程。即一句話、兩成語、三字音。每天以PPT形式展示,并讓學生記住。開始由老師來制作“一二三工程”,后來讓學生負責制作,以期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
摘抄是作文訓練中最重要、最有力的工作,可謂是提高作文的“法寶”。要求學生持久的每日摘抄優(yōu)美句子,并且加強實際訓練,開展名言警句默寫比賽等。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作文一般每學期不少于5次。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課外練筆不少于3萬字。我的做法是堅持每周一小作文,每月一次大作文,并且將有些學生習作打印好寄送到報刊雜志社,學生的文字變成鉛字后張貼在教室后墻,讓學生體驗到訓練的效果,從而增強作文的有效性。
葉圣陶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學校領導相信精批細改,家長也迷信,實在有損于學生的是,學生的主動性減弱了,這是最大的損害?!彼?,多樣化批改能夠給學生不同的體驗,有些是面批面改,有些是學生互改,有些是讓會寫文章的學生批改,批改得法,可以事半功倍。
每個學生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要讓他們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想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途徑,比如帶學生到大自然中旅行,教會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身心去觸摸,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打開他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但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