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鋒
(阜陽軸承有限公司,安徽 阜陽 236000)
外徑80 mm以上中大型軸承采用端面支承方式超精滾道時,軸承端面常常被端面支承劃傷,嚴重破壞了端面的加工精度,影響軸承的外觀質(zhì)量。為了彌補對工件造成的損傷,需要經(jīng)常修磨、調(diào)整機床,加工效率降低;若調(diào)整機床不能解決問題時,需要增加平面磨工序,加工成本提高。
根據(jù)工件端面劃傷的狀態(tài),可分為如下幾類。
(1)周向線狀劃痕。劃傷呈線條狀,且不連貫,有一條或多條線,深0.1~0.5 μm;
(2)點狀集中劃痕。劃傷、劃痕面積較大,深0.1~0.5 μm,寬0.1~1.5 mm;
(3)局部魚鱗狀劃痕。傷痕如魚鱗狀,傷痕深0.1~0.5 μm,周向均布;
(4)線、點混合劃傷。劃傷沿圓周呈點線狀態(tài),一條及多條、局部多條,點線混合,深0.1~0.5 μm。
粗超頭800~1 000 r/min,精超頭1 000~1 200 r/min;油石壓力:粗超0.3~0.35 MPa ,精超 0.25~0.3 MPa。
端面支承材料為GCr15(某些廠家采用陶瓷支承),淬火硬度為61~65 HRC。以6308端面支承為例,其結(jié)構(gòu)及加工精度如圖1所示。另外,根據(jù)生產(chǎn)軸承的型號不同,需要更換工裝時,端面支承需進行二次裝夾。
圖1 6308端面支承示意圖
機械手上、下料時工件軸及超精油石擺頭處于靜止狀態(tài),上料到加工工位后壓輪(深溝球軸承)下壓,端面支承及工件在工件軸的拖動下,依靠端面支承與端面間的摩擦力開始旋轉(zhuǎn),油石下壓后工件高速運轉(zhuǎn),工件與端面支承存在徑向及周向的相對運動趨勢。
軸承外圈超精研機多采用深溝球軸承作為壓輪,理想狀態(tài)時,壓輪與軸承接觸為一條直線,且與軸承套圈的水平直徑相重合,如圖2所示。
圖2 壓輪與工件接觸的理想狀態(tài)
由于機床制造誤差,壓輪兩軸心實際并不為一條直線,壓輪軸心線與工件水平直徑存在夾角α,如圖3所示。同時,由于壓輪軸承外徑的尺寸散差及支承軸裝配后的誤差等,壓輪軸承與工件端面接觸不是一條直線,接觸輪廓及部位較復雜;使壓力不是正壓力,存在沿徑向的側(cè)移力,則實際軸承端面壓力將比理論設計值偏小,使軸承的定位夾緊力不足,超精旋轉(zhuǎn)過程中就不能緊壓于偏心支承塊上,工件與端面支承將出現(xiàn)相對運動。同時,在壓輪與工件端面之間產(chǎn)生一定的滑動摩擦,一定程度上阻滯工件的旋轉(zhuǎn),產(chǎn)生旋轉(zhuǎn)阻力矩。
圖3 壓輪與工件接觸的實際狀態(tài)
滾道超精過程中,工件相對于端面支承時刻存在一定位移量的相對滑動。由于工裝夾具制造采用通用磨床生產(chǎn),精度要求很難保證,因此,端面支承本身制造精度不高,二次裝夾后端面支承支承面的軸向跳動增大,有些達到5~10 μm ,所以超精時工件與支承面結(jié)合處會出現(xiàn)劃傷。
當支承面出現(xiàn)磨損時,破壞了端面支承的平面度、軸向跳動及表面粗糙度,當達到一定程度后會使工件端面由輕微劃傷發(fā)展到嚴重劃傷。
由于制造誤差的存在,導致壓輪與工件接觸處出現(xiàn)劃擦,劃傷端面;壓輪施加于工件的力存在徑向側(cè)移力,工件在圓周方向與端面支承出現(xiàn)相對運動,劃傷端面。
針對中大型軸承套圈端面劃傷的上述3種原因,擬從3個方面分析并加以解決,詳見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