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蕓,常萬松,李 云,韓慶元,范建鋒,張少澤
近年來,多層螺旋CT 的問世使冠狀動脈無創(chuàng)成像檢查成為現(xiàn)實,256 層螺旋CT 的時間分辨率可達到34 ms,理論上可適應(yīng)不同心率的冠脈成像。筆者總結(jié)了我院112 例未進行心率控制的患者,行256 層螺旋CT 的成人冠狀動脈成像的圖像資料,以探討圖像質(zhì)量與心率之間的關(guān)系。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11-03 至2011-07 接受256 層螺旋CT 冠狀動脈成像,且未進行心率控制的患者112例。男69 例,女43 例,平均52.5 歲(28 ~80 歲);心率≤75次/min 為低心率組(54 例),最低51 次/min;心率>75 次/min為高心率組(58 例),最高155 次/min。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對碘造影劑過敏、冠脈搭橋、嚴重心律不齊者。
1.2 檢查方法 應(yīng)用Philips Brilliance256 層螺旋CT(iCT),雙筒高壓注射器,采用回顧性心電門控心臟掃描模式,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碘帕醇)370 mgI/ml,以5.0 ~5.5 ml/s 注射60 ~85 ml,完畢后隨即同速率注射生理鹽水30 ml。使用智能跟蹤觸發(fā)技術(shù),感興趣區(qū)設(shè)于氣管分叉下2 cm 處降主動脈,閾值150 Hu,延遲4.2 s 掃描,范圍從氣管分叉至心底部。掃描前平靜休息10 ~30 min,通過解釋、適當休息、吸氧等措施疏導(dǎo)患者的緊張情緒,指導(dǎo)患者屏氣。
1.3 掃描參數(shù) 機架轉(zhuǎn)速0.27 s/轉(zhuǎn),使用128 mm ×0.625 mm 的探測器,重建層厚0.9 mm,間距0.45 mm,管電壓120 kV,管電流700-1000 mAs,螺距0.16,矩陣512 ×512,視野(FOV)250 mm×250 mm。
1.4 圖像重建方法 將原始數(shù)據(jù)傳輸至EBW(Ex-ten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采用心臟模式算法,按照75%、45%R-R 間期時相進行重建,當75%、45%時相重建影像質(zhì)量都不佳時,可按相對清晰的時相間隔5%多相位重組,篩選圖像最佳者對冠狀動脈進行容積再現(xiàn)(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組(CPR)等重組圖像。
1.5 圖像分析方法 根據(jù)改良后的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的分類方法[1]將冠狀動脈分為17 段,圖像質(zhì)量分為優(yōu)、良、差3 級,冠狀動脈顯示清晰,無偽影及局部中斷、錯位者為優(yōu)(圖1);冠狀動脈顯影清晰,有少許偽影,有錯位或中斷,不影響管腔評價為良;冠狀動脈顯示不清,血管明顯錯位及中斷,影響評價為差。兩位從事多年心臟冠脈成像的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分別進行評價和分析,如結(jié)果不一,協(xié)商后統(tǒng)一意見。
1.6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應(yīng)用SPSS10.0 軟件,Person 相關(guān)分析檢驗冠狀動脈圖像與心率的相關(guān)性,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1.7 結(jié)果 共顯示1586 段血管(直徑≥1.5 mm),完全滿足臨床診斷為1518 段,差者68 段。低心率組顯示769 段血管,其中優(yōu)708 段(92.1%),良33 段(4.3%),差28 段(3.6%),優(yōu)良率96.4%;高心率組共顯示817 段血管,其中優(yōu)739 段(90.5%),良38 段(4.6%),差40 段(4.9%),優(yōu)良率95.1%。典型冠脈圖像見圖1。兩組的圖像質(zhì)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
圖1 256 層螺旋CT 成人冠狀動脈成像
患者,女,54 歲。平均心率153 次/min,心率范圍136 ~155 次/min 時采集的冠脈圖像,前降支近段見偏心性軟斑塊浸潤,對角支顯示清晰
運動偽影、冠狀動脈鈣化和心率是影響CT 評價冠狀動脈管腔的主要因素[2],其中心率過快對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在以往多層螺旋CT 檢查中最為常見。256 層螺旋CT 最大額定射束寬度為128 mm,旋轉(zhuǎn)速度達0.27 s/轉(zhuǎn),時間分辨率達到34 ms,在行冠狀動脈造影時基本不需要心率控制[3]。
64 層螺旋CT 時間分辨率最高可達44 ms,行冠脈造影檢查時要求心率控制在80 次/min 以下[4],臨床上常使用β受體阻滯藥降低心率,但仍有約20%的患者無效甚至?xí)?dǎo)致不良后果[5]。研究表明,要獲得高質(zhì)量的心臟冠脈圖像,高于100 ms 的時間分辨率,亞毫米級的各向同性的空間分辨率及掃描時間不超過10 s 是其必要條件[6]。256 層螺旋CT的管球旋轉(zhuǎn)速度從64 層的0.35 s/轉(zhuǎn)提高到了0.27 s/轉(zhuǎn),在半掃描技術(shù)及多扇區(qū)重建技術(shù)支持下,時間分辨率最高可達到33.75 ms,理論上滿足成人任何心率成像的要求。同時256 層螺旋CT 最大額定射束寬度為128 mm,4 s 內(nèi)即可完成整個心臟的掃描,較64 層螺旋CT 及雙源CT 的5 ~9 s 明顯縮短,減少了掃描期間心率波動的概率,有效減少了心臟搏動導(dǎo)致的運動偽影。本研究中,兩組的圖像優(yōu)良率分別為96.4%、95.1%,圖像質(zhì)量顯示與心率快慢無明顯相關(guān)性。
本組中,圖像不能滿足診斷的節(jié)段中小部分為彌漫性重度鈣化所致,大部分為呼吸偽影所致,相應(yīng)平面可見胸壁錯位,個別因心率波動幅度大可見心臟搏動偽影,表明無需心率控制下呼吸偽影為冠狀動脈成像失敗的主要因素。檢查前屏氣訓(xùn)練尤為重要[7],尤其是高心率的患者,通過解釋、吸氧等措施消除緊張情緒,可避免心率進一步加快。
[1] Austen W G,Edwards J E,F(xiàn)rye R L,et al. 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irculation,1975,51(4):5-40.
[2] Wilson G T,Gopalakrishnan P,Tak T. Noninvasive cardiac imaging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J]. Clin Med Res,2007,5(3):165-171.
[3] 崔虎勇,李 波,劉建華,等. 心率變化對256 層螺旋CT 冠狀動脈成像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xué)雜志,2010,30(7):1787-1789.
[4] 王錫明,武樂斌,李振家,等.64 層螺旋CT 在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yīng)用[J]. 中華放射學(xué)雜志,2005,39(11):1201-1204.
[5] Dewey M,Teige F,Schnapauff D,et al.Nonionvasive 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with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Ann Intern Med,2006,145:407-415.
[6] Flohr T G,Mccollough C H,Bruder H,et al. Firs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dual-source CT(DSCT)system[J]. Eur Radiol,2006,16(2):256-258.
[7] 趙 紅,劉 斌,吳興旺,等. 64 層螺旋CT 冠狀動脈成像的心率變化及其對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J]. 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07,23(2):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