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鑫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指局部的腦組織因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缺血、缺氧,而發(fā)生腦細胞軟化壞死的現(xiàn)象,并且該病致殘和致死率很高[1-2]。引起了醫(yī)學界的廣泛關注。流行病學的研究已證明,高血壓是腦血管病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本院對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腦梗死患者304例,根據(jù)有無高血壓病史,將患者分為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分別從對患者預后腦梗死亞型和發(fā)病類型來分析探討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期間治療的腦梗死患者304例,根據(jù)有無高血壓病史,將患者分為高血壓組(152例)和非高血壓組(152例)。高血壓組中男69例,女83例,年齡41~88歲,平均73.1歲。非高血壓組中男72例,女80例,年齡39~85歲,平均70.1歲。詢問所有患者的病史,并且計算其體重指數(shù)、進行血脂、血糖、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的檢查。
1.2 方法 分析兩組患者的預后和腦梗死亞型,并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來判斷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
1.3 高血壓入選標準 患者入院時收縮壓≥140mmHg或(和)舒張壓≥90mmHg,或者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排除癥狀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超重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薦標準。
1.4 分型標準 根據(jù)OCSP標準,將腦梗死分為4個亞型,包括:腔隙性梗死(LACI)、完全前循環(huán)梗死(TACI)、部分前循環(huán)梗死(PACI)和后循環(huán)梗死(POCI)。
1.5 預后評價標準 根據(jù)中國腦卒中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DS)標準,對患者意識水平、言語、面肌、凝視功能、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8個方面進行評分。0~15分為顯效,16~30分為有效,31~45分為無效。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與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預后比較 高血壓組152例患者中,顯效87例,占57.2%;有效46例,占30.3%;無效19例,占12.5%;非高血壓組152例患者中,顯效85例,占55.9;有效41例,占27.0%;無效26例,占17.1%。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預后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分析(例)
2.2 兩組患者腦梗死亞型的比較 高血壓組152例患者中,TACI 17例,占11.2%;PACI 36例,占23.7%;POCI 58例,占38.2%;LACI 73例,占48.1%;非高血壓組152例患者中,TACI 20例,占13.2%;PACI 39例,占25.7%;POCI 32例,占21.1%;LACI 41例,占27.0%;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發(fā)現(xiàn),和非高血壓組相比,高血壓組患者POCI和LACI明顯較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神經(jīng)功能轉歸無顯著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腦梗死亞型的比較分析(例)
2.3 兩組患者多變量logistic分析 對兩組患者多變量Logistic分析發(fā)現(xiàn),高血壓患者與既往腦梗死史、LACI和POCI相關,非高血壓患者與年齡>80歲,心臟病史和糖尿病相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多變量logistic分析
臨床研究表明,腦梗死不是單一的疾病,是有臨床轉歸、病因與嚴重程度各異的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了這一點,并且發(fā)現(xiàn)腦梗死有很多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高齡、肺部感染、吸煙、嗜酒、缺乏鍛煉、高膽固醇血癥、TIA病史和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等等。高血壓是出血性腦梗死和缺血性腦梗死中最主要的危險因素[3]。
在本研究中,高血壓腦梗死患者和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預后沒有明顯差異。高血壓腦梗死患者主要危險因素是既往腦梗死史、LACI和POCI,非高血壓腦梗死主要危險因素是高齡、心臟病和糖尿病。腦梗死風險會隨著血壓的升高而升高,主要原因是血壓升高后引起的動脈硬化加速,導致了小血管病變進而增加腦梗死風險。高齡可導致血流減慢、器官功能減退進而引起腦動脈血栓形成,增加了腦梗死風險。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引起血管病變、抗凝纖溶功能異常、血流流變學改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也可導致腦梗死[4]。同時在心肌梗死、風濕性心臟病和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發(fā)生腦梗死的幾率也非常高。多變量Logistic分析表明,高血壓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中的既往腦梗死病史是作為對立危險因素,說明高血壓患者應該注意對血壓的長期有效的控制,對于避免或者降低腦梗死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5]??傊?,根據(jù)腦梗死亞型采取合理的治療,是降低腦梗死發(fā)生率的有效手段。
[1]周春英.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186-187.
[2]袁柳君.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交通醫(yī)學,2008,22(1):59-60.
[3]馬服勝.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5(242):78-79.
[4]肖友元.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yī)學,2010,3(9):1250-1252.
[5]胡穎.高血壓與非高血壓腦梗死患者的危險因素研究[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14(6):4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