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兒
道路縱橫交錯,人們來去匆匆的大都會,總不免給人冷漠之感。但有時,一個看似平凡、微小的舉動,卻足以讓一座城市溫暖起來。我們眷戀一片土地,并不出于多么復(fù)雜的考量。一位誠信憨厚的店老板,一個仗義熱腸的陌生人,便會讓我們生繭的心,頓生幾分柔軟。
誠信店老板
眼看著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馬玉劍心里最惦記的卻始終是旁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給自家理發(fā)店的一批客人退還儲值卡里的錢。
這個中年男人被診斷為晚期肺癌。在醫(yī)院里治療了一周,身體剛剛恢復(fù)些,他就強(qiáng)撐著趕到已經(jīng)停業(yè)的理發(fā)店。他在玻璃門上貼上一張告示,通知老主顧們快來退卡,然后堅持守在空蕩蕩的門店里,等候著老主顧。
這家理發(fā)店,馬玉劍與妻子經(jīng)營了十一年。它藏在南京的漢江路上,沒有光鮮的門臉,裝修也分外簡樸。維持生意,馬玉劍全靠“誠信”二字。
他最討厭昧著良心“勸生意”。白發(fā)頻生的客人愛問“我要不要焗油”,馬玉劍總爽快地回答一句“別焗”,然后就拿起剪刀,為客人一根一根地剪掉白發(fā)。
入院治療之前,他就已經(jīng)想著要給客人退錢。每回出門,他與妻子都要多帶些錢,遇上辦了卡的客人,就馬上還錢。
在許多老主顧的眼中,這家不起眼的理發(fā)店不僅僅是在做買賣。這里交換著金錢與服務(wù),也交流著人心與人心之間獨(dú)有的溫暖。
貼上告示之后,孱弱的馬玉劍等來了一位又一位客人。令他意外的是,絕大多數(shù)客人都拒絕退卡。老主顧們選擇把錢留給眼前這一位急需用錢的店老板。
仗義陌生人
到底是從何時起,我們習(xí)慣了不和陌生人說話?大概小葛早已意識不到這一點(diǎn)了。在廣州一個公交車站等車時,小葛全然沒有留意自己身旁站著的陌生人都是什么模樣。
直到這個年輕的姑娘突然察覺,自己的錢包不見了!在陌生的人群中,她陷入了恐慌。她把全身上下仔細(xì)搜索了一遍,只找到一枚一元硬幣。在廣州,這甚至不夠坐一趟公交車。
這一回,她決定向陌生人求助。
一個,兩個,三個,小葛一連問了好幾個路人。他們露出了不確定的、懷疑的眼神,遲疑著要不要相信她的故事。聽說她錢不夠,公交車司機(jī)也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開走了。
慌亂之中,另一個陌生人拍了拍她的肩膀,冷不丁地遞來了一元硬幣。小葛扭頭一看,那是一個衣衫襤褸、身有殘疾的流浪漢。在此之前,她根本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身旁還站著這個仗義的陌生人。小葛一陣激動,很快跳上了自己要乘的公交車。
如今回憶起這一幕,小葛依然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感動。或許下一回,當(dāng)她身旁的陌生人有困難時,小葛也會自然地向?qū)Ψ竭f去一元錢,甚至更多。
不過在當(dāng)時,這個慌張的姑娘完全忘記了向?qū)Ψ降酪宦曋x。回家之后,她又馬上折回那個公交車站,卻怎么也找不到那個身材削瘦,裹著破舊青色大衣的陌生男子了。
【原載2012年11月14日《中國青年報·新聞眼》本刊有刪節(jié),標(biāo)題為本刊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