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紅
(山西省交通建設工程監(jiān)理總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山西省霍永高速公路西段城川河特大橋為全線的控制性工程,跨徑布置為(3×40)m+(70+4×132+70)m+(3×40+3×30)m,橋梁全長1005.5 m,主橋上部結構為(70+4×132+70)m預應力箱形梁連續(xù)剛構,采用掛籃懸臂澆筑連續(xù)梁,引橋上部為預制架設T梁和箱梁,橋梁主墩最高為113.575 m,連續(xù)梁主墩承臺結構尺寸為14.2 m×23.2 m×4.5 m,一座承臺 C30混凝土數量約1482.5 m3,冬季施工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氣溫較低、施工難度較大。
1)圖紙經復核確認無誤;2)導線點已復測完畢。
砂、碎石、水泥(低水化熱)、鋼材等確定產地,進場的材料及時取樣檢驗,進場材料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同時選擇合理的配合比,嚴格控制單位水泥用量和用水量。
1)現場人員配備齊全,確保滿足施工生產需要。2)生產機械提前到場,主要施工設備調試完好。
1)施工前對各作業(yè)班組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確保施工質量。2)及時接收天氣預報,了解當日氣溫變化情況。3)提前聯系混凝土泵車及備用泵車,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xù)。4)提前做好養(yǎng)護物資的供應計劃,確保滿足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的要求。5)對于施工所用的大型機具、設備的運轉情況做好檢查,確保其運轉情況良好并能滿足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求。6)派專人駐拌和站,負責測量混凝土的出機溫度,以保證混凝土到達現場后能滿足入模溫度的要求。7)混凝土運至現場后,由專職試驗員測定混凝土溫度,保證混凝土入模溫度不高于28℃,否則將混凝土予以退回。8)安排專人測量施工期間的室外氣溫,澆筑前的混凝土溫度、入模溫度、養(yǎng)護期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芯部溫度并作好記錄。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拌和站的主要任務是生產出滿足現場澆筑條件的合格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物施工首要做好養(yǎng)護工作,同時混凝土原材料、拌和物、運輸、澆筑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應做好保溫、降溫措施。
在承臺中設置冷卻管,降低混凝土水化熱,防止混凝土因內外或局部溫差過大導致產生裂縫,冷卻管采用φ50鋼管設置。在承臺混凝土內埋設三個測溫點(見圖1),分別布置在承臺中心,承臺一角距離邊緣1 m處,以及兩個測溫點連線中心位置。每個測溫點設置三根測溫管(或測溫芯片),間距10 cm,長度分別為1.0 m,2.5 m,4.0 m,便于測定不同深度混凝土溫度值(見圖2)。
圖1 承臺溫度測點布置示意圖
圖2 測溫管布置
混凝土澆筑結束5 d內每4 h測量1次,5 d~10 d每6 h測量一次,10 d后每12 h測量一次,直至拆模后混凝土內部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溫差小于15℃。
冷卻水進出口均需要進行水溫測量,測量頻率可與承臺混凝土測溫同步,當水溫溫差超過20℃時應加大冷卻水流量,加快混凝土內部降溫。溫差較低時可適當間歇冷卻水循環(huán)。
所有溫度測量結果必須準確記錄,經監(jiān)理簽認后裝訂成冊,作為指導施工及證明實體工程質量的依據。
拆模時混凝土內部溫度與當時外界環(huán)境溫度溫差不得大于15℃。解除保溫措施時混凝土內部溫度與環(huán)境最低氣溫溫差不得大于15℃。
1)混凝土攪拌用所有材料必須為合格材料,嚴禁施工未檢驗的原材料。2)冬季拌合站用水保溫措施:首先將拌合站的水池搭棚,然后進行包裹,拌合站用水直接采用蒸汽鍋爐進行加熱,加熱能力為每小時可將15 t水加熱到20℃~40℃,拌合站用水的水溫控制范圍15℃ <TW<80℃,并保證水的供應滿足施工需要。3)拌合站粗細骨料的保溫措施:將儲存粗細骨料的料倉周圍用彩鋼包裹密實,并在料倉口用篷布棉簾封閉,棚內采用煤爐加熱。4)拌合站拌合樓的保溫措施:將拌合樓全部搭設彩鋼封閉,防止雨雪、寒風侵入,拌合站拌合樓內氣溫不低于10℃,保證骨料在拌合過程中的溫度。5)拌合站外加劑的保溫措施:外加劑的存放點搭設保暖棚,棚內采用蜂窩煤爐取暖。外加劑在使用過程中不得直接加熱,要求在保溫棚中自然預熱,棚內的溫度不低于10℃。6)冬期攪拌混凝土時,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集料不得帶有冰雪或凍結團塊。投料前,應先采用熱水或蒸汽沖洗攪拌機。7)混凝土運輸車采取保溫設施,在攪拌罐上包裹保溫棉被,保證罐內的蓄熱溫度,縮短運輸時間。8)拌合站各項工作要設置溫度記錄臺賬,專人負責。及時準確的反映各環(huán)節(jié)的溫度,滿足混凝土生產的需要。
1)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振搗后50 mm~100 mm深處的溫度)不得低于5℃。
2)承臺、墩身施工采用分層連續(xù)澆筑施工,澆筑示意圖見圖3。
圖3 承臺混凝土澆筑示意圖
3)泵送混凝土時,混凝土從兩側對角開始對稱澆筑,按圖示方向做循環(huán)澆筑,混凝土澆筑層厚度300 mm左右,第一層澆筑完畢后回歸起點澆筑第二層混凝土。
4)混凝土從攪拌到入模的時間及澆筑時間要盡量縮短,保證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上一層混凝土。
5)振搗時振搗棒應插入下一層混凝土10 cm左右。
6)澆筑完成后,澆筑面必須及時進行二次抹壓處理。
7)大風天氣澆筑混凝土,作業(yè)面要采取擋風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風速,防止混凝土在迎風面受凍。
混凝土施工前3天通知拌合站準備足夠的原材料,原材料儲備不足不得開盤,備用泵車及發(fā)電機,防止因為機械故障及停電影響混凝土正常澆筑;加強施工便道整修維護工作,保證便道暢通;加強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避免天氣原因影響混凝土正常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冬季施工采用搭設大暖棚,承臺四周采用炭火爐加溫,頂部留有通氣孔,同時設置溫度計定期觀測棚內溫度。在每次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指定專人及時按要求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炷翝仓罅⒓锤采w塑料薄膜、覆蓋棉氈反復灑水保濕;拆模后不間斷濕養(yǎng),不得形成干濕循環(huán);停止養(yǎng)護時逐漸干燥,避免裂縫的發(fā)生;保濕養(yǎng)護的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28 d。保溫覆蓋層的拆除分層逐步進行,當混凝土的表層溫度和環(huán)境最大溫差小于20℃時,可全部拆除;保濕養(yǎng)護過程中,經常檢驗塑料薄膜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適當延遲大體積混凝土拆模時間;同條件下養(yǎng)護試件應與承臺同步覆蓋保溫,使試件養(yǎng)護條件與承臺相同。
首先,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施工人員要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同時技術人員對施工作業(yè)人員下發(fā)可操作性強的技術交底,保證作業(yè)人員能夠按照要求作業(yè)。
其次,根據不同工程部位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項機械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tài);還有各級技術人員應經常深入現場,對施工操作質量進行巡視檢查,現場技術人員對施工全過程跟蹤檢查,指導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冬季施工難度大,施工中各個環(huán)節(jié)控制不嚴都可能會造成潛在的質量事故,因此,在開工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編制可行的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制度,詳細做好各項施工測溫等記錄,做好循環(huán)水降溫、分層澆筑等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水化熱對承臺質量的影響。經過對大體積混凝土實施上述的技術控制,使其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已澆筑完成的3個大體積承臺質量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達到了質量驗評標準的優(yōu)良等級。
[1]山西省霍州至永和關高速公路(西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Z].
[2]JTG/T 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
[3]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